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 栗金花教材分析: 《项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品写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给人以深刻启示,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本文都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堪称千古佳作教学目标:1. 掌握作者莫泊桑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写作背景;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 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4. 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教学重难点: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课前准备:1.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多媒体课件等; 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导入:“项链”是女人喜爱的饰品,也是财富和地位的一种象征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贯穿了从借项链、丢项链到赔项链的整个过程,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性格,并从社会根源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揭示出造成主人公不幸遭遇的原因出示课题1.走近作者:莫泊桑(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1880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获得读者好评而一跃登上文坛短短十年中,共写了《羊脂球》《项链》等近300篇短篇小说、《漂亮朋友》等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和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这些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2.了解背景(社会环境):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并当权,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追求享乐,贪慕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上流社会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同时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成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脆弱,所以他们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大资产阶级 的行列,为此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
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心理作者曾做过海军部,公共教育部的下级官吏, 对小资产阶级的尴尬处境感受很深 1878年,他调到会计部门工作以后,科长明确禁止他做公务以外的事, 他无法忍受,只得放弃海军部较好的经济待遇,由福楼拜介绍到公共教育部做一名随员,他的作品中对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的不稳定与处境寄托了深切的同情 3.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奢华shē 契约qì 惊骇 hài 誊写téng 租赁 lìn 寒伧 hán chen 粗陋 cū lòu 琐碎suǒ suì 惆怅chóu chàng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自惭形秽 zìcán xíng huì 面面相觑 qù 褶zhě【设计意图】直接从莫泊桑《项链》故事情节入手导入,激发学生对本篇小说内容的兴趣小说中生词较多,如“惊骇”、“寒伧”、“租赁”、“面面相觑”、“自惭形秽”等,都是重要词语,须积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2.看图说情节:《项链》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围绕“项链”分成四大部分,请同学们看到多媒体屏幕上四幅玛蒂尔德的插图,同学们回忆故事情节,我想请四位同学来简要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给学生2分钟的准备时间,不需要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回忆)板书:借 还 项链 丢 识3.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板书: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 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教师总结: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真可谓是“一夜风流,十年艰辛”,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玛蒂尔德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设计意图】莫泊桑的这篇小说,情节极富戏剧性。
但对小说情节的解读,如将识项链看作是高潮还是将十年还债看作是高潮,或可直接影响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学生在交流中可以存异,不要急着统一认识三、品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玛蒂尔德的身上肯定有其闪光之处,所以她丢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的代价,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才能说是一个悲剧1.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玛蒂尔德身上闪光之处,同学们能不能从小说中看出来?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吃苦耐劳(板书)2.这样一个灵魂深处还是具备优秀品质的女子为什么以悲剧收场?因为虚荣心作祟,是因为爱慕虚荣的性格导致了她这样的命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的“性格决定命运” 板书:爱慕虚荣【设计意图】关于小说女主人公,历来在解读上存有争议有人以为她诚实守信,有人以为她爱慕虚荣这些品质是如何统一在一个人物身上的?如何认识她的优点和缺点?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四、悟读课文,分析人物悲剧原因,探究主题(一)初步分析人物悲剧原因小组合作讨论: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作者是怎样刻画她的虚荣心的?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虚荣的行为表现,说说玛蒂尔德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时间3分钟,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可以按情节发展顺序来) 1. 序幕部分(借项链前的描写)(可以划出描写马蒂尔德心理的词语)她梦想着追求豪华生活,渴望进入上流社会,而且她觉得凭自己的美貌理应过这种生活;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寒酸的,“没有漂亮的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她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尖锐矛盾,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正如文中所说“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这种对不切实际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执迷,正可看出她的虚荣2.“借项链”部分“犹豫不决”、“不断问”——没有见到项链时的不安;“心跳”、“发抖”、“出神”——发现钻石项链时的激动、神往“迟疑”、“焦虑”——担心对方拒绝时的犹豫不安;“跳”、“接”、“亲”、“跑”——得到允许后的兴奋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她在借项链时的几个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揭示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3. “丢项链”部分 舞会上的四个“陶醉” (心理描写) 长期以来的梦想得到实现,这种欣喜若狂、忘乎所以正反映了她极度膨胀的虚荣心 4. “赔项链”部分 (1)提问:十年的艰辛有没有让她彻底清醒过来? 第104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说明她没有改悔,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根深蒂固(2)教师小结: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句传统老话,却充分表现了虚荣心常常使人做出没有理智的不成熟的行为虚荣心是最害人的,要想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必须从心里认清它的实质,努力摆脱和远离它,脚踏实地的为理想而奋斗(二)深入分析悲剧原因然而,面对这跌宕波折的命运曲线,面对这十年青春换来的砖石项链我们能否把玛蒂尔德十年的遭遇简单地归结于她的虚荣心呢,她其实也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姑娘,那么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在这里我想补充莫泊桑创作项链的背景1. 教师补充莫泊桑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小资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精品之一,玛蒂尔德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2.讨论:其实在我们课文中也有这种社会风气的,体现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这种虚荣浮华的社会风气?(同桌之间讨论)(3分钟)①“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②其他人物也爱慕虚荣 路瓦栽先生:她之所以花很大力气弄到那张请柬并且为此“得意扬扬”,是因为晚会的请柬“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一向很少发给职员”,并且“这是一个好机会”,“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官员”他的醉心名利、爱慕虚荣是显而易见的 ③佛莱思节夫人:她之所以去珠宝店买漂亮的青缎盒子来装假项链,又不告诉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是为了使这挂至多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看起来像钻石项链,又用这挂假项链来显示富有、抬高身价她同样爱慕虚荣师: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当时的法国社会崇尚的就是这么一种虚荣浮华的风气,生活于其中的玛蒂尔德又怎能不受其影响呢?3.现在咱们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时代的悲剧(板书)4.小结:有人说:对现状不满,渴求改变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人类不断前进。
因此,玛蒂尔德对梦想的追求无可厚非有人说:爱慕虚荣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的一挂项链,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拴在我们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锁链呢?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来说,她所追求的目标是刹那间的虚幻,这不切实际的目标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性格中的虚荣和享乐,也是她的悲剧命运的根源从外因来说当时社会虚荣浮华的风气,是造成她的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就是必然的但我们,更多地要吸取她性格缺陷和目标虚幻对人生影响的教训,为我们的青春提供丰厚的精神基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深入理解人物,会发现,人物身上的优点如诚实守信等等,并不是作者写作的重点,作者意不在此作者无意表现一个吃苦耐劳的底层女性形象那么是不是写她爱慕虚荣?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确在于讽刺爱慕虚荣的浮夸风气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如果她没有丢项链,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是多么的奇怪,多么的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是啊,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掉项链今天她会是什么样子呢?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例吗?同学们可以深入的想想。
2.试着用一句话莴或用一幅对联写出读后感教师板书 “一个虚荣却不乏纯真的女人和一个虚荣虚假的社会”现在,我希望你们也学一学语文老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读后感,这一句话可以是你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理解,可以是你对玛蒂尔德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写作风格的提炼,也可以是你由这篇课文所引发的人生感悟总之,只要是你自己真实的想法,都可以3.莫泊桑说:“我具有一种第二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