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写作之古代汉语部分 古代汉语论文写作是本科汉语言专业论文写作训练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语言学论文的范畴与别的课程的论文写作一样,古代汉语的论文写作同样要求有观点、材料和论证的过程,但是,古代汉语论文还有它的特点,即讲究务实,忌空泛,有怎样的材料说怎样的话,不能作空虚想像之谈套用前人的话来概括,就是“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王力先生在谈古代汉语论文的写作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论文的选题二、论文的准备三、论文的撰写我们就以此为顺序来讨论古代汉语论文的写作一、论文的选题1.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方向从古代汉语的内容来说,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专题可作为选择论文题目的方向文字研究的选题可以围绕在汉字的字形演变、古文字字形的考释、字形与六书理论的关系、异体字、繁简字等方面展开音韵研究的选题是指对汉语古音的探讨,可以是对历代韵书作某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对某本古籍(或韵文)的古音实际作研究,包括声母、韵母、调值等等训诂研究指的是对古代汉语词义的解释,可以通过对某一本或几本书对上古汉语的某一个或几个词义进行考释,当然也可以对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词义(俗语词)作考释,也可以集中对某一类实词作探讨,如连绵词、叠音词等。
语法研究是指对古代汉语的句法、特殊句式、习惯句式、虚词等方面作的研究,可以是一种句式历时的或共时的研究,也可以集中力量对一部古籍中的一个虚词或一种句式作全尽的研究修辞研究是指对古代汉语的修辞(散见的)理论和特殊的修辞现象作研究,可以是对一类修辞现象作研究,如互文见义、并提、省略等,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书的各种或一种独特修辞现象作研究古代汉语论文的选题还可以将古代汉语的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对古代汉语现象的研究得出某一古代作者在思想、文学风格、地望和时代考证上的结论,也可以通过其他领域(如考古学、民俗学、文学等)的研究来证明古代汉语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的真实面目总之,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内容范围是十分广泛的2.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范围此处讨论的是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范围的大小问题古代汉语论文选题的范围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毕业论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并且完成得较好有的同学说,我想写一篇关于第一人称代词的论文这属于语法方面的论文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有许多,显然这样的范围太大我们可以进一步缩小到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和“吾”,对这两个代词进行研究但是这样的选题还是太大,可以再进一步缩小到对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和“吾”的研究。
教材上选的南京大学中文系82级学生陈肖霞的论文《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浅谈》就是这样的一篇论文古代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是不是等值的,如有差异,差异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定论,于是该学生选择了这样的一研究范围,通过对《十三经》的语言材料作穷尽式的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应该摒除“吾”、“我”是一对变格的看法,它们的差别是词义本身的差别,“我”强调与其他人称的对立,“吾”则有属于‘我的’意味这样的论文选题范围大小比较适宜当然,如果范围再小一点也是可以的打个比方说,在《左传》一书中,“吾”和“我”的用例都有不少,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异同呢?与别的古籍或一般情况比较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如果做这样的研究分析,其选题范围自然又小了一圈我们可以由这个例子推广到其他的研究领域从字数上来说,古代汉语论文短的有几百字、一千来字,如王引之《经传释词》中对虚词的考释,非常短小,非常精致古代汉语论文长的当然可以是一本书的量,一般在三千字到一、两万字之间我们作为成人本科学生,古代汉语毕业论文的字数最好是在5000字至10000上下论文的好坏标准是什么呢?王力先生以为,讨论问题要深入,最好的是能作为中国语言学的好文章流传下去。
这个标准对我们同学而言,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在写作论文时,要想到这一点,要提出新问题,要有新观点,这是写出好文章的最起码的要求人云亦云,或写似曾相识的文章,都是不能达到好文章的标准的论文的好坏,还可以中论述内容范围的大小来看,如果能通过论述一个小题目,反映出一个大规律,一个普遍规则,即以小见大,这样的文章便是好文章王力先生称之为“小题目做大文章”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前面所说的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中的文章,就有这样的意味3.古代汉语论文的性质古代汉语的论文性质有两种:一是解决汉语史中的某一个问题,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对第一人称代词“我”和“吾”作比较的研究,也可以举另一篇论文为例如复旦大学中文系95级毕业生王兰的《“於菟”语源考》,该论文对前人多有讨论的“於菟”一词的来源作了有意义的分析,认为该词来源于苗瑶词汇二是综合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并提出问题和得出结论这种论文属于综述性的文章,写作这样的文章首先要将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都摆列出来,将各种说法都讲解清楚,将各种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有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有择善而从的意思这样做文章可以将本来让人感到十分纷乱的头绪理清楚,让人知道谁的研究合理,谁的研究还有缺陷,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不要再花费时间,什么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值得去继续进行研究。
这样写文章,对于学习而言,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写一篇论文,就会对一方面的问题有最全面的认识所以,在选择论文题目时,也要考虑的古代汉语论文的性质二、论文的准备论文的准备问题,其实就是在进入写作阶段之前如何充分占有资料的问题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资料的有时一个小题目,也会准备很多的参考资料,做很多卡片做卡片有利于论文写作,在读资料时,只要看到与自己研究论题有关的材料,就要记录在卡片上,并且要分门别类,便于查索有时写一万字的文章,可能收集的材料有几十万字,做的卡片有几千或上万张资料占有要充分,要越多越好在收集资料方面,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有一句话,叫“竭泽而渔”,最好是将塘里的水抽干,所有的大鱼小鱼统统地捞上来,做学问正是如此,一定要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论文的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提出一个论点,就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证据,有什么证据讲什么话,没有证据的观点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再奇巧、好看也是不能成立的作为论据的材料要能够说明问题,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质”和“量”所谓论据的“质”是指当你收集了很多材料后,要精选出最能说明问题的一部分作为引入论文的论据,具体而言,包括①证据是否清楚明白?②是否具有代表性?③是否存在版本校勘上的问题,有两种以上说法的可能?④是否与所要证实的某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一致?所谓“量”是指论据的数量。
有时在论述一个问题时,找到了材料只有一条,这就是孤证,孤证不能证明论点,否则就是对科学精神的违背黎锦熙先生曾经谈到立论时说过:“例不十,法不立树立一个观点,没有一定数量的论据是不行的王力先生就此提出另一句名言:写作驳论要遵循“例外不十,法不破”的原则,你要批驳前人的观点,没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也是不行的可见,不管是肯定一种说法还是否定一种说法,都要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证据因此可知,古代汉语论文的内容扎实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扎实上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的材料是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成立的,而有的材料是不利于自己观点的成立的,因此,我们确立这样的原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做学问的精神,不能隐瞒某些不利的材料而使自己的观点得以确立因为如果使用的材料是伪证,观点也就是虚假的,必定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最后出洋相的还是自己对于我们同学来说,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而搜尽天下图书资料,这是不可能的事那么,我们如何来做资料的工作呢?这就要跟前面所述的选题结合起来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较小的题目范围,在固定的某一本或几本书中搜集某一类的资料,这还是能够做到的就这一个问题而言,这样搜集资料也称得上是竭泽而渔了。
搜集资料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完尽地搜集本证材料,也就是将某本书或某几本书上与所要论述的该书中的语言问题有关的所有例子全部搜集起来②尽可能多地搜集旁证材料,也就是在该书之外与该书时代相同相近的其他书籍中搜集与所要论述的语言问题有关的用例以及其他可以证明问题的材料在局部和全面两个方面的交叉点上去关注有用的材料三、论文的撰写1.运用归纳推理写论文要运用逻辑思维,没有逻辑的头脑,就不会写出具有科学价值的论文逻辑推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演绎,二是归纳,三是类比演绎推理即逻辑学上的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而得出结论归纳推理是由无数个个别事例到一般的结论的推理古代汉语论文有其自身的特殊行,即在逻辑思维上更多是运用归纳推理如果我们要考虑先秦古代汉语宾语移置到动词或介词前的问题,首先要将先秦古籍中所有作宾语的疑问代词例句搜集出来,然后逐个进行分析,当我们发现所有的例句无一例外地都移置到动词或介词之前,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归纳推理的结论:先秦疑问代词作宾语是前置的(这不同于现代汉语)清代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中对虚词的考释时,主要运用的就是归纳推理的方法举例如下:《诗经·燕燕》:“终温且惠《诗经·北门》:“终寠且贫。
《诗经·伐木》:“终和且平《诗经·甫田》:“终善且有这些例句中的“终”都当“既”讲,这是归纳推理的结论那么,在《诗经·终风》“终风且暴”句中,前人解释“终风”为西风显然就是错误的王引之在《经传释词·自叙》中说得好:“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终”作“既”讲,不仅在《终风》篇中能讲通,而且在另外的例句中都能解释通畅这就是运用归纳法的好处,得出的结论实在、可靠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这样一些:①避免用孤证来证明论点,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及②切忌先有结论,再找例证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胡适先生提出来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点,如果说,假设还是可取的,但大胆就容易变成主观臆测小心求证是指求证过程的谨慎周密,这是对的古代汉语论文写作,应掌握的方法就是归纳,演绎方法在任何地方都不能缺少,但是,我们应该先归纳,后演绎,归纳出了正确的结论,再将结论作为演绎的前提,去纠正别处的错误,这就叫“验之他卷而通”2.注意层次分明所谓层次分明,是指论文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都有一个安排,要注意逻辑性,连贯性,这也是科学的要求,要求同学们有科学的头脑写论文不能一上来就大谈你的研究结论,不顾其余,让人搞不清楚你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所以,王力先生说,你是怎么研究的,就怎么写,从头讲起,引导读者逐渐深入,逐渐到你的结论上来而在写作过程中,什么地方多讲,什么地方少讲,什么地方讲细讲深,什么地方一笔带过,这都要根据读者对象作合理的安排因为不厌其烦地将很基础的东西写出来给很内行的人看,这在写论文是肯定不行的;相反,在你有所创见和发明的地方,你要把你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过程要讲得很详细、透彻,因为你的论文的价值就在其中3.认真修改复核论文初稿完成后,还要注意修改复核修改复核也是撰写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说文章越改越好就是这个道理在修改时,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要三易其稿在修改的过程中,还须复核材料,即凡取用的语言材料,都要与原文核对,防止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发生另外,一篇完整的古代汉语论文,要求有题目,有正文,还要有注解和参考资料或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