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子》四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gege****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1.25KB
约19页
文档ID:358433617
《老子》四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1/19

6.1《老子》四章 练习一、非选择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练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老子》最早的注家河上公给本章起的章名是《无用》,清代宋常星给本章起的章名为《虚中》,不同的章名分别体现了不同注家对这一章的认识根据你对本章的理解,你赞同哪一个章名?为什么?2.解释《〈老子〉四章》《五石之瓠》中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①埏、埴:埏埴以为器埏,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埴,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②企:企者不立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有道者不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④明:自知者明      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⑤强:自胜者强      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⑥彰:自是者不彰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⑦几:常于几成而败之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⑧复:复众人之所过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⑨掊: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⑩拙: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⑪虑: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①埏埴以为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②民之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做;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4.一词多义1)自伐者无功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3)十年春,齐师伐我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4)坎坎伐檀兮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句式:译文:(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句式:译文:(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句式:译文:(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句式:译文:(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句式: 译文: 二、选择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死而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而败之B.千里之行       复众人之所过C.当其无         不失其所者久D.凿户牖以为室   是以圣人欲不欲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B.其脆易泮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而忧其瓠落无所容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矜者不长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凿户牖以为室客得之,以说吴王D.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二: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男子在十五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的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公”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13.请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思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含。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①易持②,其未兆③易谋④,其脆易泮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改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注]①安:安然②持:持守③兆;征兆,指问题显露④谋:解决⑤泮:通“判”,分离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方物之自然而不敢为B.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C.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轮,即轮子,也指车轮最外面部分与古代车轮相关的还有“轴”“毂”“辐”等。

其中,“轴”指最里面部分,即轴心;“毂”为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是连接轮毂的木条B.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词义缩小,被赋予道德含义,文中就指有学问、有修养且地位高的人C.跬步,古代称“跬”为半步,即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跨出两只脚为“步”,即完整的一步D.金,本义为赤金,即“铜”,后泛指金属及其制造的器具,文中为后者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主张“性恶论”,因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开篇即鼓励学习,希望借此使人们改“恶”为“善”B.荀子善譬喻,《劝学》第二段就用了五个比喻,层层推进论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C.《劝学》第三段多用举例论证,荀子连用“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六个生活中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要善于利用外物学习D.《劝学》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荀子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说明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18.《劝学》中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和《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乍看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但从二者的主张出发细究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二)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