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鄂州市名校化学九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需区分的物质方案一方案二A碳酸钠和碳酸钙观察颜色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冒泡B硬水和蒸馏水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分别取样,蒸干,看是否出现白色固体C二氧化碳和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带火星的木条D盐酸和双氧水分别取样加入硫酸铜溶液分别观察颜色A.A B.B C.C D.D3.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能导电B.蔗糖易溶于水C.盐酸易挥发D.碳酸易分解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荷数 B.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5.现代化学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催化剂与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易分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分解时,又生成了催化剂本身。
已知A、B、C三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B→AB;AB+C→AC+B,按上述理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A.A B.B C.C D.AB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7.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B.晾晒湿衣服C.粉碎废纸D.切割玻璃8.《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悠久的饮食文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黄瓜切丝 B.麦粒研碎 C.糯米酿醋 D.海水晒盐9.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A.B.C.D.10.某同学在电脑上绘制的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1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带电荷,因此带电荷的一定是离子B.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构成原子的粒子一定都不带电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D.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因此燃着的木条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12.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元素和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3.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ABCDx单质化合反应化合物物理变化Y化合物氧化反应氧化物化学变化A.A B.B C.C D.D1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下列操作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红磷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弾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1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 )A.食物腐败 B.蜡烛燃烧 C.钢铁生锈 D.呼吸作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室可选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1)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_____进行组装制取氧气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2)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3)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来来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同时还可得到硫酸亚铁(FeSO4)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①试写出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②制取硫化氢时,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乙醇的燃烧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C2H6O+3O2点燃 2CO2+ 3H2O②aC2H6O+5O2点燃 2CO2+2CO+6H2O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②中的化学计量数a= 2)反应 (选填化学方程式的序号)属于完全燃烧,产物无毒性3)9.2g乙醇在空气中若按化学方程式②发生反应,计算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18.(8分)有媒体报道: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长期接触塑化剂(DMP)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1)塑化剂(DMP)的化学式为C10H10O4,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2)塑化剂(DMP)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氧气和氧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一)工业制氧气(1)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组分氮气氧气沸点(℃)-196-183根据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保温瓶盖,并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___(填字母)。
A 木条熄灭B 条燃烧更旺C 木条先熄灭,后燃烧更旺(二)生活中的氧气(3)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下图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A b导管连接制氧机B 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 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 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填编号)①CO2 ②海水 ③H2O2 ④空气 ⑤液氧 ⑥高锰酸钾(三)渔业制氧气(5)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联想到过氧化钙(CaO2)的此作用,小明在实验时,提出下列猜想并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猜想)CaO2与H2O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过程)①____________(填一实验步骤);②向试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实验结论)CaO2与H2O反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与反思)①结合上述实验,小明认为运输活鱼时用CaO2做增氧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觉得储存CaO2,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同学们对Ca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Ⅰ.氢氧化钙和氧气 Ⅱ.碳酸钙和氧气你认为猜想_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猜想Ⅰ,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CaO2品质的讨论小明购得用于增氧的CaO2产品一包(杂质不含钙元素),该包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6)CaO2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gCaO2与24.5g KClO3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当此一包产品至少含CaO2________g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为2.0×1026kg,某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氧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1026kg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数及核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并不密切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2、B【解析】A、碳酸钠和碳酸钙,都为白色粉末,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冒泡,都有气泡产生,故无法鉴别;B、硬水和蒸馏水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为蒸馏水;分别取样,蒸干,看是否出现白色固体,有白色固体的为硬水,两种方法都可以鉴别;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能,可以鉴别;带火星的木条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都容易熄灭,无法鉴别;D、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现象,双氧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能产生气泡,可以鉴别;盐酸和双氧水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选:B。
点睛:鉴别不同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分,现象要明显,方法要简便;鉴别时主要通过颜色变化、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沉淀产生等现象来完成,据此结合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3、D【解析】A、铜能导电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蔗糖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溶解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C、盐酸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碳酸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4、A【解析】A、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正确;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错误;C、有些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错误;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错误5、B【解析】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B→AB;AB+C→AC+B,从上述过程看,B在整个过程中虽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不变,所以为催化剂点睛: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6、A【解析】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反应物为固体药品,且需要加热,所以大试管、集气瓶、酒精灯、铁架台、导管、单孔胶塞都可以用得着,烧杯、玻璃棒用不上。
选A7、A【解析】A、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废纸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切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C【解析】A、黄瓜切丝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合题意;B、麦粒研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合题意;C、米酿成醋过程中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