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均数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可编辑)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53KB
约25页
文档ID:298711055
平均数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可编辑)_第1页
1/25

平均数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第一篇:平均数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确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四、说学情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五、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1:小林投篮的个数 (设计意图:移动小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 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建构感知 1、出示课件:小刚的投球数量 要求:①、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一些信息(对应图画) ②、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指着统计图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设置认知冲突,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我来到学生中间,叫起一名同学和他比身高,问到如果求我们两人的平均身高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们在一片哄笑声中说出不行,那有更好的方法吗?迫使学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还能用计算的方法。

③、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此步可采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帮助获得答案,因为对于个别同学而言还是有一定困难,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总个数,再平均分,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最后叮嘱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上括号并写答语) 在同学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随之教师引导学生在一组数据中发现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 (平均数一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整个教学设计,我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做了很多的预设因为学生是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生命个体,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有着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在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让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生成学习经验,生成情感体验,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杨海洋 一、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现实生活导入,自然引出平均数概念,并巧妙渗透了平均数的区间范围,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预设。

设置质疑,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在学生的讨论中,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学习“平均数”的需求 二、探究学习,理解平均数意义和归纳求平均数的方法通过活动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还有一部分数感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大概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肯定会有这种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再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将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达到共识学生虽然求出了平均数,但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人对平均数的含义不理解移多补少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数的表象,通过学生移一移、说一说,教师直观板书,从感官上理解平均数的由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练习有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必须的,但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第一个层次是巩固新知求平均数,通过列式计算求出平均数;第二个层次是通过计算2天的平均看多少页而却给出3个数据,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平均数时,总数要与份数相对应;第三个层次是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让学生直观辨别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 四、拓展延伸,让数学回归生活 “自已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 , 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生活中的平均数的兴趣 五、不足之处 一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细节上还要落到实处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同桌讨论之前缺少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的程度还不完全均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对小组合作给予必要的组织和引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注重组际之间的评价,把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间的协调互助、共同发展;二是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处理不够灵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因势利导,让我们的教学富有灵性;三是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本节课设计力求朴实自然,缺少趣味性,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杨海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同时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喜欢体育运动吗?最拿手的是什么?前两天我和班上的几个孩子说,老师最拿手是篮球,你猜他们怎么回答 瞧你那身材,还篮球呢?于是有一天,我很不服气地说,好,ABC三小伙子,哪一天,我们PK一下 二. 探求新知 1. 设置知识冲突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强,想知道他一分钟投了几个球? (课件展示)小强1分钟投中了5个,5个,5个 师:要表示小强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2、探究找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展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4个,5个 师:成绩是出来的,但聪明的孩子却安静下来啦,麻烦来啦 师: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小组讨论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如图 )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 (出示图2)小刚成绩4个、7个、2个,(结合学生交流,师再次呈现移多补少过程,如图3)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小刚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所以,我们也觉得用4来表示小刚1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板书:合并、平分)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老师的成绩4个、6个、5个 学生练习求平均数 课件出示老师的成绩4个、6个、5个,学生自主探索老师的成绩 二、深化理解,探索平均数的特点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出示图 6、图 7、图8,三图并排呈现) (生独立思考后,先组内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 平均数总是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像这样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一样多, 三、拓展展开 1、李强所在的快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那么,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 2、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图略)画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3、冬冬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师出示池塘水底的剖面图,如图12) 4、 (师出示:《2022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 老伯伯可能以为平均寿命是71岁,而自己已经70岁了,看来只能再活1年了老伯伯之所以这么想,你们觉得他懂不懂平均数 三、小结 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下课! 板书: 平均数 3+7+2=12(个) 合并 12÷3=4(个) 平分 一般水平 第二篇:平均数说课稿 《平均数》说课稿 -----涂场学校:苏公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中,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性较强的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知识目标: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渗透诚实、上进道德观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