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同学对游记已经并不陌生,第一单元的游记展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的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但是那是现代文,字里行间感情的流露,学生比较容易体会理解,从而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游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是作者因 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州,风景奇特,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游山玩水中,大自然的造化,使失意的柳宗元得到一丝短暂的快乐,然而至始终都不能释怀,失意的乌云始终压在作者的头顶,这种情绪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2、教学目标:⑴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⑵学习抓住特征,鲜明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法⑶体会作者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课前准备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柳宗元的资料,特别是注重了解在永州期间的代表作品以及作者的情感生活世界4、教学思路教学中,我分“创设情境,探究背景;整体感知,理清情感;合作探究,精心赏析;拓展迁移,深化理解”四个步骤来设计教学环节,解读课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人写作是其主观感受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语言精美清丽,而且往往融入作者悲愤苦闷的情绪,“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面对美景却产生如此凄神伤感,牵动读者的心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5、教学手段:⑴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中的美文,语言清新优美,朗读是文言文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可以多样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学生齐读等等⑵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重点研读文中作者的情感;“两乐”“一清”体会作者被贬之后心情的释放,加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6、教学用具:配乐朗读7、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探究背景柳宗元,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人称“柳河东”著作有《柳宗元河东集》45卷33岁时,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十分荒僻,柳宗元在这居住了10年,游历山水,与下层人民接触,文学创作取得很大收获,写下了山水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原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二)整体感知,理清情感学生互动,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疑难之处,教师作出适当点拨释疑)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体味本文作者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生1:本文体现的是作者柳宗元的一种高兴的心情文中两次出现“乐”字,一次在开头“心乐之”,另一次在第二段“似与游者想乐”,我认为感情基调应该是“乐”生2:我认为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清”,文章最后作者都觉得这里的环境凄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要是乐的话就会留连忘返,舍不得离开此环节要珍视学生阅读时的最初感受,特别是对感情基调的理解,教师不易作出武断的结论,或简单让学生选择“乐”还是“凄”三)合作探究,精心赏析这是一篇游记散文,然而又与第一单元所学的游记有着截然的不同第一单元,游者的心情因能饱览大好河山而产生的情感,基本上是一种愉快的心情,而本文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而作为一代文学家缘何又会这样来写游记呢?这正是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所在古人云:“文者,情也文章是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是内心感情的宣泄本文的教学就是扣住“两乐”“一清”来组织教学,从而深入到柳宗元的内心深处师:文中一共写了两次“乐”,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次出游的快乐呢?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放朗读教学磁带,学生细细品位,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生1:有了惊奇的发现,发现了小石潭心里非常高兴生2:这里景色优美,“全石以为底”,潭上各种形状的景物都有。
生3:这里有很多自由自在的小鱼,毫无拘束生4:这里的环境优美,“青树翠蔓……参差披拂”生5:源头朦胧,具有朦胧美师:文中写了可爱的鱼,是在写鱼吗?这样写又有什么作用呢?生1:是在写鱼,它们有时动,有时静,给游玩的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生2:不是写鱼,而是借写鱼来反映这显得水清澈底用的是侧面烘托的写法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明确学生的讨论结果,要求学生明确虚写实写的作用,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师:刚才有同学学提出这里的环境优美,然而又为什么作者觉得“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呢?生1:这里太偏僻了,太冷清了,无人居住,缺乏人气生2:作者柳宗元的心情不是很好,因为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到这里,由京官变成了地方官生3:游山玩水发玩美丽的小石潭,使他的心情得到暂时的宣泄,陶醉其中,但短暂的轻松后,触景生情,顿生悲凉之情,从本文看,抑郁愤懑的心情始终不能释怀教师点评,同学们能从作者的文章中体会到两种不同的情感:“乐”与“凄”,特别是能有效的结合作者特定创作背景,使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心中真正的情感愤懑之情溢于言表,作者有机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在对景物描写当中去四)拓展迁移,深化理解1、对比《小石潭记》,阅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另外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感受在相同创作背景下,两文有什么样的异同。
2、背诵《小石潭记》,用第一人称改写成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