文档详情

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9页

shaoy****197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8.50KB
约29页
文档ID:108128994
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9页_第1页
1/29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 范围 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4 诊治流程图继续随访胃癌门诊拟诊胃癌病例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及内镜等检查组织或病理学检查排除诊断确定诊断可切除不可切除可切除性评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部分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内镜下微创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 5 诊断依据 5.1 病因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多种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生目前所知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⑥遗传性。

5.2 高危人群 5.2.1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 5.3.2 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5.3.3 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 5.3.4 吸烟: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 5.3.5 治疗:接受过胃部手术 5.3.6 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5.3.7 家族肿瘤疾病史:包括家族胃癌史,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 5.3.8 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 5.3.9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5.3.10 经济状况: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5.3 症状5.3.1 发病时间 发病到就诊时间,在3个月之内占10%,在3个月至2年之间占70%,在2年以上占20%5.3.2 主要症状 没有特异性表现癌症早期几乎不会有症状,以消瘦为最多,其次为胃区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初诊时患者多已属晚期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可为上腹不适(包括上腹痛,多偶发),或饱食后剑突下胀满、烧灼或轻度痉挛性痛,可自行缓解;或食欲减退,稍食即饱癌发生于贲门者有进食时哽噎感,位于幽门部者食后有饱胀痛,偶因癌破溃出血而有呕血或柏油便,或因胃酸低,胃排空快而腹泻,或患者原有长期消化不良病史,致发生胃癌时虽亦出现某些症状,但易被忽略。

少数患者因上腹部肿物或因消瘦,乏力,胃穿孔或转移灶而就诊 5.4 体征 5.4.1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 5.4.2 中晚期胃癌以上腹压痛最常见1/3患者可扪及结节状肿块,坚实而移动、多位于腹部偏右相当于胃窦处,有压痛胃体肿瘤有时可触及,但位于贲门者则不能扪到5.4.3 转移性体征 转移到肝脏可使之肿大并可扪到结实结节,腹膜有转移时可发生腹水,出现移动性浊音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摸到Virchow淋巴结,质硬而不能移动肛门指检在直肠膀胱间凹陷可摸到肿块在脐孔处也可扪到坚硬结节,并发Krukenberg瘤时阴道指检可扪到两侧卵巢肿大5.4.4 伴癌综合征 包括反复发作性血栓静脉炎(Trousseau征)、黑棘皮病(皮肤皱摺处有色素沉着,尤其在两腋)、皮肌炎、膜性肾病、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 5.5 辅助检查 5.5.1 实验室检查 5.5.1.1 血液检查 常见贫血,约50%为缺铁性贫血,是长期失血所致;或由营养缺乏导致恶性贫血,则见巨幼细胞贫血;血沉增快 5.5.1.2 选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常呈持续阳性,检测方便,可辅助诊断。

5.5.1.3 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临床所用胃癌标志物主要有CEA、CA19-9等,但特异性均不强,联合检测可增加其灵敏性及特异性 5.5.1.3.1 CEA 癌胚抗原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是胚胎和胎儿期产生的癌胚抗原,可评价胃癌的预后与进展低分化腺癌相关,亦与肿瘤大小、浆膜面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与其它指标联合应用以评价胃癌的化疗疗效如CEA水平下降范围>50%或降至正常范围并持续4周以上,可作为治疗有效指标,如治疗后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5.5.1.3.2 CA19-9(可选择) 是一类含黏液成分的大分子糖蛋白,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是胃癌患者独立判定预后的指标血清中高水平的CA19-9提示胃癌患者生存期缩短,可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提示胃癌的腹膜复发、腹腔种植,是比CEA更为敏感的指标 5.5.2 影像学检查 5.5.2.1 胸部X射线检查 必须同时拍胸部正位和侧位片,排除有无肺转移,对于胸片发现病灶而难以定性的可选用胸部增强CT检查 5.5.2.2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作为胃癌诊断首选常规检查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观察肿瘤在胃腔内侵润范围、肿块部位及胃腔狭窄程度、有无幽门梗阻等,并可通过观察胃粘膜的形态、胃壁的柔软程度等,与胃炎性病变、胃壁在性病变及胃淋巴瘤等相鉴别。

5.5.2.3 CT检查 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助于观察胃部肿瘤对胃壁的浸润深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如肝脏、卵巢、腹膜、网膜等)转移对于胃部肿瘤较大者,建议行腹部、盆腔CT检查,以了解盆腔有无转移,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观察有无卵巢转移对于无CT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均应行增强CT扫描,有助于检出微小转移灶 5.5.2.4 MRI检查(可选) 受设备、扫描技术及检查费用等因素影响,MRI检查目前尚不能作为胃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但对于超声或CT检查怀疑肝转移的患者,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5.5.2.5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简单易行、价格便宜,可作为胃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盆腔重要器官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也可用于锁骨上、颈部淋巴结检查对于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开展超声导引下行肝脏、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分期 各种检查诊断报告均应体现TNM分期理念 5.5.3腔镜检查 5.5.3.1 内镜检查 是胃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胃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必需的常规检查项目此外,内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粘液剂,仔细观察各部位,采集图片,对可疑部位应用染色和放大技术进一步观察,进行指示性活检,这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

提高胃癌的发现率,是现阶段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5.5.3.2 超声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病变本身,还可通过超声探头探测肿瘤浸润深度及胃周肿大淋巴结,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胃癌术前分期方法,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制定手术方案 5.5.4 细胞学检查 5.5.4.1 内镜细胞学检查 在纤维镜直视下,用冲洗、擦刷及印片3种方法取细胞,其阳性率较高;或插入胃管用缓冲液反复冲洗胃壁,再收集缓冲液,沉渣后作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两种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均可达90%以上 5.5.4.2 腹水细胞学或术中腹腔冲洗或灌洗细胞学检查 可明确是否存在腹腔游离癌细胞(FCC),对指导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5.5.4.3穿刺细胞学检查 明确诊断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 6 分类和分期 6.1 胃癌的分类胃肿瘤组织学分类(WHO,2000)上皮性肿瘤上皮内肿瘤-腺瘤 8140/0 癌 腺癌 8140/3肠型 8144/3弥漫型 8145/3 乳头状腺癌 8260/3 管状腺癌 8211/3 粘液腺癌 8480/3 印戒细胞癌 8490/3 腺鳞癌 8569/3 鳞状细胞癌 8070/3 小细胞癌 8041/3 未分化癌 8020/3其他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8240/3非上皮性肿瘤 平滑肌瘤 8890/0 神经鞘瘤 9560/0 颗粒细胞瘤 9580/0 血管球瘤 8711/0 平滑肌肉瘤 8890/3 胃肠道间质瘤 8936/1 良性 8936/0 不确定恶性潜能 8936/1 恶性 8936/3Kaposi肉瘤 9140/3 其他恶性淋巴瘤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型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