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学舌]鸲鹆 【信息简报】 篇一:[鸲鹆]鸲鹆学舌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接下来我为你带来鸲鹆学舌原文及翻译,盼望对你有帮忙 鸲鹆学舌 鸲鹆(qúyù俗名“八哥”)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选自《叔苴子》) 文中“未尝言也”,照字面翻译,只能译成“未曾说话”——而这与文中蝉要表达的原意明显不符明显,“未尝言也”省去了某些成分,当为:“未尝言己之所欲言也因此,“未尝言也”应译为:“不曾有一句是自己想说的话”或“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愿的话” 全段可译为: (有一种叫)鸲鹆的鸟诞生在南方,南方人捕获(它)并教它说话时间长了,(它)能仿照人说话,(然而)只能仿照几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仿照的,只是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在院子(的树上)叫,鸲鹆听了便哄笑它蝉对鸲鹆说:“你能仿照人说话,很好;然而(你)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愿的话,哪里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达自己心愿的声音!”鸲鹆惭愧地低下了头,到死不再仿照人说话了篇二:[鸲鹆]对于《砚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阅读训练】 1、 解释:(1)既: ;(2)易: ;(3)是: ;(4)何: ;(5)幸: ;(6)大: 2、 翻译:(1)公讶其不类: (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 1、 解释:(1)已经;(2)交易,买;(3)正确(没有错);(4)为什么;(5)幸亏;(6)突出 2、 翻译:(1)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异2)缘由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懂装懂,自作主见,必定适得其反 解释: 1、于:在 2、待用:等候(朝廷)任用 3、尝:已经 4、佳:好的 5、砚:砚台 6、议:谈论 7、定:笃定 8、既:已经 9、还:返回 10、邸:官办的旅馆 11、使:派 12、往:前往 13金:银子 14、易:换 15、归:返回 16、持:拿 17、坚:坚持 18、是:正确 19、鸲鹆眼:鸟名,俗称“八哥眼”。
20、何:为什么 21、幸:幸好 22、余:多余 23、平:使.......平缓 24、大:突出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候(朝廷)任用他)已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异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从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非常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翻译 1. 公讶其不类 陆庐峰因砚台的不相像感到惊异 2.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主旨引导: 这方砚台之所以博得陆庐峰的厚爱,由于它有这个珍贵之处:有个“八哥眼”,这正是它的奇异之处 可是陆庐峰的仆人却不明白,结果,这个仆人把砚台上的珍奇之处当成了多余的突起之物,擅自打算花钱打磨,结果多此一举,适得其反,报废了一件砚中珍品说明白陆庐峰仆人以为是疵点,不懂装懂、好心办坏事,适得其反正由于如此,陆庐峰才觉得惋惜。
启发与借鉴 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见那砚台值钱的地方正在“微凸”处,而仆人却以为是疵点,结果做了适得其反的事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客观事物的进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忱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对于《砚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