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原始社会各时期各地域彩陶纹样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0MB
约9页
文档ID:578402602
论原始社会各时期各地域彩陶纹样_第1页
1/9

原始社会不同类型的彩陶装饰浅析李芸蕾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经由初级阶段的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再到原始文化彩陶衰落,前后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彩陶纹饰随社会原始形态和原始人类审美意识发展,由最初的在器物口沿涂抹一道简单的黑色或红色宽带纹,￿到出现由直线和折线为主的三角形纹或环折纹,继而出现了较为写实的动物或人物图像总体看来,彩陶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到丰富,￿由简练趋向繁琐的漫长过程而与此同时中国彩陶纹样有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这是人类艺术渊源流传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概述概述 CONTENTS01仰韶文化之半坡型彩陶02仰韶文化之庙底沟型彩陶0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彩陶0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彩陶目录0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彩陶 三角形纹饰人面鱼纹彩陶盆网纹壶半坡型彩陶最早可追朔到6000多年以前,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陶增多,其装饰花纹主要有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网纹、鱼纹、人面纹等,一般运用直线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鱼纹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装饰纹样,早期用较写实的单体鱼纹装饰,晚期多用抽象、概括、分割重新组合的手法,且多为复体鱼纹装饰。

人面纹装饰也是半坡彩陶的主要特色之一,人脸嘴角两边各装饰一条鱼纹,旁边装饰鱼网纹样,寓人于鱼,反映了当时渔业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01.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 花瓣纹彩陶旋花纹罐彩陶连叶纹钵庙底沟型彩陶距今约有5200多年,是在半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分布也是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得更广阔其彩陶以黑彩为主,也有红彩,还出现了白色陶衣庙底沟型彩陶装饰纹样与半坡型迥异,它以几何形为主,动物纹较少,二方连续的几何形纹样颇具特色,题材丰富,如弧线三角纹、新月纹、花瓣纹、花蕾纹、回旋勾连纹、垂玄纹、网格纹等图案中利用点、线、面的巧妙结合,构成带状图案,在器型上产生连续不断、循环往复、变化万千的艺术效果.我们现在提到的形式美法则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们在装饰中还巧妙地利用了色彩双关的装饰手法色彩双关￿￿￿￿￿指的是装饰中用到的两种颜色都能互为底色、并在对方底色中形成不同花纹的一种装饰方法庙底沟彩陶装饰中色彩双关用到比较多,纹样中黑白关系形成阴阳相关、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0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彩陶 旋涡纹彩陶舞蹈纹彩陶 彩陶双连杯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距今约4600多年,由庙底沟型发展分化而来。

半坡型与庙底沟型彩陶多以敞口盆、钵为主,而马家窑型陶器则多是小口的壶、罐其装饰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效果,装饰花纹多用玄纹、波浪纹、同心圈纹、网格纹、点纹、旋涡纹等马家窑型装饰大多都布满器体,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一大特点,配以外部的旋涡纹,产生流畅、旋动的感觉,是马家窑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罐的肩部描绘的那种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旋涡纹使我们仿佛看见当时黄河水流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彩陶的作者从奔流不息的河水中获得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并给以物质的体现,变为艺术的形象,因此特别富有感染力0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彩陶 马家窑型彩陶又一杰作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盆中装饰有三组舞蹈人物,每组五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部有辫子,每人后部都有一尾状装饰,围成一圈,翩翩起舞每组人物的两端以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倾斜叶片纹装饰我们透过这些抽象化的图案,可以想象出原始时期,虽然生产力低下,但是氏族社会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生产生活都很愉悦的社会状况 葫芦纹双耳彩陶壶曲线纹 漩窝纹双耳壶半山型彩陶因最早发现于甘肃定县半山地区而得名,距今约4100多年,其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器型腹部比马家窑型要下移,重心更稳定。

它的图案装饰特点是红黑两色交替处理和锯齿纹的应用还运用葫芦形纹纹样做面的装饰分割,使装饰面分成几个不同主题的装饰区域现在我们把这种将画面单独隔离出来进行装饰的手法称为开光,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经常被用到半山型彩陶的装饰还有一特点就是多效装饰图案的运用所谓多效装饰指的是器皿上图案具有正视、俯视等多角度欣赏效果正视侧面的平行玄纹,俯视则构成同心圆;正视的垂幛纹,俯视则成为放射状花纹;正视侧面是完整的二方连续图案,而俯视成了圆形适合纹样这需要工匠在装饰前作出精心设计和充分考虑,既要设计出美观的装饰花纹,更要考虑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装饰花纹相措、重叠、间镶,形成富丽精巧的艺术风格半山型彩陶无论从造型还是装饰上来说都是非常精美的0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彩陶 回纹彩陶蛙纹彩陶三角形折线纹马厂型彩陶发现在青海乐都县马厂沿的新时期时代晚期的墓葬里,距今约3900多年.它是由半山型发展而来,但分布地区更向西发展马厂型彩陶除沿用半山型装饰风格之外,也有新的发展其装饰纹样由繁至简,直线的运用是马厂型彩陶的最大特点,纹饰布局灵活多变,用笔奔放流畅,渐渐失去了严谨的作风而流于草率,尤其是晚期,马厂型彩陶已走下坡路,装饰纹样有折线纹和回纹,而人型纹(又称蛙纹)最有特色。

早期纹样有头、身体和四肢,中期头部消失,只留躯干,晚期则演变成为三角形折线纹,锯齿纹样变得又粗又钝而且不够流行马厂型彩陶的艺术风格趋向于刚劲、简练,其装饰远不及半山型精致,图案也一反以前严谨、流畅、欢快、活跃的主题,而变得怪异、狰狞、庄重、肃穆,这也许和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向奴隶社会转变,各部落间的战争频繁,人们平静的生活状况被打破有很大的关系马厂型彩陶的装饰风格已经和奴隶社会早期青铜器装饰的风格非常相似了0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彩陶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