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地理中的碳排放

g****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7MB
约13页
文档ID:596472247
高考地理中的碳排放_第1页
1/13

高考地理中的碳排放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的过程这些气体可以在大气中形成一种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致使气候变化大量的碳排放来自于许多人类活动,例如能源消耗、交通运输、农业以及工业生产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二氧化碳占据比例最大碳排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控制碳排放的数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绿色交通方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改进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减少碳排放的总量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保护地球环境,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维护人类的生存条件一、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主要表现为生物和大气间的循环,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作用及残体分解将碳排回大气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增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气候方面:致使极端天气频繁,改变水热时空分布;引起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2.生态方面:影响生态系统安全,导致物种灭绝危险,如珊瑚礁白化等现象,就是因为海水温度上升等因素,影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3.经济方面: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4.社会方面:威胁公众健康,如高温热浪引发疾病,暴雨洪涝导致人员伤亡等 四、碳减排措施 1.能源结构调整:控制煤炭消费,推进节能降耗,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促进能源多元化2.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技术创新推动: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如碳捕获利用与储存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4.增加碳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固碳和物理固碳能力五、国际减排合作各国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相应责任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六、相关政策与目标如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产业政策等,都是高考可能涉及的考点.七、考查方式1.选择题(1)概念理解:考查碳循环、碳源、碳汇、碳达峰、碳中和等基本概念。

2)原理应用:运用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影响3)数据图表分析:给出碳排放数据图表,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变化等,要求考生分析解读2.综合题(1 )成因分析:要求分析碳排放增加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影响探究:探讨碳排放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3)措施考查:考查碳减排的具体措施及其原理4)案例分析:给出具体的碳排放案例,如某城市、企业或项目的碳排放情况,要求考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3.实践探究题(1)调查研究:要求考生设计碳排放相关的调查方案,如“设计一份关于本地居民生活碳排放的调查方案” 2 )解决方案制定:依据所学知识,制定减少碳排放的具体方案,如“为学校制定一份低碳校园建设的行动方案” 3)观点阐述与论证:要求考生对碳排放相关的热点问题发表观点并论证,如“你是否支持在本地大规模发展核能以减少碳排放?请阐述理由” 八、相关概念1. 碳排放 :指各种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碳足迹”2. 碳达峰 :就像登山一样,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山峰”,意味着达到排放峰值后开始逐渐减少,希望尽快爬到山顶3. 碳中和:说白了就是游戏里的“平衡”状态,企业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各种手段抵消剩余排放,以达到零净排放的状态。

4. 碳交易:这就有点像是在炒股票,通过建立“碳市场”,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机制,通过买卖排放配额来管理排放量5. 碳资产:就像是财务报表里的“资产”,指的是可降低排放或吸收二氧化碳的资源或项目,比如森林、湿地等6. 碳管理:说白了就是“瘦身”,企业或组织通过制定减排目标、采取减排措施和管理排放量来降低碳排放7. 碳配额:企业或国家的“减排指标”,通常需要购买足够的排放配额来符合排放限额8. 碳监测:就像是在用心率手环监测身体状况一样,在这里是对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进行减排措施的调整和评估9. 碳检测:这就是对“小家伙”进行定期体检啦,是对企业或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期检查和核对,确保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0. 碳盘查:这个就像外部验资一样,是对企业或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定排放量并提出改进建议11. 碳核查:可不是在核反应堆里查找哦,是对企业或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验证和核实,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12. 碳评估:这就像是给企业的“身体”做一次全面体检,是对企业或项目的碳排放和吸收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减排计划和管理碳资产。

九、高考真题(2023·湖南地理)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1~3题1.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A.金属及金属制品 B.化工制品C.机械制造产品 D.电子产品2.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A.环境成本高 B.人力成本高C.营销成本高 D.研发成本高3.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①扩大国际市场 ②提高创新能力 ③强化产业升级 ④承接产业转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1.D 2.A 3.B [第1题,读图可知,乙国出口的产品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产品,选D第2题,读图可知,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低于乙国,即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多于乙国,材料信息表明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因此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高,A正确;根据两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判断,甲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明显低于乙国,因此甲国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和研发成本均应低于乙国,B、C、D错误。

第3题,读图可知,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明显低于乙国,技术投入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提高创新能力,②符合题意;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高,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强化产业升级,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③符合题意;扩大国际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低端产业转移)均不能提高投入产出效果,①④不符合题意](2023·海南地理)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4~5题4.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5.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4.B 5.C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大多国土面积狭小,地势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其构成巨大的威胁第5题,世界范围内碳交易可以让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指标实现公平性目标,不应该禁止,A错;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对碳排放总量影响不大,B、D错;加强碳排放的国际合作可以通过碳交易限制碳排放,也可以通过资金、技术转让,减少碳排放,进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选C。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