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峰土家族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汇报材料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50KB
约31页
文档ID:395166526
高峰土家族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汇报材料_第1页
1/3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高峰土家族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汇报材料 高峰土家族乡位于慈利县西北部,平均海拔800余米,因地势较高而得名,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高寒缺水山区乡全乡25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7000余人,其中土家族14000余人粮食以旱粮(玉米)为主,是一个在全省享有盛誉的旱粮多熟制高产山区乡镇之一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烤烟既是该乡的拳头产品,又是该乡的支柱财源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逐步优化,由乡党委、政府牵头,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积极推行生态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我乡农业循环经济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一、我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根据我乡地形、气候、资源的特点,乡党委、政府主要从土地资源、农村清洁能源、畜禽粪尿、绿色生态农业综合利用等方面着手抓好农业循环经济,形成了独具高峰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打造农业生产基地高峰土家族乡全乡总面积14840公顷,耕地面积1536公顷,其中水田393公顷,旱地1143公顷,林业面积10667公顷。

近几年来,高峰乡党委、政府以落实省委的“一化三基”为抓手,结合高峰高寒缺水的现状,大力发展山地种养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出了“一抓烤烟二抓粮,围绕山地抓种养、依托慈索旅游线,跳出山门闯市场”的口号由于我乡是一个山区乡,没有成片成块的土地,不适合大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只有充分发挥山地丘块多用型优势,做好高寒缺水的文章,大力烤烟、反季节蔬菜、优质水果、甜糯玉米等优势农作物,提高单块土地的复种能力,我乡的农业循环经济才有出路近几年来,我乡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逐步形成了5大农业产业基地:一是形成了6200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烟叶;二是形成了以郑坪、南井等村为主的3500亩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种植辣椒、白菜、萝卜等绿色反季节蔬菜;三是巩固10000亩玉米丰产片示范基地(其中5000亩甜糯玉米生产基地)、四是富垭、三阳为中心的100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发展了金秋梨、藤犁等品种;五是以中坪、长坪为中心的5000亩超级稻生产基地 (二)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强化种养生物链建设我乡主要是通过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植物生成—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连接起来,以生猪养殖大村为重点来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通过沼气发酵来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包括人禽兽粪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将其转化为农业生物肥料目前我乡沼气主要采取“一池三改”模式和“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产业模式一般农户发展“三位一体”即“猪—沼—玉米”等模式,规模养殖户发展“四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沼气池)和“五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青贮池、沼气池),把沼气残渣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初步估算每口沼气池生产的残渣可以帮助农民每年节约化肥、农药费用250元左右,每口沼气池可以帮助农户节约煤电费用达650元以上目前全乡农村沼气用户有1842户,沼气普及率达到20%年总产气量43万多立方米,折合成标准煤41万吨,帮助农民节约煤电费用达100万元以上;此外沼气残渣利用可使农民节约化肥、农药达45万元以上 (三)提高土地利用率,首推立体复合型农业种植由于我乡耕地面积缺少,长期以来都在推广立体复合型农业种植,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单产量,从以前单一的种粮食,到现在的粮食、水果、蔬菜三样套种,使土地的产值就增长了3倍我乡的立体种植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等,发展了“玉米—红薯”、“玉米---黄豆”“烤烟-冬黄豆”等旱地立体种植模式,全年旱地复种面积达5000多亩;“金秋梨—辣椒”等果园立体种植模式面积也达到了1000多亩,全年仅立体复合型农业种植就使我乡农民增收达1200万元以上。

(四)强化绿色环保理念,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近几年来,我乡以有机蔬菜和环保绿猪为主线,绿色生态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利用高峰独特的气候条件,瞄准有机化、绿色无公害蔬菜市场价位高、出口外销价值高、深受城市消费者欢迎的这一现状,强化3500亩绿色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面向市场创立高峰反季节蔬菜的品牌,远销长沙马王堆菜市场,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反季节蔬菜每年实现收入500多万元;其外依托独特的山地资源,加之历来的养殖传统,大力发展养猪、养羊等,通过引进项目,强化技术革新,以双星、双元两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为依托,大力推广环保型瘦肉型生猪养殖我乡年出栏生猪达3万头以上,是湘西北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之一,养殖一项每年促进农民增收600万元 (五)加快生态示范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近几年来,我乡十分注重生态示范村建设,先后确定了一批生态示范建设点,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我乡的生态示范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郑坪、毛安等村获得县级生态示范村称号,特别是我乡的高山村还获得了“省级生态示范村”荣誉称号我乡在创建生态示范村过程中,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走“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已形成了高山村的烤烟专业村、郑坪村反季节蔬菜专业村、毛安村优质水果专业村。

通过这些特色专业村的开设,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其外还以“四改”为切入点,加快生态示范村的人居环境改善一是实现村道硬化,目前我乡生态村示范村村道硬化率达100%;二是实现改水,广泛利用“烟水工程”“安全饮水”等项目,建造人畜饮水池,目前生态村改水率达90%,基本上实现了安全饮水;三是实现改厕全乡生态村的卫生厕所的覆盖率达5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卫生厕所的普及,使村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四是实现改灶各家各户普遍用上沼气、煤气炉和节柴灶,既节约了林业资源,又卫生方便其外我乡十分注重引导农民种养致富,农民靠山吃山,勤劳致富,鼓励野生葛粉和中草药材种植;在做好种养业同时,积极鼓励农民走出去,外出打工学本领据初步统计,我乡在外务工人员达4000人,每年实现劳务收入5000万元 二、我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干部重视不够农业循环经济的出现虽然较早,但以一个完整的发展思维、发展模式进行则是近两年的事,所以村干部对农业循环经济认识不深,所以他们虽然行动上做到了服从安排,但从思想上重视不够,因此工作力度不大。

(二)生产方式不合理由于片面追求高产,少数农民缺乏发展循环农业生产知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过量播种,过量施肥的现象部分农民认为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对适量播种技术和农作物需肥规律缺乏认识 (三)技术和资金缺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撑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我乡的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缓慢 (四)综合应用率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乡农村沼气建设数量迅速增加,但畜圈、厕所、厨房的“三改”配套率不高,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没有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乡通过沼气发酵的畜禽粪便利用率经统计不到5%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制定规划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要有总体思路和长期规划,而且还需要政策的扶持,希望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出台农业循环经济有关政策,推进山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外还要加强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强化对村干部的培训,转变其观念 (二)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重点是加强对环境温和的新型肥料和新型控释肥料的应用,大力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等新方法,推广精准施肥等新技术,将微量元素与有机肥混合配方使用,同时结合其他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要完善“猪-沼-玉米、猪-沼-果”模式,以养殖业为龙头,沼气建设为中心带动粮食、蔬菜、果业等产业,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利用人畜粪便入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多层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完成从烤烟一支独秀到五大基地共同发展的转型 (三)健全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乡-村级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循环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使农民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农科站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通过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邀请专家讲座,普及节能减排技术要将沼气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循环农业技术加以引进,消化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推进循环农业技术应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四)完善循环体系,推广节能减排在以资源利用型发展模式、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两种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的同时,通过使用节能灯、太阳能、空气能、半导体照明等节能产品,完善生态循环体系全乡目前已有安装4500只节能灯,今年计划安装节能灯3000只,建造沼气池40口,发展太阳能66户 (五)强化资金支持,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我们这个山区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项目。

希望农业主管部门从资金上向农业偏远山区倾斜;选派科技特派员,指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希望今后农业发展的项目,要围绕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目标做项目只有这样才会有农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总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广大农民群众以摆脱旧的生产模式,发展新型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是深远的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大胆实践,循环农业一定会成为我乡经济发展新亮点 第二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导致环境污染、土壤功能弱化、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

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 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因此,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据此建立一个bpeir概念模型,即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图1)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消费量减少,则循环总量会增大,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