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生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jie2****30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0.50KB
约100页
文档ID:273664404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生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1/100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目 录1 文言文两则 22 匆匆 53 桃花心木 84* 顶碗少年 105* 手指 12口语交际•习作一 13回顾•拓展一 156 北京的春节 177* 藏戏 208* 各具特色的民居 229* 和田的维吾尔人 24口语交际•习作二 26回顾•拓展二 29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3111* 灯光 3312 为人民服务 3413* 一夜的工作 36口语交际•习作三 38回顾•拓展三 40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4215 凡卡 4716* 《鲁滨孙漂流记》 50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52口语交际•习作四 54回顾•拓展四 57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60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6320 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521* 我最好的老师 68口语交际·习作五 70回顾·拓展五 74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76成长足迹 83依依惜别 85古诗文学习 9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9398第一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二、单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1 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二、导入,读懂题目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3.析题(出示课件:简介孟子)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读,简单评价3.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学生自由读4.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

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1. 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3. 第二个问题: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5.第四个问题:6.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读课文2.应该怎样读这篇课文?3.指名读。

4.总结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2.同学们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3.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 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4.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5.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6.两个小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1.这两个小孩的争论有道理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这样的变化吗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懂得了什么?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并体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教学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疑引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匆匆》2、有什么问题吗老师的板书写错了,错在哪3、请学生上台更正老师在板书位置上重新更正一点之差,有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无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课文以“匆匆”为题是什么意思?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老师也收集了他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展示课件)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2、这篇课文只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这两个字师范写,生书空)3、形近字组词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5、分组读课文6、练习把课文读熟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8、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9、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10、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11、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三、读第一自然段,自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朗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感悟深的词语和句子,在能读懂的语句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2、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3、就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四、小结第二课时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2、师生重点品味句子3、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匆匆流逝,但日子是怎样流逝的呢?共同学习第三自然段2、女生读第三自然段3、指名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呢?4、这一段中那些句子是你认为含义深刻或者是你特别喜欢的你读了它们有什么感受呢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怎么想又怎么做呢我们来学习第四自然段2、男生读第四自然段3、指名回答:作者怎样做的什么是徘徊4、课件展示五、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是与第一自然段首位照应,想突出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六、学习运用,仿写1、看到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三题。

题目第一问是“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这一问的答案是第几自然段?2、找到相关的句子,仿写几句话3、展示、交流、评价七、读书体会,感悟写法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八、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推荐阅读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融会贯通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哪位同学知道课文的题目是什么?2、你们知道桃花心木树是怎样的树吗?同学们举手了,看来都预习了。

请把手放下现在,我们打开书,翻到第七页,看到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3、生回答4、课件展示5、看,这就是桃花心木课件展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6、同学们,你们对桃花心木还了解些什么?7、总结:二、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自主理解课文中的难理解的词语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