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园地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逸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64KB
约3页
文档ID:352542219
《语文园地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_第1页
1/3

《语文园地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主题:思维的火花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标相关要求基于识字与写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基于阅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基于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言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交流、总结。

教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尝试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项安排了六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方法,降低学生文言文的难度,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汉语从古至今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中存在的联系,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第二题列举的两个例子分别选自《跳水》和《琥珀》,描述了不同情形下,人们对时间长短、快慢的不同体验,让学生体会后联系生活,回忆类似的体验,继而选择一种进行仿写,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第三题呈现了叶圣陶先生用修改符号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修改符号,并从中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古人称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而是用其他的一些称谓来表示,这些称为大多有典故出处并沿用至今,编排本项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称谓对应的年龄,积累基本的文化常识学习目标1.知道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理解课文的方法,知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先分析,再做判断的思维方式2.学会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的方法。

3.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试着写一写评价任务1.通过回顾单元课文内容,总结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3.通过学习例文,了解人物在不同情形下对时间快慢、长短的感受不同,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同类的感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学习交流平台活动一:回忆课文,梳理人物思维过程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每篇课文讲了什么事?2.小结: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才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目标一)能用恰当的语言总结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目标一)环节二讨论交流对比分析掌握方法活动一:读一读,找规律1.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2.指名答,教师小结: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活动二:练一练,学运用1.出示练习题,交流讨论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汉语从古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变化中存在一定的联系。

完成目标二)能找出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和现在汉语双音节词相对应的关系,会用此方法理解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评价目标一)环节三学习例文习得方法初试身手活动一:学习例文,总结写法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的理解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活动二:习得方法,初试身手1. 讨论:生活中你有哪些时候觉得时间过得过快或过慢呢?同桌讨论2. 指名发言3. 提笔练写4. 讨论交流完成目标三)能了解人在不同情形下对时间长短、快慢的不同感受,用恰当的语言写出自己类似的感受评价目标三)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古:单音节词今:双音节词3/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