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哲学生活1-11课考试日期:2020年5月5日;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 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20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信口雌黄,指鹿为马②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刻舟求剑,非此即彼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盲人摸象,断章取义④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飞矢不动,亘古不变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3. 古希腊诞生柏拉图、苏格拉底等伟大的哲学家。
但事实上,受当时经济和自然科学的限制,古希腊哲学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性,在柏拉图等人的著作中不难发现大量“怪力乱神”的东西这说明( )4.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4.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浪荡桃花逐水游”……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认识角度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④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教育部在2020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
由此可见( )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解决了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的问题可见( )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怎么想”“怎么看”“决定了”“怎么干”②“怎么看”和“怎么想”具有直接现实性,“怎么干”具有能动性③“怎么看”“怎么想”和“怎么干”实现了变中求新,新中求进④“怎么看”“怎么想”和“怎么干”都做到了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8.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9.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明确“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下列与其蕴涵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0.如果我们把“道路”一词拆分为两个方面,将“道”比作“人生的大方向和趋势”,把“路”比作“生活的途经”,那么下面关于这两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道”和“路”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道”和“路”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③“道”和“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道”和“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11.“进步不是一个笔直的过程,而是一个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进步中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从哲学方法论看,这句话主要强调了( )A. 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B.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和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C.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D. 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
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3.我国某演员一身红配绿亮相戛纳红毯受到外媒的大加赞赏,“红配绿”这种自古以来让国人反感的配色“一夜走红”红色和绿色在色相环上整整隔了180度,排斥度大但正是因为这种排斥,当加以适当的调和,比如调整一下两者的面积,就发挥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红和绿的这种关系表明(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④正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14.智慧家居的物联系统“住进”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智慧道路上的无人车和桨声灯影中的摇橹船“并行”--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以热情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江南水乡演绎和投身了无数“变”与“常”的碰撞与交融对“变”与“常”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变”具有绝对性,是无条件的,“常”是相对的②“变”与“常”作为矛盾双方,二者既对立又统一③“变”寓于“常”之中,并且通过“常”体现出来④“变”与“常”作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15.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常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矛盾观是( ) ①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既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又不忽视解决次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6. “清明早,小满迟,粹雨种棉正适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农谚是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上述农谚认识正确的是( )17. ①农谚具有通俗性,易于劳动群众指导实践②农谚具有科学性,是无可辩驳的终极真理③农谚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整个国家农业生产④农谚具有地域性,南方和北方要具体分析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7.2020年阿拉斯加消费电子展(CES)的参展新品达到2万多件,载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设备、虚拟现实头盔……充满迷幻的新奇物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以往科幻小说里的未来世界俨然已经来临。
这昭示着:()①创新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科技创新将彻底颠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②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对世界的改变将更加迅速和深刻③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一个由“技术”主导的新时代正来临④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更多具有高思维能力的智能设备将被创造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18.202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文章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必须推进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青年,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创新”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一致的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9.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这表明( )①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制度创新需要对已有制度的扬弃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0.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21.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牛鼻子”,把握住矛盾观点的精髓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1.2020年12月14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