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昆虫与中国文化发展2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62KB
约6页
文档ID:226452543
昆虫与中国文化发展2_第1页
1/6

昆虫与中国文化发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拥有更古老资格的生物人类的历史不过三百万年尔耳,但昆虫已出现于世界上三亿四千万年了;并且它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了不过,它作为一个文化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则应该是一件比较晚的事了人类与昆虫的渊源该追述到原始社会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昆虫作为一种可食,数量众多又易捕捉的生物,可想而知必然受到人们追捧!在那样一个物质需求决定社会关系的时代,昆虫和人类最早的接触毫无疑问是发生在物质领域据古代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当大型动物等因天灾等自然原因而匮乏之时,昆虫必然更加受人们重视自此,昆虫便进入人类的饮食文化中,并随后又有昆虫的捕捉技术、烹调技术的相应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从人们进行农耕火种开始,农业生产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便逐步凸显特别是在工商业不甚发达的早期社会阶段,农业是一个家庭收入的近乎全部来源,与个人温饱、生存问题密切相关昆虫与我国早期农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养殖业方面的古代养蚕随之发展起来一套十分有体系的蚕桑文化,在蚕桑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甚至还解决了昆虫学上的一些难题:例如,我国蚕农对八代蚕的培养解决了昆虫学上的滞育问题;2、虫害防治方面的蝗灾治理。

封建时期的农业生产在受天灾威胁以外,还经常因昆虫虫害而导致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尤其是蝗虫虫害因此我国各朝各代都十分注重灭蝗治蝗,形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独特文化物质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精神层面的建设,昆虫的足迹逐渐进入了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中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昆虫的吉凶兆及图腾崇拜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在怀有对粮食产量的强烈期盼之下,除了自身努力耕作、研进生产方式以外,只能无助且依赖的寄希望于上天神灵其中也必然包括着昆虫的神化,如蚕神等而相反的,蝗虫则被认为是极凶之兆2、昆虫的魂化,梦化等文人们写书论调将昆虫化身为意念之物,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将昆虫写入诗歌、乐曲,以贴近人们生活,反应社会现状由此可见,昆虫与中国文化发展紧紧相连总结以来,昆虫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1、 昆虫与中国成语,姓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成语及成语故事是与昆虫有关的,如无头苍蝇,热锅上的蚂蚁,螳臂当车,蚍蜉撼树,飞蛾扑火,蝇头小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蜻蜓点水等而众多的成语都有它的来源或是故事起源,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解释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

此语出自《韩诗外传》卷十:“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在《说苑》也有此故事:“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而据研究古代的有关昆虫的成语中有四个成语是来自于古人错误的认识如:朝生暮死古人用此来总结浮游极短暂的生命但据现代科学研究:蜉蝣的幼虫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变为成虫飞出水面当然它的成虫寿命是很短的,最短的只有几个小时,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虫阶段,因而认为蜉蝣是“朝生暮死”其他的三个成语是:蝉腹龟虫,作茧自缚,飞蛾扑火我国甚至还有与武器有关的歇后语:(1)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2) 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在昆虫姓氏方面,姓氏是人类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的产物,进入父系社会后即改随父姓人以生为姓,生而有姓据统计:中国的姓氏中,以虫字部为姓者有46个,包括单姓35个,复姓11个这些姓氏与昆虫的关系有以下5类:(1)以昆虫的总称为姓 如虫在《通志氏族略》中有“虫氏、汉功臣曲成侯虫达…………”2)以常见昆虫为姓 如蝉、蚕、蛾、蝈、蚁、蜚等。

虫姓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杰出之士,如后魏有平东将军蛾青3)以昆虫的某一虫态为姓 共有2个,即虫氏(蚁的卵)和虫绢(蚊的幼虫)4)以昆虫的产物为姓 如茧、蜜二姓5)皇帝赐姓 封建时代,皇帝赐姓多用于褒奖笼络,而与虫有关时赐姓往往与迫害镇压有关如蛸姓,原为萧,南北朝时齐武帝因巴东王萧响反叛,令萧氏改姓,赐以蛸;故《通志氏族略》中有“以凶德为蛸氏在众多的姓氏中,亦有昆姓,但该姓则与真虫无缘2、 昆虫与中国诗词在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中,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由大诗人们写出来的,大多融合了许多民间生活元素如:蝴蝶、虫声、蝉、浮游等,而其中被描写的较多的蝴蝶当属一类了,描写蝴蝶的诗有:《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又如:《春夕旅怀》(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3、 昆虫与中国音乐首先,昆虫自身能通过摩擦等产生声响,如蝉的歌声嘹亮,蟋蟀叫声悠扬,螽斯嗓音清脆,蝗虫声音深沉,蜜蜂飞响热烈;其次,昆虫也被写入了某些剧本,音乐中去。

如: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蜂》、《一江风》,原传于山东荷泽地区唢呐曲《蜜蜂过江》,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梁祝》其中有段“化蝶”的旋律是全曲的点睛之作,十分感人如今,《梁祝》已成为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昆虫与中国民俗风情据统计:在我国,各种名目的民间传统节日多达2000多个,其中与昆虫有关的竟有100多个如:蚂螂节,这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三和十五举行,节期共4天又如蚕日,春节期间,蚕农们认为人过年,蚕也应当过年,于是便有了蚕日还有蜂炮节,蜂炮是爆竹的一种,由上万支冲天炮连接制作而成,形式多样,它燃放时似黄蜂出巢,煞是热烈迅猛蜂炮节是我国台湾盐水一带汉族人民的节日,每年正月十五举行此节不仅与蜂相连,而且与蚊子相关盐水是台湾省急水溪畔最大的河港市镇,当地水域多,气温较高,是蚊虫、苍蝇孳生与繁殖的理想环境当郑成功在台南登陆后,盐水镇日渐繁荣,但这里的人们还是年年遭受疟疾、瘟疫的肆虐,数十年间使人丧生无数,人们均以为是鬼怪作祟有一年元宵节,乡民们请求镇上武庙的“关帝爷”出巡绕境,同时大放蜂窝般的烟花爆竹,以助声威,驱鬼逐邪经过连续三天一闹,结果疟疾和瘟疫自此以后竟然绝迹了,由于当年燃放的爆竹主要是蜂炮,盐水人以后每年正月十五便用疯狂的蜂炮祭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蜂炮节。

5、昆虫与中国战争昆虫不仅被文人所用以传情达意,更被许多武士、将军用于战场之上在我国古代有张良蚁计在楚汉相争之时,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垓下决一死战楚军大败,一直退到乌江边正当项羽要乘船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时,突然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组成的“霸王自刎乌江”6个大字项羽大吃一惊,他不禁仰天长叹:“此乃天意,非战之过也于是便拔剑自刎了从此刘邦就一统天下所以后来有“汉室江山,蚂蚁聚成”之说而其实这只是刘邦的军师张良使用的攻心计张良料定,项羽败后必退到乌江;因此事先派人在江边用蜂蜜写成了上述6个大字;蚂蚁闻到蜂蜜的气味,便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取食结果有勇无谋的项羽中计自杀而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也有许多战役是被昆虫所影响的,如:由体虱所传播的斑疹伤寒和战壕热在从前曾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总的来说:昆虫对我国文化影响甚为深远,在过往的几千年时间中,文化的积淀使得昆虫已与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网络文化以及现当代文化的冲击,中国昆虫文化险已处于无人问津的地步了许多与昆虫有关的民间习俗正在逐渐的被人们遗忘,所以如何注重我国的昆虫文化保护,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昆虫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保护我们的文化长存,并继承、发扬他们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的职责所在!关注昆虫文化,探索昆虫世界,保护昆虫种群,让我们与自然社会,人文社会和谐相处! 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