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

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3.28KB
约12页
文档ID:33821230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1.本单元教材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3.教学重难点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实验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四 年级   数学 科目 上 册    第 3 单元 第  1  课时教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主备人课时数1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课型新授时间课标与 教材分析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本册“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线段、角,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节课则是对图形的特征及意义的抽象概括。

教材通过拉紧的线、绷紧的弦直观呈现线段模型,直接告诉其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线段,并通过线段的延伸情况引出直线和射线,告诉学生手电筒、探照灯等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看作是射线学情分析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 操作 讨论首 次 备 课二次修改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直线1、复习线段的特点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2、认识射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23)学生尝试画直线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射线直线 小组汇报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二、认识角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2、建立角的概念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三、巩固练习:1、 P36“做一做”1、22、P39、2、四、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五、课后作业:P40、8生活中你见过射线举例说明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当堂检测一、判断是非1.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 ( )2.小明画了一条长4厘米的直线,它的一半是2厘米 ( )3射线比直线短,线段更短 ( )二,下面图中各有多少个角?    有( )个角 有( )个角 有( )个角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课后反思1.把学生带进生活中去认知本节课我利用了日常生活用品手电筒来让学生演示线段和直线再让学生试着能不能演示直线,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直观的理解了因为直线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的神奇,所以难以找到生活中近似直线的物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直线和射线,还对它们的特征有了较深的理解,初步感知了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2.让学生带着发现走进生活去应用实验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四 年级   数学 科目 上 册    第 3 单元 第  2  课时教学课题角的度量主备人课时数1教学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课型新授时间课标与 教材分析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情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可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方法讲授,操作首 次 备 课二次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四、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P38例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五、巩固练习:1、P38“做一做”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75° 105° 120° 135° 150° 180°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量角器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生读出角的度数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当堂检测P40、5、7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