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报告第一篇: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报告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鼻咽癌教学第一组 一、鼻咽癌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概述鼻咽癌在世界及全国范围内的分布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简称NPC)系恶性程度较高的头颈部肿瘤,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现,但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较少,鼻咽癌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多在1/10万以下;非洲属鼻咽癌中等发病区域东南亚较高发,但日本和朝鲜鼻咽癌发病率均低于1/10万它在我国则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各省发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广东省的发病率为首,故有“广东瘤”之称,特别是广东的中西部,年发病率可高至30~50/10万;广西居全国第二;而北方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以肇庆、佛山、广州和广西东部的梧州地区互相连成一片,为世界上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其周围地区发病率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点 2.总结鼻咽癌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因地区、种族、年龄不同而差异悬殊,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并呈一定的男女发病比例。
其主要分布特征可以概括为: 2.1地区聚集性:世界范围内高发区主要在:①中国南方和亚洲东南部;②北美洲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西部;③非洲北部和东北部等三个地域 (1)中国南方和亚洲东南部一些国家主要以东南亚尤其是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多见其中,广东为世界上最高发区, 其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达12.46/10万(男),5.00/10万(女)在我国鼻咽癌高发的广东省,肇庆、佛山及广州地区讲广州方言的广府人鼻咽癌发病率最高,讲闽南方言的潮汕人次之,讲客家话的客家人最低从死亡率看,广东的肇庆、佛山、广州这三个高发地区居民3年平均年龄性别调整死亡率分别为10.42/10万和9.71/10万和8.94/10万,广州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人群的死亡率分别是10.12/10万、4.31/10万和3.44/10万,广府人比客家人高3倍多【1】 (2)北美洲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西部,当地土著人群的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达13.5/10万(男)和3.70/10万(女) (3)非洲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国家,如科威特发病率达2.2/10 万(男)和0.8/10 万(女)。
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及日本等地发病率均在1/10 万以下 2.2种族易感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三大人种中,以黄种人发病率最高,部分蒙古人种也为鼻咽癌高发人群;黑种人次之;白种人十分罕见其中尤以我国和东南亚一带高发,目前的鼻咽癌患者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的黄种人,其中我国鼻咽癌患者的人数占全世界鼻咽癌患者总数的80%而在黄种人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中, 鼻咽癌的发病率又占首位,已俨然成为东南亚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上皮癌我国南方高发区的原居民迁居北方地区或移民海外后其NPC发病率比当地居民高,而且其后裔(后代)仍保持有很高的发病倾向印度原居民移民英格兰和威尔士后NPC发病率高于当地居民;而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居民移民印度后NPC发病率仍然低于当地居民由此提示,NPC的发生有明显的种族敏感性【2】 2.3家族聚集性:本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高、低发地区均发现NPC高发家族中国南北方鼻咽癌发病率、死亡率存在极大差异,而家庭癌史成为为南方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耳鼻咽喉病史及频数为北方鼻咽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发区广东调查发现,10%的鼻咽癌患者有癌家族史,其中56%是鼻咽癌家族史。
广西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209例鼻咽癌家族倾向性报道,209 例中有101 例有家族史在香港亦同样发现有鼻咽癌高发家族 2.4年龄差异性及性别相关性:鼻咽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存在性别差异,对于所有人群,鼻咽癌以男性居多,男女发病率比平均为2.5:1根据我国29个省市的肿瘤死亡调查结果,鼻咽癌死亡率全国平均1.88/10万,男性为2.49/10万;女性为1.27/10万除福建外,广东、广西、江西等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全国各省市中都是偏低的,男性列在第23位以后,女性列在第21位以后,但是鼻咽癌的死亡率男、女性均列于前5位,其中男性鼻咽癌年龄调整死亡率,为全国标准死亡率的3.7倍, 而女性为2.8倍其中最高发的广东中西部发病率达34.01/10万(男)和11.15/10万(女)而香港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鼻咽癌在发病率、死亡率及死亡率/发病率三方面均存在男性高于女性现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男女发病差异又随年龄增高而增大从年龄上看,鼻咽癌的发病率在30岁开始迅速上升,50~59岁呈最高峰,60岁后逐渐稳定国内报道年龄最小患者3岁,最大患者90岁据广州市1972~1981年资料,30~50岁组发病率占76.62%,显示在高发区中,中壮年病例较为多见;儿童期(1.10 ppm,患NPC的0R 值是3.0(95% CI为1.3~6.6),甲醛作业及吸烟者更为明显, 提示职业性暴露甲醛会增加NPC发生的危险性;长期暴露于硫酸雾0.18 mg/m3时,3名电信作业者被诊断为NPC。
对上海市纺织业织布工和编织工、金属冶炼、炼钢(吹风转炉)和精炼炉工、锅炉司炉工、刀锻工、面包师傅、糕饼师傅制造糖果工人、焊工、火焰切割工、金属磨工、磨光工、工具磨削工和机床操作工的调查也发现NPC危险性明显增高l-6J接触联苯胺染料的皮革工人NPC有高发的趋势l-2 接触石棉的男、女工人患NPC的RR值分别高达12.76和22.2职业性接触氯仿使患NPC危险性增高泰国东北部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患NPC危险性增高 广州的调查观察到职业性接触燃烧物的工人患NPC的RR 值为2.4,每年吸烟>30包的工人患NPC的危险性增加2倍森林工人和伐木工患NP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25广西的研究显示,该研究观察了175例NPC患者,农民占51.4%【6】 4、环境因素与生活饮食习惯: 香港何鸿超也指出, 根据尸体解剖的报告, 在广东省鼻咽癌的致病因素可能是传统的环境因素,比现代生活因素更为主要问题是这些生活环境致癌因子是吸入体内还是吃进去的现在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后者, 理由是:世界上,鼻咽癌病例都是男性占多数, 而女性更多接触室内致癌物质;水上居民露天煮食, 男女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一样, 但水上居民的鼻咽癌发病率比香港其他居民高2倍;在居住条件有良好通风设备的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国人, 鼻咽癌的发病率与中国南方农村人的发病率相似【5】。
也有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类及Ni等与NPC有关:动物实验显示Ni能促进亚硝胺诱发NPC;广东NPC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Ni含量较低发区高,NPC患者的头发Ni含量亦高;NPC病人血液和发中Se、Mo、Zn含量均比健康人低,Ni、Cr和Cd含量则比健康人高病例对照配对研究表明,以家用柴草为燃料,室内烟尘污染,常食用腌芥菜和鼻部疾病史是NP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及颗粒物,主要为挥发性亚硝胺、CO、氧化氰、烟焦油、烟碱(尼古丁)等,对人体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酒精也可以增加患NPC的危险性,饮酒且吸烟则使之产生协同作用腌制食品内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盐,而亚硝胺是公认的强致癌物之一【3】中国南方人婴幼年期, 特别是在断奶期或断奶后期吃咸鱼粥是一种传统习惯, 而在咸鱼中含有挥发性亚硝胺化合物,与鼻咽癌发病很可能有关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品则含有大量的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新鲜蔬菜摄人少和吸烟与NPC有明显关系【6】 5、其他因素: 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人均收入等与NPC发病率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人均收入越高,工作、生活条件也相应改善,卫生和保健意识提高,自觉革除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从整体上降低了患NPC的危险性【5】。
四、探讨鼻咽癌疾病发展及患病概率 我国鼻咽癌的死亡率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总发病率约占全世界的80%之多,年发病率为10~25/10万,而全世界平均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其男女发病之比约为2.5:1研究表明,我国鼻咽癌高发地区的发病率呈现稳定性,男女比例无较大改变,死亡率逐渐下降,经积极治疗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近二十年来肇庆地区鼻咽癌发病住院人数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鼻咽癌发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变动【7】除河南省外, 广东省中山市、广州市、江苏省、上海市等地均报道鼻咽癌的4 年、5 年生存率较过去有明显改善【8】在治疗方面,由于我国鼻咽癌多为低分化鳞癌(非角化型鳞癌),对放疗敏感,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 以上【1】 五、鼻咽癌的预防对策及措施 根据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学者提出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或者少吃腌制、煎炸食品等; (2)戒烟,适当饮用啤酒、果酒以及少量白酒; (3)避免职业性有害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清理生活垃圾【6】; 但由于鼻咽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寄希望于二级预防,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而鼻咽癌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的途径包括: (1)高发区人群鼻咽癌筛查; (2)鼻咽癌标记物的检测; (3)提高人群对鼻咽癌防治意识等【1】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