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928)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0.50KB
约17页
文档ID:471530834
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928)_第1页
1/17

32 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巢湖市团结路小学2014年5月课程引领发展  特色彰显内涵 ——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4年5月—2017年6月)第一部分 创建基础一、学校概况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创办于1949年2月,曾用名“天主堂小学”、“新光小学”,因其校址在巢县老街旁边,故称为“北大街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富有较强的人文气息的学校2011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址——巢湖市银屏路16号学校占地15465平方米,建筑面积4613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5200平方米,其中塑胶运动场3300平方米学校拥有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15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1个科学实验室和1个藏书2万册的图书室,1个46座的微机室,班级全部实现“班班通”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308人,在编教师58人全校教职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4人,占41.4%;专科28人,占48.3%;中师6人,占10.3%;小学高级教师36人,占62.1%;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18人,占31%获得市教坛新星称号的3人,原居巢区教学能手3人,合肥市骨干教师6人,学科带头人2人 近年来,学校屡创佳绩,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电化教育协会理事会员单位”、“巢湖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巢湖市老科协家庭教育试点校”、“巢湖市2013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巢湖市首届市长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获“巢湖市第七届少儿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及“2012-2013学年度巢湖市教学常规管理奖”等。

二、办学优势(一)以“团结”文化为引领的学校制度建设初见成效我校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团结”文化为核心的、较为健全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如《团结路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已内化为大多数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团结、乐学、健体、尚美”的校训,“求是、务实、规范、创新”的校风,“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风正蔚然形成二)两支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学科素养,3位校级领导均为学科引领人中层干部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工作有成效;教师队伍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教师工作热情高,信心足,干劲大,有活力,善于接受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工作效能较高随着办学质量的提升,加之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已在巢湖地区声名鹊起学校的办学理念越来越获得教师的认可,教师的归属感增强了,“以校为荣”的幸福感上升了,更可贵的是专业发展内驱力提高了学校已形成了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三)办学特色明显校园女子篮球颇具影响,曾代表巢湖市到省、市等地比赛并屡次获奖中国象棋教学初显成效,已开发为特色校本课程,每学期均举行一定规模的象棋比赛活动。

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高效、有序,教育教学质量在城区名列前茅,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全面实施德育1+1工程,初步形成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体系四)基础资源良好目前,我校二期工程建筑面积达41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建设在即,为创建素质教育示范校和“新优质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三、面临挑战(一)教师队伍有待优化在教师发展方面,现有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学校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中老年教师偏多,平均年龄达到43岁中老年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部分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工作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给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一定的影响且近两年因办学规模扩大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学校缺编严重,教师的工作强度普遍加大因此,结合师资队伍现状,寻找有效抓手,探索校本教研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动力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教学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由于学生多,音乐教室、舞蹈室、电脑室、科技室等专用教室配置不足,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小,因而制约了学校艺术特色的纵深发展三)科学化管理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亟待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不够强,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家长委员会、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办学的力度还不够。

第二部分 创建目标一、指导思想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纲,坚持“多元发展,快乐生活”的办学理念,以学校“团结文化”为引领,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校本化的拓展型课程系列,积极培育“中国象棋教学”特色课程,充分挖掘象棋文化中的育人因素,践行“以棋育人”,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强化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突出体育艺术特色教育,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办市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二、办学理念追求“多元发展,快乐生活”的办学理念三、办学目标(一)总目标: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面向全体,科学育人,和谐发展,勇于创新”的办学思想,实践“书香校园、艺体突出、活力校园、彰显特色”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习惯养成为基础,以完成课程任务为核心指标的多元综合评价为导向,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双轨并进,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爱学、善学、乐学,主动和谐科学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分类发展目标1.学校发展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特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科学育人,和谐发展,勇于创新”作为工作重点,力争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校园”、“充满书香的学园”、“发展个性的艺园”、“健身强体的乐园”,让学生从中学会欣赏、学会创造,师生共同享受艺术的快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谐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2.教师发展目标在落实课程建设和特色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追求“求是、务实、规范、创新”的教风教师率先垂范,立德树人教师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深厚的理论修养,能够充分认识特色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积极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3.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多元发展,快乐生活”的素质教育育人理念,实践“书香校园、艺体突出、活力校园、彰显特色”的目标,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拼搏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三部分 实施纲要一、课程建设(一)发展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将体育艺术课程纳入课表,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全体师生都能在课程建设中丰富经历,共同成长二)具体实施1.构建课程结构,开发校本课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基础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开足开齐三类课程,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并逐步形成特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符合团结路小学办学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附:团结路小学课程结构框架图2.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活动渠道为拓展学生的活动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校开发多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课程 附:团结路小学校园“团结”文化系列活动月份主题四月读书节六月艺术节九月象棋节十一月体育节十二月科技节3.拓展体艺课程,发展学生个性把体育、艺术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与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和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崇尚美德,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兴趣活动结合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以阳光体育和多彩艺术为激活点,以体验快乐童年,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艺术情趣为宗旨,让学生有多彩的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更吸引学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施选修制走班式校本课程,先在一、二、五年级试点,安排在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二节课进行的兴趣小组活动,其余班级选择课余时间自主选修,并根据安徽省课程实施方案有条件地逐步普及到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低年级兴趣小组和中高年级兴趣小组,分别开设兴趣小组活动内容重在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开设如:经典诵读、儿童画、水粉、手工制作、书法、七巧板、合唱、舞蹈、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田径、欣赏、英语口语、习作、心算、花艺、电脑制作等内容。

4.多元课程评价,促进师生发展坚持素质教育,践行“减负增效”,开展教育评价研究,构建“注重素质、尊重个性,多元评价,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不按考试成绩排列班级名次,班级不按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为教师、学生松绑结合争创“四星少年(快乐星、礼仪星、攀登星、创新星)”活动,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争做“乐于求知,勇于攀登”的好少年结合每周的班级安全、文明、卫生“流动红旗”常规评比及开展“评星竞旗”活动,促进养成教育;结合“星级班(特色班)”创建活动,建立班级团队考核评价机制,藉此营造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特色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学会合作,增强自信5.注重队伍建设,强化课程管理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未来几年,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实践指导、校际间的经验交流、专家讲座、教学沙龙活动等方式,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开发教师的多元智能,促进教师多元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执行力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分层管理的要求,建立上下协调的教学组织系统,即: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

明晰各级组织职责、权力以及相互关系,强化学校行政系统的质量管理责任,通过教学课程实施指导、教学目标落实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办法加强对课程实施质量的全程管理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条例,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校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二、特色建设(一)发展目标通过开展中国象棋教育活动,普及和提高学生象棋的水平,帮助学生克服急躁和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情,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毅力和勇气,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和沉稳睿智的品质以学棋艺、谈棋道、修棋品为目标加强棋类教学,营造学校棋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道德涵养的提升全校学生中会下中国象棋的人数要达到95%,力争探索出一条“以棋育人”的特色教育之路二)具体实施1.落实组织机构,制定棋类教学计划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棋类课程工作小组制定校级学年计划,教练训练计划本着边实践,边探索的进取精神,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改进方法2.抓环境布置,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内开辟“象棋长廊”,设置象棋石桌石凳,设置专栏,如“每周一局”、“象棋名人介绍”、“棋与人生”、“象棋谚语”等栏目;各班黑板报要介绍一些象棋知识;进一步布置、利用好棋室,不断吸引学生关心、参与象棋活动,同时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象棋文化的内涵。

3.制定课程纲要,编制校本课程“棋艺”是指象棋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制定《课程纲要》、自编《象棋校本教材》主要分三个阶段:(1)低年级(一年级)入门阶段主要教会学生“棋子的走法和吃子的方法”、“胜、负、和的判定”、“对局规则”、“棋子的价值”,介绍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