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3.6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3.6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几个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既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又为后续学习四边形、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做准备它紧密联系了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量——数与形,能够把形的特征转化为数量关系,堪称数形结合的典范,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数学的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图形性质的基本方法,但是对割补法和面积法计算、验证几何命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对如何将形与数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感到很陌生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总结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相对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在应用勾股定理解题时要注意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比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和西方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学重点在探究和验证勾股定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教学难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教学方法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讲、练、创新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平方差公式,在教师有目的的讲解下和与同学们的合作中发现公式的实质,通过自观察猜想分析讨论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自主编题训练领会和提升其精神实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准备硬纸板、尺和剪刀.教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学习点拨,弄清特征——步步登高,落到实处——变式训练,合作探究——编题训练,拓展升华——总结归纳,知识提升——布置作业,分成达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培养能力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都有与朋友一起徜徉在美丽的花园中的生活体验,大家一定都喜欢鲜花吧?下面,请用你的一双巧手创建出一个美丽的花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一块边长为 a 米的正方形花圃(如图 l )中种满了黄色的郁金香,现在要将其中一块边长为b米的正方形地块改种红色的玫瑰花。
1)、请你求出剩下的郁金香花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 思考分析观察回答二、师生共析理解梯形有关概念2、师生共析梯形的相关概念:上底、下底、高、腰3、出示下列图形,介绍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及关系?ABDC4、上图中,DA⊥AB,那么AD⊥CD吗?DC⊥BC吗?5、上图中,AD=BC,那么AB=CD吗?6、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是等腰1、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底底腰腰高ABDC2、3、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作直角梯形4、AB⊥AD,CD不垂直AD5、AB≠CD6、不是平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类比观察分析归纳应用三、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ABDC出示一张等腰梯形纸片,让学生观察问题: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2、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3、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4、你能准确表述你所得到的结论吗?5、小结:(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2)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所在的直线6、练习:如图1所示,在等腰梯形中∠B=70度,你能确定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A DB C1、AD=BC,AC=BD∠DAB=∠CBD,∠ADC=∠BCD2、是轴对称图形3、见教材P107的内容4、学生口答,教师板书5、学生练习并回答动手动脑观察猜想分析讨论推理论证归纳总结四、探索将梯形进行转化的方法 出示投影片 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将腰AB平移到DE的位置。
A DB E C问题1.DE把四边形ABCD分成怎样的两个图形?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3.你还有其它方法将等腰梯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研究吗?4、讲解例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DE是梯形的高DACBE(1)AE与两底AB,DC的关系如何?(2)设DC=2㎝,AB=4㎝,DE=2㎝,求腰DA的长1、平行四边形或等腰三角形2、AB=DE=DC,AD=BE∠B=∠DEC=∠C=∠ADE∠A=∠BED3、有ABDCEDACBEF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观察分析思考归纳应用转化推理五、归纳小结 巩固提高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出示投影片,教师归纳作业:1.教材P111页习题3.5第1、2题2.课后探究,投影片任意剪一个梯形纸片(如图),你能用平移、旋转、轴对称以及折纸的方法将它剪成一个面积与它相等的矩形吗? A D B C1、基本概念: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2、等腰梯形的性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归纳总结运用板书设计: 梯 对角线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 对称性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作直角梯形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科学地运用了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腰梯形的性质,并组织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几何证明的书写格式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初步学会了演绎证明,获得了演绎推理的基础训练,基本完善了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知识基础,经历了一般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过程本节课设计了类比平行四边形探究等腰梯形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2、本节课的教学呈现出“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特点,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采用类比探究、猜想、论证得出等腰梯形的性质3、在“猜想——证明”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形内截,形外补”、翻折等方法演示等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等特殊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揭示几何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拓展学生研究梯形的思路4、在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强调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个新问题时,经常采用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熟悉的问题来处理本节课中,把等腰梯形转化成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突出了化归的数学思想。
5、由于等腰梯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是该四边形的局部性质,而对称性是图形的整体性质,所以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向学生作了必要的说明6、等腰梯形对称性的说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时分三个阶段:(1)在类比猜想时,不仅让学生说出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还要指出对称轴;(2)以思考题为载体,寻找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并发现等腰梯形的对称轴和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的相互转化关系;(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对等腰梯形的对称轴进行说理这样设计可以把难点分散,同时层层递进,有助于难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