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别的古诗王昌龄《送魏二》赏析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曾作为诗词鉴赏材料编入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送魏二》原文: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魏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为客中送客之作 《送魏二》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 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 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送魏二》 《送魏二》赏析: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