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碗清汤荞麦面【课文解读】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小说描写了母子三人在艰难的生活中互相体贴、互相扶持、力争向上、决不屈服的故事,表现了普通人身上可贵的坚韧、顽强的品质,这不独是普通日本人共有一种美德,更是我们所有人该具备的优良品质课文按照文中的自然空格,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三人第一次到面馆吃清汤荞麦面的场景这部分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悬念第二部分:写第二次吃清汤荞麦面,场面依旧这部分情节激发了读者进一步的好奇心,是“蓄势”部分第三部分:写第三次吃面,时间、地点依旧,面却变成两碗这细小的变化是继续“激疑”和“蓄势”当读者的好奇被进一步撩起来,小说才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道出其中原委而两碗面表示母子三人的境况有所转变,读者的“好奇”也变为“关切”第四部分:写母子三人虽没有来,“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这是第二次蓄势,令读者更加关心主人公们的命运第五部分:写时隔十年,母子三人重返北海亭面馆,第四次吃清汤荞麦面的场面他们终于战胜了厄运,人们的期望也变为现实小说在高潮中结束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母子三人,主要情节是四次吃清汤荞麦面的场面这遭受了精神与经济双重打击的母子三人没有在现实面前悲观绝望,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
第一年、第二年的大年夜“头碰头”吃一碗清汤荞麦面,表明了他们经济确实窘迫;第三年的大年夜三人共吃两碗清汤荞麦面,表明了他们开始走出低谷;十年后的大年夜三人专程从京都赶来要了三碗清汤荞麦面,说明他们已完全摆脱了困境,过上了幸福生活根据小说的具体描述,这四个场景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每次吃面的时间、地点相同,吃的都是清汤荞麦面,前两次都是一碗,后来才增至两碗和三碗这种增长,显示出母子三人经济状况逐渐好转而经济状况好转后,还来吃面,这就说明母子三人对以往艰难岁月中美好感情的眷恋,也是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的开始每次吃面都为下次吃面留下了悬念,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一次来吃面,女人怯生生地说,两个小男孩也怯生生地望着,以及老板娘的神态,激起读者好奇到第三次才揭开悬念,又产生了新的悬念:一年又一年,为什么他们没有再来到“二号桌”前?老板夫妇和面馆顾客的期待也增强了读者的牵挂,直到最后那次吃面,读者才如释重负文中有一段关于“二号桌”的描写,母子三人在二号桌同吃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故事感动了远近的人们,二号桌也因此有了团结、顽强、向上等象征意义,成为“幸福的桌子”这段描写表现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们对母子三人遭遇的同情、命运的关切和对他们奋争的赞许。
从而预示了母子三人并非孤立,也预示了他们结局的美满光明这段描写实际上写出了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和在这样的氛围中的人们的思想境界,因此是深化主题不可或缺的有力的一笔课文中有老板夫妇听母子三人对话的两次流泪的描写,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应该说,第一次写老板夫妇的哭,表达的是老板夫妇对母子三人不幸命运的同情,洒的是悲伤之泪;第二次写老板夫妇的哭,是老板夫妇为母子三人摆脱了厄运而由衷的高兴,洒的是欢乐之泪而在老板夫妇第二次哭的时候,店里爆发出欢呼声和鼓掌声因为二号桌早已成了“幸福的桌子”,关于母子三人在逆境中团结、不屈、奋争的故事早已为在座的人们所熟知,而且,人们一直在盼望着母子三人的到来,一直在心底默默地祝愿这母子三人早日摆脱厄运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当他们终于见到母子三人怀着胜利的喜悦重返二号桌,终于听到了二号桌的故事的光明的结局的时候,自然地爆发出了欢呼声和鼓掌声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尤为成功,这主要得益于语言描写手法的成功运用语言描写:母亲前三次买清汤面时,她的语言中都有省略号,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支支吾吾而这恰恰含蓄地表达了母亲的复杂心境——命运的不幸,生活的艰难,在母亲心中刻上了深深的伤痕,每当除夕夜来临,她都有一种难以述说的心情,既要与孩子过年又不愿在人前表现家境的窘迫,以至伤害孩子的自尊,只得在顾客散尽的时候单独过年。
三人要一碗面的尴尬,这样晚的时间因吃一碗面而麻烦别人的歉疚,使得母亲每次都怯生生地发问而我们也能从母亲与两个孩子的对话中得知在父亲出了车祸死亡又给孤儿寡母留下巨额债务时,母亲没有乞求别人的同情和可怜,而是与孩子们一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最终从逆境走向光明这是自强的表现母亲工作非常辛苦,大儿子帮忙卖报,小儿子帮忙做饭在小儿子需要家长去学校,他们又不愿意让母亲请假时,大儿子悄悄代替母亲去了当还清债务,母亲没忘孩子们的支持,在大年夜真诚感谢自己的孩子这都是团结奋斗的表现这一点对于他们走出困境尤为重要这碗清汤荞麦面,让我们看到了母子三人同心协力面对逆境的生活勇气,看到了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信念与毅力,也让我们从中读到了太多的真情,读到了太多的感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主人公面对艰难毫不屈服的精神,在当下和将来的生活中保持主动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以赤诚热烈的心胸去拥抱生活,迎接生活的挑战二)第二要借鉴围绕一个线索,详略得当地讲述一个故事,并在质朴的语言中倾注自己真情实感的叙事方法三)反复咀嚼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从每一个细节中体味出做人和做事的人性美丽和人格魅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提示1. 主题的意义这篇小说通过母子三人在艰难的生活处境中坚强奋斗、互相激励的故事,表现了团结、向上、不屈、奋争,进而获得美好生活的主题思想。
作者在表达这个主题的时候,又融进了亲情美、人性美,因而具有极其感人的内在力量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编者之所以将本课安排在这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明白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后,就要有一种奋斗和坚持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遇到生活的挫折乃至打击才会得到来自精神层面的支持通过教学,教师要让课文中的母子三人成为学生的生活偶像,成为激励他们自己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榜样从教学的角度说,本课的这项教学重点,教师不需要专题讲授,而是通过研读探究、心得笔记和创意讲谈乃至生活连线,让学生自己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其精神品质2.线索的作用本课线索是“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条线索将课文五个部分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这条线索,对母子三人吃面的场面进行连续的精要的提问一方面使学生由此理解小说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理解线索对于小说结构的作用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对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对细节的揣摩分析能力,对人物行为的推论评价能力,等等3.细节分析本课细节的主要作用是勾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起伏和人性的光辉比如,课文多次写到母亲“怯生生地问”“……可以吗?”,还多次强调她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第一次吃面时,当“热腾腾香喷喷的清汤荞麦面一上桌,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教师对细节所要表达的内涵不需要做分析,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来体会、领悟比如“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进锅里”这个细节,体现了老板怎样的用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一下这个“用心”和因怜悯而直接施舍的效果差异相信学生对此能够做出较为理想的推论和判断二)教学难点提示1.人格力量与人性光辉人格与人性,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在课文中表现得非常具体感人就母子三人而言,首先是母亲非常伟大,她让儿子穿得体面合体而自己则穿得“不合时令”,她感谢儿子为家庭分担责任;两个儿子也十分懂事,不但分担责任还不断进取,并且相互支持鼓励课文中的老板夫妇通样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当母子三人第一次去吃面,老板多给了半碗面,这是一种高尚的同情;第二次去吃面,夫妇将已经熄了的炉火又点起来,这是一种高尚的温情;第三次,为了少收50元钱而悄悄地改了价格,这是一种高尚的尊重而每一次,老板娘都以“谢谢,祝你们——”送走母子三人,这是一种高尚的祝福这里人性的真、善、美得到了充分细腻的体现母子三人之所以在逆境中奋起,除了自身的因素外,与这种外在的环境也难以分割母子三人在这里吃面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获得一种精神力量,以至于弟弟萌生了长大要开日本第一面馆的理想。
这就是人格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2.语言描写小说离不开语言描写本课语言描写有这样三个作用:第一,要体现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第二,要交待故事的前因后果及其过程;第三,要烘托氛围本课中,母子三人第三次吃面时的对话是最难写的这个家庭的苦难以及母子三人如何克服困难、团结奋斗需要得到周密的交待,同时又要符合人物此时和彼时的行为和心态,还要生动感人,让柜台后的老板夫妇甚至我们读者泪流满面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体会这个部分人物语言的特点和表述方式,这对学生来说,读懂不是难点,而写则相当困难,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对话练习小说中,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交待故事情节,是常见的手法本课是教材第一篇小说,将这一点讲透并做适当的练习,对后面小说体裁中的语言描写学习是一个范式值得重视三、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用课文题目导入这种导入方案可以有三个切入点:第一,直接从学生能够体验的生活情境入手,围绕“穷困、过年、母爱、志向”设计导入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尤其引发是一部分贫困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二,突出课文的线索,围绕一碗清汤荞麦面而发生的感人故事设计导入语,引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尤其是对如何“从困境走向成功”的探求兴趣。
第三,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以一碗清汤荞麦面造就了一张“幸福的桌子”、造就了一个孩童经营一个日本第一面馆的职业理想入手设计导入语,要求学生围绕一碗清汤荞麦面进行合理想象和联想,然后进入课文进行验证讨论2.用“学习提示”导入“学习提示”中有两个“据说”,且不论这两个“据说”是真是伪,但其故事性和对这篇小说的影响力的诠释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同时也可以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导入的要点在教师要将两个“据说”演绎得真实感人,这样才可以自然过渡到课外,并营造一个感人的课堂氛围因此,这种导入方式更适合善于营造课堂抒情氛围的教师使用3.用教师作品导入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另外一种文学形式诠释课文内涵,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也给“研读探究”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对教学的主要环节——学生读写训练起到示范作用这种导入方式适合善于理性思辨的教师使用例如,邬建芳老师配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这样导入:这是一碗普通得没有任何浇头的面自从面馆老板在碗里拌进了善良与尊重 真诚与热情这碗面 便不再普通这是菜单上价位最低的一碗面自从母子三人从碗里捞起了坚韧与团结 不屈与奋进这碗面 从此就变得高贵这是一碗清汤荞麦面让我们头碰头地把它吃下 好吗从此同心协力 永不放弃 这碗面 就会冒着它永远也散不完的热气4.视频、音频导入从网络搜索相关视频、音频,专业的表演和朗读会为小说增辉,可以弥补教师自身朗读的缺陷,也可以为学生朗读提供范本。
但这种导入可能需要比较多的时间,需要教师对各教学环节做好周密紧凑的安排,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避免形式主义二)研读探究研读探究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情节、细节及主要表现方式的分析,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面貌,进而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理解课文内容应该不存在任何障碍,通过教师的启发,对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写作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也能够自主领会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以系列提问和师生对话作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线索、人物穿着、语言表述、行为细节等方面进行思考答问、质疑讨论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在顾客都散尽后,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2)母亲为什么“怯生生地问……”“可以吗?”(3)母亲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