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碳纤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范文)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6KB
约72页
文档ID:380353953
碳纤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范文)_第1页
1/72

泓域/碳纤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碳纤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4二、 各领域应用性能要求存在差别,2025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30亿元 4三、 必要性分析 9四、 项目简介 10五、 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15六、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 19七、 信息沟通制度 23八、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 26九、 岗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27十、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器具和个体用品管理台账的分类 27十一、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 28十二、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 28十三、 企业劳动定员传统的制定修订方法 29十四、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 31十五、 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的关系 33十六、 工作岗位分析 35十七、 培训师的培训与开发 38十八、 实现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 39十九、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41二十、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工作 42二十一、 项目风险分析 46二十二、 项目风险对策 48二十三、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50劳动定员一览表 51二十四、 培训师的培训与开发 51二十五、 实现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 52二十六、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54二十七、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工作 55二十八、 法人治理结构 59一、 产业环境分析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同口径翻一番;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初步构建起支撑区域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城市品质更加优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二、 各领域应用性能要求存在差别,2025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30亿元碳纤维产业发展形成大丝束、小丝束两种技术路线与标准模量、中高模量两个割裂市场国际碳纤维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日本和英国为主导的实验室技术开发,至70年代应用于体育休闲与航空航天结构件80年代碳纤维在商业飞机领域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单线产能达到千吨每年,东丽公司开发完成了大部分现有产品型号90年代卓尔泰克开始研发并推进低成本大丝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形成了高性能小丝束和低成本大丝束两种技术路线,同时碳纤维行业开始了大规模并购整合,进入平稳发展期,至21世纪10年代碳纤维的应用急剧扩大,产业进一步整合。

国内碳纤维行业早期在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产量较低,技术引进持续受到封锁限制,一直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停滞21世纪初欧美对中国T300以上采取禁运措施,国内碳纤维企业大干快上,将实验室技术简单放大扩充产能,整体效果不佳21世纪10年代以来国内碳纤维企业由40余家逐渐变为10余家,具备核心工艺技术的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国内中高模量产品自产,标准模量与国际巨头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国内企业达产率已趋近国际水平,2021年经产能扩张全球占比已达30.6%过去中国碳纤维行业达产率低的现象比较严重,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国际水平,主要原因是核心工艺技术掌握不足,大部分企业尚达不到T300的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较差近些年随着自主研发的突破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已经从2015年的10.5%达到了2020年的51.2%,2021年达产率略有下滑主要系吉林化纤、中复神鹰、新创碳谷的产能建设完成是在下半年或年底,正常生产时间不足所致从2020年来看,正常开车的企业达产率通常在65%以上,甚至有些企业已经达到90%在达产率方面已经跨越了低达产率的历史阶段,趋近国际水平,经2021年产能扩张全球占比已达30.5%。

碳纤维景气度走高,国际巨头进行了一定的产能扩张碳纤维行业目前产能集中度较高,2021年CR5为57.1%在全球需求的持续增长下,国际巨头也进行了一定的产能扩张东丽旗下卓尔泰克继2021年6月碳纤维产能由1万吨扩张到1.3万吨后,于11月18日宣布注资1.3亿美元扩张产能至2万吨,计划于2023年1月完成2021年5月韩国晓星宣布新建一条年产2500吨碳纤维生产线,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投产达到6500吨总产能,远期计划2028年达到2.4万吨总产能国内碳纤维企业持续扩产,或改变世界碳纤维产能格局2021年国内企业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产能增长近1.6万吨(含收购江城的产能),常州新创碳谷新建产能6000吨,中复神鹰扩产8000吨(含老厂产能调整),浙江宝旌扩产2000吨,整体扩产近3.2万吨碳纤维行业规模效应显著,产能扩张可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碳纤维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丝生产成本和碳化成本,生产1kg碳纤维需要消耗2.1至2.2kg原丝原丝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碳纤维生产成本构成也类似据《PAN基碳纤维制备成本构成分析及其控制探讨》2010,某1100吨/年原丝产线单位成本为4.784万元/吨,规模上升至3500吨/年时单位成本可下降至为3.807万元/吨。

据ORNL《LowCostCarbonFiberOverview》2011,碳纤维产线规模化可以使得碳纤维生产总成本降低2.03美元/磅,规模化降本占原总成本比例可达21%碳纤维工艺复杂生产壁垒高,技术优化可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碳纤维生产主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原丝的制备,包括聚合和纺丝;第二步是原丝的预氧化和高温碳化,即碳纤维的制备预氧化使得PAN线性分子链转化为耐热的梯形结构,使其在高温碳化时不熔不燃和保持纤维形态;碳化则是形成碳纤维,若制备高模量石墨纤维还需在氩气中对已碳化的碳纤维再进行高温石墨化处理碳纤维降本通常以“新原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方向,新原材料主要探索聚丙烯腈以外的原丝来制作碳纤维,新工艺通过干喷湿纺与大丝束碳纤维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新技术研究提高原液浓度、加快聚合及纺丝速度,降低预氧化与碳化能耗的方法例如中复神鹰大规模应用的干喷湿纺工艺具有纺丝速度快、碳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在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生产方面有效降低了成本,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碳纤维厂家及设备商逐渐掌握核心工艺技术,国产化有望降低设备投资碳纤维进口设备价格通常为国产设备3-5倍。

绝大部分欧美设备厂家对碳纤维的工艺、生产与维护的理解并不深入,主要是因为碳纤维生产商在与设备商的合作中对技术保密,只对设备方提出基本要求,待设备交付后再根据自己的技术经验进行一定的改造,技术的核心部分通常会在改造上,所以国际碳纤维巨头技术不断地进步,而一些欧美厂家的设备却极少有改进国内碳纤维厂家通过多年使用欧美设备,自行改造解决大量工艺适配性问题,有些逐渐成为了设备专家据光威复材、精功科技公告,光威复材子全资公司光威精机具备成套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以及生产线的建设的能力,可自产氧化炉、高温碳化炉、低温碳化炉、预浸料设备、涂胶机、混合反应釜等;精功科技通过与德国、意大利设备商合作和持续自主研发投入,已经具备千吨级成套碳化线交钥匙能力,2020年底交付吉林精功大丝束碳化线基本接近全国产,2020年初顺利交付韩国2000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预氧炉设备,风速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两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以风电拉挤板为例,碳纤维与复材制造一体化有望节省卷绕及放卷工序成本据赛奥碳纤维分析,碳纤维生产与后续应用过程中会经历卷绕与放卷的过程,放卷过程中丝束在纱锭上往复行走会造成预浸料制备过程中分丝梳上的毛丝与毛团间隙、叠丝以及丝束预浸带的丝宽变化等问题。

在风电领域用量足够时可采取定制化风电拉挤板碳化生产线,原丝碳化后直接进行拉挤板生产,不仅可以节省卷丝和放卷的成本,而且丝束没有经历收卷与放卷过程的伤丝,能够使力学性能达到最好的状态丙烯腈为大宗化工原料,油剂已实现国产化,碳纤维生产无原材料进口依赖生产碳纤维原丝所用原材料主要是丙烯腈和油剂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0.686万吨,按照丙烯腈生产碳纤维比例2.2:1计算,仅占全球丙烯腈产能788.4万吨的2.98%碳纤维原丝的工艺主要分为纺丝原液的聚合和原丝的纺制过程,其中油剂使用在纺丝上油过程中油剂质量和上油工序直接影响原丝和碳纤维的质量,据《索式萃取法测定聚丙烯腈原丝的含油率》测量,碳纤维原丝的油剂重量占比约1.2%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4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2000.00㎡(折合约4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58825.00㎡其中:主体工程44236.80㎡,仓储工程6336.0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489.00㎡,公共工程3763.20㎡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碳纤维产业发展形成大丝束、小丝束两种技术路线与标准模量、中高模量两个割裂市场国际碳纤维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日本和英国为主导的实验室技术开发,至70年代应用于体育休闲与航空航天结构件80年代碳纤维在商业飞机领域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单线产能达到千吨每年,东丽公司开发完成了大部分现有产品型号90年代卓尔泰克开始研发并推进低成本大丝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形成了高性能小丝束和低成本大丝束两种技术路线,同时碳纤维行业开始了大规模并购整合,进入平稳发展期,至21世纪1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