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突厥语概论·》ppt课件

tian****199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46KB
约61页
文档ID:72576400
《突厥语概论·》ppt课件_第1页
1/61

突厥语言学概论,课程编号:31030020/31031121 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对象: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本科生 开课时间:第二学年第1-2学期 授课教师:张定京,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突厥语和突厥语民族 第三章 突厥语族语言的历史分期和历史文献 第四章 突厥语族语言分类法 第五章 突厥语言的历史发展 第六章 突厥语言的结构特点 第七章 突厥语族语言的语音系统 第八章 突厥语言的研究,第三章 突厥语族语言的 历史分期和主要文献,第一节 8-10世纪的突厥语及其主要文献 第二节 10—15世纪的突厥语及其主要文献 (返回目录),第一节 8—10世纪的突厥语及其 主要文献,一.突厥汗国时期碑铭文献 二.黠戛斯汗国时期的碑铭文献 三.骨利干部落联盟的文献 四.西突厥汗国碑铭文献 五.漠北回鹘汗国碑铭 六.高昌回鹘汗国的书面文献 七.哈扎尔汗国佩切涅克部落的铭文 (古代维吾尔碑铭注) 八.8—10世纪突厥语的语音特点 此为古代突厥语时期 (返回目录) 使用者主要是突厥汗国、黠戛斯汗国和回鹘汗国 [苏]С.Г.克里雅什托尔尼和A.N.阔诺诺夫把这一时期的突厥语文献分为7类。

一.突厥汗国时期的碑铭文献,别称:鄂尔浑碑铭文献/西突厥汗国时期的碑铭文献 文献:主要是《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 年代:7—8世纪 地点:鄂尔浑河流域,阿尔泰山附近地区 (返回目录),注释一 《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 发现:1889年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两碑同时发现) 文字:汉文、古突厥文 建碑时间:《阙》732年《毗》735年 文字数量:《阙》60行《毗》80行 内容:记述第二突厥汗国的建立者颉跌利施可汗的长子毗伽可汗和次子阙特勤的生平武功汉文部分为唐太宗所写,内容与古突厥语部分无关 作者:其侄尧利特勒(Yolligh Tegin) (返回目录),《暾欲谷碑》 发现:1897年于乌兰巴托东南66公里的巴彦楚克图 归属:为毗伽可汗(默棘连可汗)的岳父、卓越的军政辅臣、经验丰富的开国元勋暾欲 谷而建 年代:712—716(?) (返回目录),注释二 属鄂尔浑古突厥碑铭的还有 (1)《阙利啜碑》(kyliCOr) 归属:达头部首领(kyliCOr) 年代:721年前后 发现:1912年,乌兰巴托西南的依海——和硕图谷地 研究:首次是А.И.Самойлович,1928年。

(2)《雀林碑》(Coren) 归属:第二突厥汗国 年代:686—687年,暾欲谷协助颉跌利施可汗建都于都斤山后不久 发现:1971年,乌兰巴托东南180公里雀林驿站东北15公里处 注释三:碑文的性质 虽然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古代突厥语)有方言差别,但它们对突厥语族语言来说是共同的,不归某一民族或部落所独有 (返回目录),二.黠戛斯汗国时期的碑铭文献,别称:叶尼塞碑铭文献 文献:70多个碑铭(均很短) 年代:5—6世纪(C.E.马洛夫)/ 6—7世纪 (W.汤姆森, P.M.梅里奥兰斯基) / 7—8世纪 (WW.拉德洛夫) / 9—10世纪 (L.R.克兹拉索夫) 地点:叶尼塞河流域 (返回目录),三. 骨利干部落联盟的文献,文献:一些碑铭 年代:8—10世纪 地点:勒拿河、贝加尔湖一带 (返回目录),四. 西突厥汗国碑铭文献,数量:十几个 别名:塔拉斯—费尔干纳碑铭 年代:6—8世纪 地点:塔拉斯河、费尔干纳地区 (返回目录),五. 漠北回鹘汗国碑铭,数量:4个 年代:8—9世纪 名称: (1)《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葛勒可汗碑》/《磨延啜碑》 (2)《九姓回鹘爱登里罗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

(3)《苏吉碑》 (4)《翁金碑》 归属:军事首领alp(?)Ali AtmiS 的墓志铭 年代:公元700年前后 发现:1891年在Manity山和翁金河一带 磨延啜碑 归属:记载回鹘汗国代表人物MojonCur的功勋 发现:1909年,蒙古北部色楞格河与西乃—乌苏(Sini----Usu) 湖附近 (返回目录),六. 高昌回鹘汗国的书面文献,地点:吐鲁番、米兰等地 种类:纸文书文献 (返回目录),七. 哈扎尔汗国佩切涅克部落的铭文,地点:欧洲东部 种类:日常器皿上的铭文 (返回目录),古代维吾尔碑铭注:,用回鹘文写成的属于古代维吾尔族的碑刻不多据耿世民先生介绍(见其《回鹘文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研究》,——《考古学报》1980,4期),仅有5个 (1)乌兰浩木碑:1955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浩木(Ulankom)西北50公里外的哈尔乌斯(Har-us)发现,共8行1961年由苏联А.М. Щербак初步考释,刊布于《Надпись на древнеуйгурском языке из Монголии》, Ериграфика Востока, 1961, № 14,Стр.23—25。

2)土图木萨里修寺碑:图版载于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据A.Von Gabian的意见,题作“布哈里葛亦都克造寺碑” (3)大元肃州路达鲁花赤碑:向达《西征小记》(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人民出版社,1957,334页)首次提到此碑 (4)居庸关东西壁上的造塔功德记:日本藤枝晃氏再次研究该刻石,参见村田治郎《居庸关》第一卷,270—278页 (5)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1933年甘肃武威北30里石碑沟一带出土现存下半段原碑高4米,宽1.62米汉文36行,90字/行、回鹘文10栏,51—52行/栏黄文弼《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复原并校记》,——《文物》1964,2期,34—42页 (返回目录),八. 8—10世纪突厥语的语音特点,1.有a语言和I之分 2.鄂尔浑—叶尼塞碑铭的语言特点(古乌古斯、黠戛斯人的语言特点) 3.回鹘人的语言特点 4.r语言和d/t ~ s/z语言 5.j~_/z~d 对应现象 (返回目录),1.有a语言和I语言之分,a语言 I语言 汉义 eC iC 任何的 ad- id- 流 tA-/te- ti- 说 tas/das tIs 以外 辅音方面也有对应和交替现象:bAn(《暾》西2、3、5行,及叶中),mAn(《暾》南4行,西2行)。

(返回目录),2.鄂尔浑——叶尼塞碑铭的语言特点(古乌古斯、黠戛斯人的语言特点),(1)词中和词尾的N, n, j交替 aNIG~anIG~ ajIq “坏的、丑恶的” qoN~ qon~ qoj “羊” jaN ~ jan ~jaj “分散、驱散、撒、播” (2)词尾是-b,而不是-G或-w sub (suG~suw) “水” ab (aw) “狩猎”,(3)词首的b-~m-交替 ben ~men “我” biN ~ bIN~mIN “千” (4)副动词为-pan而不是-Ip/-ip形式 (5)第二人称过去时词尾为-tIG, -tIGIz; (6)第三人称命令式词尾为-suwI, -Cuk; (7)动词词干后缀接-sIG构成动名词; (8)GIRInC用作语助词 (返回目录),3.回鹘人的语言特点,3.1 n方言(摩尼教写本的方言) (1)以窄元音I/i代替宽元音a/A如:工具格词尾是-In/-in,而不是-an/-An;抽象名词词缀是-lIG/-lig,而不是-laG/-lAg (2)第二人称过去时词尾中有-tIG, -tIGIz (3)同时使用-Ip/-ip和-pan形式的副动词。

(4)有-sIG形式的动名词 3.2 j方言(佛教、婆罗门教和基督教等宗教文献的语言) (1)以-w代替词尾的-G和-b:suw----(suG/sub) “水”;aw----(ab)“狩猎” (2)以-Ip/-ip形式副动词代替了-pan形式副动词 (3)以-Gu, -luG形式代替-sIG形式来构成动名词 (4)用词尾-zun表达第三人称命令式意义 (5)第二人称过去时中,用-tIN/-tIGIz代替-tIG/-tIGIz (返回目录),4.r语言和d/t ~ s/z语言,在9—10世纪的文献中,r 语言和d/t ~ s/z 语言的界限已趋于朗化 r语言:哈扎尔人、布尔加尔人(现楚瓦什人)、乌古斯人的语言其中的r ~d对应规律一直延续到12世纪如:伏尔加布尔加尔墓碑文字中从格词尾是-ran,而不是-dan/-den;宾格尾是-rI/-ri,而不是-dI/-di d/t~s/z语言:其他突厥语言 (返回目录),5.j~_/z~d 对应现象,这一时期,突厥语言中有j~_/z~d对应现象如: ajaq(乌古斯、克普恰克)~adaq(回鹘)~azaq(黠戛斯) (返回目录),第二节 10—15世纪的突厥语及其 主要文献,一.喀拉汗王朝时期的语言及文献 二.金帐汗国时期的语言与文献 三.察合台汗国时期的语言和文献 这是中古突厥语时期。

这一时期,许多现代突厥语言民族形成独立的民族 这一时期可分为二:10—12世纪喀拉汗王朝时期;13—15世纪蒙古人统治时期 (返回目录),一.喀拉汗王朝时期的语言及文献,(一)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 (二)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 (三)阿合麦德·尤格纳的《真理的入门》 (四)《古兰经注释》(Tefsir) (五)《箴言诗》(Diwani-Hikmet) (六)《古兰经》中古突厥语译本 (七)苏莱曼·巴克尔艾尼的《Hikmeti》(13世纪) (八)纳孜尔·拉布吾孜《先知的故事》(Hisassul- anbijasy)(1310年) (九)扎马赫沙里《Muhaddiman al-adabi》 (十)伊本·穆哈纳(Ibn Muhanna)《Kitabu Hullijat ulhajan va hulbat ul Lisan》 不多,但极有价值,是百科全书式的 (返回目录),(一)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qutadGu bilig“给予幸福的智慧”),年代:1069——1070年(回历462年) 篇幅:82章,13290行 语言:中世纪突厥语 体裁:古典长诗,韵文体。

内容:宣扬做人的(伊斯兰教)道德 抄本: (1)维也纳抄本:1439年抄于今阿富汗赫拉特城,用回鹘文字母,现藏奥地利维也纳国立图书馆 (2)开罗抄本:不晚于14世纪上半期,阿拉伯字母苏鲁斯体,现存埃及开罗凯地温图书馆 (3)纳曼干抄本(费尔干纳抄本):12世纪末抄写,1914年发现,最古最完整,阿拉伯字母纳斯赫体现藏于乌孜别克斯坦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写作目的:作者玉素甫完稿后,把它献给了当时喀拉汗王朝的统治者桃花石·布格拉汗·哈桑·依宾·苏莱曼被赐于“哈斯·哈吉甫”(御前侍臣)称号 发现时间:我国是20年代以后才知道它的存在 (返回目录),(二)《突厥语词典》,1.词典的有关情况 2.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情况 3.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对突厥语言的比较 4.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对突厥语言的分类 (返回目录),1.词典的有关情况,作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maXmud ibn Ql-Xusajn ibn Ql-muXamed Ql- qaSqari) 时间、地点:1072—1074年,巴格达 文字:阿拉伯文 篇幅:8卷,近7500条 内容:11世纪突厥语民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文化、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

原稿:未被发现 抄本:1266年抄于大马士革现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图书馆1914年伊斯坦布尔一个土耳其贵族女人因生活窘迫,把它以32金里拉的低价卖给了一个叫阿里·埃米里的人(牛汝极之说法)国王以重金收买了手稿[托呼提之说法]) 刊布:1934——1943年译成土耳其文出版(由土耳其学者Besim atalay)。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