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第一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甘棠小学 杜美华(2022.8) 放假前,我们语文教师每人拿到一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校要求我们假期认真学习,认真体会通过对标准的学习,下面从写字、阅读、习作三方面谈一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语文新课标重视识字方法和书写质量 1、识字写字量的调整 一、二学段识字量、写字量有所下降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2、强调识字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在第 一、第二学段,不仅要培养孩子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还强调要有写字的愿望。
强调自主识字,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不仅注重交给识字方法,还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突显学生主体性写字是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要做到天天练,确保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语文新课标大力提倡读书与个性化阅读 1. 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各个学段强调有感情朗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又是一项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都要贯穿始终训练的重点 3、提倡广泛阅读课外读物 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语文新课标鼓励学生习作有创意的表达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关于写作教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写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建议”中,把“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一句改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继续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还要求“抵制抄袭行为” 2、写作教学与其它教学有机结合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新课标的修订,它向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让孩子如何学?怎样学?这一切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为航向,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以新课标为指引,开展更加高效的教学活动,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二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科学学习新模式达到让学生先想象后动手.现在也不限制每节课必须讲完某节内容.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操作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三、创新型教学,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当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语文学习工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 第三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2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11月15日到2022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2022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网络培训,这次学习,既是一次的洗礼,又是我的教育思想的一次更新通过学习,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以后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课标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当历经十年课改的种种探索之后,人们静心思考这一问题时忽然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似乎早已有明确答案、本应不成问题的问题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必须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 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作进一步强调,并提出“多读多写,日积月累”“体会、把握”等具体方法,这恰恰体现了对母语教育特点的正确、科学的把握 1 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以统一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新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新课标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同时,首次明确界定了“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最主要的目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突出了“自然”的朗读要求,非常具有针对性 二、高度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而且,由于 2 一些人只狭隘地单纯从实用的角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