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7.50KB
约8页
文档ID:59986245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1/8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2.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3.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4.以下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A.帝国主义世界范围的统治秩序B.世界格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C.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D.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所立的琅琊碑文中记载:“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据此,可以推知秦朝A.重儒思想的治国理念 B.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C.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 D.焚书坑儒的专制政策6.古罗马时期,当事人定立“不索债简约”以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和解协议”罗马法中的“和解”( )A.表现了私法的灵活性 B.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C.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D.成为现代债权法的依据7. “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A.《镜中的少女》 B.《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8.据清末某官员记述,自1888年漠河金矿创办运行,“时不过二年,骤能如此其盛,若沿边一带,矿务渐次开拓,商务即可渐饮腾茂,星罗棋布。

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这表明了当时A.鼓励实业的政策成效显著B.官办企业促进了商业繁荣C.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D.开办漠矿有利于巩固边防9.某同学在考察了江南制造总局和大新公司原址,并查阅轮船招商局文献后,思考与之相关的课题最为恰当的是A.近代上海经济的转型 B.近代上海市政的发展C.近代上海文化的交融 D.近代上海都市的变化10.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这里的“大炮”是指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1.据统计,1960年,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的人均收入是30∶1,而2000年是74∶1;1980年,最不发达国家有20多个,但到2000年联合国成员中这样的国家已有48个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B.两极格局瓦解造成动荡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D.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材料二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依据上述两段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14.(20分)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时期,教育呈现出不同特点,折射出社会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最初只有英文、法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摘编自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2)同文馆是在什么运动中产生的?当时处境如何?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是什么?(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笫一手史料;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据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三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未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以及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材料“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表明西周时期家国同构局面确立故答案为D项AB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谈不上专制王权得到强化、中央集权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贵族等级秩序森严,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中罗斯福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价值在于转变了政府的职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B项中的“长期推行”不符合史实,排除;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是1787年宪法,故A项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3、B【解析】材料所述为英国雇佣童工的现象逐渐消失,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工人需求的变化,故B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A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故C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不正确。

4、C【解析】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摸式”“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信息可知,导图反映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故C正确;A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摸式”,排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并不稳定,B错误;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从一战到二战,无法体现从繁荣走向了动荡,D错误5、C【解析】材料“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体现的是重视法治,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体现的是对儒家伦理关系的重视,因此可推知秦朝时期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C选项符合题意;秦国时期的治国理念是严刑酷法,A选项排除;外儒内法是汉武帝时期的治国理念,B选项排除;焚书坑儒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6、A【解析】依据材料中“……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信息可知,罗马法按照契约形式解决纠纷,并且考虑债权人是否具有相关免债能力,这体现了罗马私法的灵活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和解协议”是按契约解决纠纷,没有损害债权人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和解协议”和现代债权法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C【解析】由材料信息“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绘画风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品,故C正确;《镜中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绘画,故ABD错误8、D【解析】从材料信息“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可知当时开办漠河金矿有利于巩固边防,更是直接针对沙俄的侵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沙俄率先开采同漠河金矿同属一脉的黑龙江左岸的矿产,造成压迫我方的形势,故答案选D;鼓励实业的政策是清末新政时期才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漠河金矿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BC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清末某官员记述”“1888年”“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9、A【解析】根据材料“江南制造总局和大新公司原址”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因此可研究近代上海经济的转型,故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与近代上海市政的发展、近代上海文化的交融和近代上海都市的变化无关,故BCD三项错误。

10、D【解析】根据材料“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批评与改造当时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兴起,其中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等,因此“大炮开火”预示的是一个新的开端,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于14-17世纪,A项错误;启蒙运动主发生于17-18世纪,B项错误;材料中“乌托邦式的”是指空想社会主义,C项错误11、A【解析】材料反映当今世界经济贫富差距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故A正确;材料提到的贫富差距问题在1960年和1980年就已存在,与两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