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一部分 人生观教育一、关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教育 (一)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1、人性人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区 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即人的 各种特性和属性1)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构造 和自然本能 第一、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 志,而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的佐证第二、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相 同,是经过社会文化熏陶了的自然属性,是受人 的社会属性制约的自然属性 (2)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以共同的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 所具有的属性只有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生命个体并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人现实的人”总是历史的、具体的 、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离开一定的社会 条件,人不可能有语言、不会有思维、也不会 有人的情感和创造,充其量只能是生物学意义 上的自然存在3)人的精神自主性人是理性的存在,人能使自身的生命 活动本身成为自己的意志和意识活动 的对象人的意识使人意识到自然的 必然性,从而获得生命活动的自由, 并进而利用自然的必然性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 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 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
(康德)人能超出他的自然存在,即由于作为一 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区别于外部的自然界 (黑格尔)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生 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 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包含于人的社会属性之中 而又高于一般社会属性的人的根本属性人的本质是人性之所以为人性的理由和原因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属性和规定性 通俗地说,人性是讲人是怎样的,人的本 质是讲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意义:说明人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 级何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性格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 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 4、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统 一•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他所生活 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 、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 观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简言 之,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作为一个“ 社会学习者”和一个“社会参与者”的人 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本质问题的深化• 从个人成长的历程来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衣食技能,即生活自理的能力;二是职业技 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 • 第二,学习社会文化这里所指的社会文化,其 核心内容应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 价值观念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 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 社会规范体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 的,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 ,它通过习俗、时尚、民风、民俗、道德、法律 ,以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纪律等形式表现 出来 • 第三,完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的完善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社 会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 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 第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后结果 ,是使自己成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在特定 的社会组织中遵循相应的规范,以相应的 方式存在和发展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个人既依赖 于社会,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社会对个 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
正确认 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处理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1)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 2)人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 • 3)人的任何活动又都受社会条件和社 会规律的制约2)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1)人是社会的主体 § 2)人的意志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有促进或阻 碍作用 § 3)人对社会的发展起何作用及作用的大小由 许多主客观条件造成的 § 4)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更为重要 的作用3)社会的进步与人的解放•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是密切联系着的, 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解放 程度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二) 人生目的的确立• 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 (1)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 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目的、人生 价值、人生态度的统一•(2)人生观要回答的三大问题: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追求理想人生态度(人该怎样活着 ?)乐观积极人生价值(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追问意义、价值2、人生目的的追问• 人生目的是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人的实 践活动的内在规定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 和影响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 大幸运,莫过于在他 的人生中途,即在他 年富力强时,发现了 自己生活的使命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为功名与为爱情 • 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女 人为爱情 •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 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着 ” • (英国哲学家)培根:“一切真正 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 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 了这种软弱的感情1)传统的人生目的分析2)为物质与为精神•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 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罗素) • 头脑理智冷静而内心充满热情,献出自己的 才智与力量,同周围的社会苦难相抗争并努力 给人们予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不 达目的决不罢休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续)o(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 那么应当说,牛在找到草料吃的 时候是幸福的o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 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 它猪栏的理想3)为己与为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 淹) • 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 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罗曼·罗兰) • (宋)李纲诗《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 病卧残阳爱因斯坦论为别人而生存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安乐和幸福关系 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为许多 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同情的纽带把他 们的命运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 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 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 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 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 务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为任何 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 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得 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 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返回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 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 们将洒下热泪2)共产主义运动的宗旨 •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 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 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 “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 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 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 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 、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 路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 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毛泽东)(续)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 概括的语言来说,有两句话: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 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邓小平)(续)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首先,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其次,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在工作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再次,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当作一种自觉的人生要求,即是一种高 尚的道德理性1、人生价值的二、人生价值教育(一)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涵义• 价值•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即客 体对主体的有用性1)价值三要素:1)主体(其需要、偏好)2)对象(其属性)3)(主体的)评价与体验(2)价值的本质:1)主体-对象关系2)主体的评价(法国作家)莫里哀:“事物的唯一 价值是人们赋予它的价值。
比较: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1、事实判断:是否、对错、真假 2、价值判断:1)功利价值:利、害2)道德价值:善、恶3)审美价值:美、丑 3、两者关系: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事实判断属 于认知的范畴,价值判断属于情感的范畴认 知是情感的基础,有了对某个对象的感知才能 产生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情感会强化或弱化 认知动机链接§(3)人生价值§ 指人的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 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 主体 客体 表现 • 社会 个人 社会价值(奉献) 个人 社会 索取 • 个人 个人 自我价值 人生价值的表现形态:2、人生价值的 基本内容• (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人扮演着主客体双重身 份,即表现为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而存在的 客体身份和表现为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 而存在的主体身份人的这两种身份有机地 统一于人生价值关系之中,因而使得人生价 值亦相应地表现出两种形态:自我价值和社 会价值 (续)• (2)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内化,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 的外化一个有真实价值的人,是内在价值和外在 价值、内在完美和外在有用性、主观精神和客观行 为、权利和义务、人格和责任相统一的完整和谐的 人。
因此,要实现人生价值,既要具有优秀的德性 和出色的才能,又要化小我为大我,自觉为社会服 务,把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统一起来续)•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包括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 方面人要为自己创 造满足这两种需要的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人的物质和精神价 值以物质和精神的不 同形态体现着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价值关 系 v(3)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 文章里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 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 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 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 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 成就大得多 (1)人生价值的客观性(2)人生价值的社会性(3)人生价值的创造性3、人生价值的特点(二) 人生价值的评价1、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人生价值实践的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 识和判断,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用以调整人们 之间关系和进行人生导向的重要形式肯定 的评价,就是作出好、善、美、合理、高尚 的评价;否定的评价,就是作出坏、恶、丑 、不合理、卑劣等的评价2、人生价值评价的唯一客观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价值评价因人而异,因阶级而异,但就整 个社会而言,价值评价有其客观、统一的标 准。
一般来讲,进步阶级、集团、个人在评 价人生价值时能够承认并坚持客观标准,既 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利于 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越大则 人生价值越大任长霞,40岁,汉族,党员,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