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数学前,我们 先来了解下数学的由来及数学史上 的一些趣闻,增长我们的见识 数学的由来数学的由来 •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生产活动,为中国 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 之起点其演进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 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 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 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 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 数量,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 数量,如年份算术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 瑞士数学家雅阁伯努 利,生前对螺线有研 究,他死后墓碑上就 刻着一条对数螺线, 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 虽然改变了,但却和 原来一样这是一句 既刻画螺线性质有象 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 关句 数学家的墓志铭(1) •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 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 周率算到小数点后35位 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 ,他死后别人把这个数 刻到了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的墓志铭(2) 1.数学家陈景润完全用笔计算,写出了长达二 百多页的证明论文; 2.祖冲之求圆周率的范围要算到圆内接24576边 形,至少反复进行130次以上的加、减、乘、除、 乘方和开方的运算; 3.德国数学家卢道尔夫,花费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 算到小数点后面35位; 4.在解决三体(太阳,地球,月亮)问题上,彼得 堡科学院院士列奥纳尔得埃列尔,花费了四十年 的时间,全部计算占用了四百九十页的篇幅。
•惊人的计算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 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 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 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 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 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 ,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 81297+81495+81693+……+100701+ 100899=?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 :“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 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 ,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 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 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 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 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 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 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 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 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 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 果 春联中的数学 • 清乾隆五十年,朝廷为了表示国泰民安,曾邀集了全国有 声望的老人逾千人,为他们举行了一次盛大寿宴在宴会 上,乾隆看到一位老寿星,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一问竟 是与会者中的最长者,非常高兴,就以这位寿星的岁数为 题,说出上联座中一位博学多才的大臣纪晓岚即时对出 了下联 乾隆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的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那这位寿星到底年岁几何呢? • 上联中的“花甲”是指60岁, ‘花甲重开’就是 两60, “三七岁月”是2l岁,即 60X2+3X7=141下联中的“古稀”指七十岁 , “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岁, “一度春秋” 就是1年,即70X2+1 =14l •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 调侃数学家说道:“你们不是说若X=Y且Y =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 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 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那么你把左手放到 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 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 五十度而已!” • 欣赏完这些趣闻后,希望大家对数学有一 个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