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家民间艺术的和谐观对中央苏区红色 设计的影响和谐是儒家的重要美学思想,也是客家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美学思想在赣南、闽西客家民间艺术中,和谐表现在讲究对称、统一、协调和整体,小至一片枝叶、一个细部,大至不同时空的物体的组合,都给人一种和谐之美赣南、闽西既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也是红军中央苏区的所在地,在这里,中央苏区的方域与赣南、闽西客家区域几乎是重合在一起的客家民间艺术内涵的和谐观念,对中央苏区红色设计师的审美意识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客家民间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内容、寓意和变化之和的特点,曾深刻地影响过中央苏区红色设计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内容之和 赣南、闽西客家的传统纹样,如梅、兰、竹、菊、莲花等虽都为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不同的开花季节,却常常被民间艺人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借以体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天地物之大和的人文思想生活、战斗在赣南、闽西客家区域中的红色设计师,借鉴了客家民间艺人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们也不拘泥于事物的自然规律、生态习性等,常常将不同时空、不同环境中的事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设计成一幅幅完整、生动的作品例如,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钞票图案的设计中,设计者黄亚光将梅花、珠链等客家典型的传统纹样美妙地组合在一起,时空交错,使整个票面充满着客家传统民族文化色彩极浓的艺术美,反映出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观。
①又如,1931 年 11 月,赣东北省赤色邮政总局发行的“赤色邮政”邮票,设计师将传统的嘉禾(俗称“花卉”)图形与镰刀、斧头等图形组2合在一起,跨越了物与物之间的界线,象征着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② 二、寓意之和 赣南、闽西客家人爱说吉利话,喜欢吉利的事与物日常生活中,客家人常常采取谐音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的心愿例如,吃饭时, “载(盛)饭”叫“载米”,以避“犯”音;团圆夜这一天,如果小孩子要屙屎,便改叫“行通”(客家话“屎”与“死”近音)③客家民间艺人在创作作品时,也常用谐音的表现手法来寓意,表达美好心愿,例如,赣南、闽西客家围屋中的一些建筑细部构件(檐口、屋脊、梁、斗拱、门、窗、柱础、栏杆等),有以谐音构成的象征对象,鱼——余,鸡——吉,牡丹——富贵,元宝——财;也有以数字巧合与文字等构成的象征对象,三只羊——三阳,五只蝙蝠——五福,一百个寿字——百寿中央苏区的红色设计师借鉴吸收了这种表现手法,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在 1930 年 10 月闽西交通局发行的“闽西赤色邮政”邮票④图案的设计中,设计师张廷竹将锤子镰刀交叉的方向设计成朝左下方的角度(俗称“锤镰倒置”),与常见的将锤子镰刀交叉的方向设计成朝左上方的角度(俗称“锤镰正置”)是不同的,张廷竹生活在闽西客家区域中,他的这种设计灵感是受到客家人过年时喜欢将“福”字倒贴(即“福到了”之意)的风俗习惯的启发,以此寓意工农革命已经发展到了闽西地区。
又如,1931 年底在江西省兴国发行的“江西赤色邮政”邮票(面值 8 分)⑤的设计中,红色设计师将“江西赤色邮政”6 字直列内置于客家传统“8”字型花框内,取“8”字的吉祥之意,构成了一个和谐整体的画面,简洁、大方、醒目再如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第三期刊载的题为《党支部是火车头》的宣传画,⑥通过一列奔驰的火车来比喻革命事业的发展,火车头象征党支部,车厢象征游击队——革命队伍,鲜明地传达出党是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3思想这种设计方法将万物通过寓意使它们有机地融于一体,是求天地之大“和”的独特的设计方法 三、变化之和 在赣南、闽西客家民间艺术中,民间艺人常常通过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一种“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思想境界,典型的如客家围屋建筑客家围屋建筑宽大厚实的墙体与狭小的窗户之间的对比虽然非常夸张,但比例协调,富有节奏,浑然一体另外,还有客家服饰中的龙、凤、麒麟等图案的造型也是如此在中央苏区红色设计师设计的许多作品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他们借鉴吸收客家民间艺术中常用的夸张的艺术手法的应用,如标语画《国民匪党》,⑦设计师将“国民匪党”四字组合设计成一条狼狗的造型,讽刺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如狼狗一样的凶残、卑贱。
又如标语画《对日宣战》⑧的设计,设计师将“对”字画成是红军战士和工农骑着战马向“日本帝国主义杀去”, “日”字画成一个肥头大耳的日本帝国财阀, “宣”字画成一个抗日战士正在发表演说, “战”字画成一个中国人对日作战的雄姿,左边的一撇就像一把利剑,直向日本帝国军阀的大肚皮刺去再如宣传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⑨设计师将一个人的五个手指头夸张变形为五个小脑袋,分别代表当时的日、法、美、英、意,由于这只手在画面中占据了五分之四的比例,故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手指头上的五个小脑袋被刻画成正流着口水、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的土地的丑恶形象中央苏区红色设计师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出的作品,真正地实现了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去争取劳动民众,去打击和肃清地主资产阶级的影响”的作用 客家民间艺术的和谐观,体现了客家人与宇宙、客家人与社会、客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央苏区的红色设计师借鉴吸收客家民间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设计,使作品实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表达出苏区广大人民4开展革命斗争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思想 注释 : ①⑦⑧⑨ 林道福.中央苏区美术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 ②④⑤ 舒龙,曾仲主编.红色邮电风云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年 10 月第1 版. ③万陆.客家学概论.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年 8 月第 1 版,第 290 页. ⑥红色中华.第 1 期—第 120 期(1931 年 12 月—1933 年 10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 年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