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保密法试题及答案.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6KB
约23页
文档ID:547787270
新保密法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1/23

新保密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2010 年 4月 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2.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 安全 和利益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3.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 积极预防、 突出重点 、 依法管理 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于 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4.机关、单位应当实行 保密工作责任制 ,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5.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有关的 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确定密级6.机关、单位 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 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 定密责任人 审核批准7.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 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 机密级和秘密级 国家秘密。

8.秘密文件、 资料汇编本, 应当按所汇编秘密文件、 资料的最高密级和 最长保密期限 做出密级标志和进行保密管理9.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的笔记本和其他形式的涉密载体,要做出与原件一致的 国家秘密 标志和进行同样措施的 保密管理 10.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 义务 11.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 国家秘密的人员12.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 签定保密承诺书 ,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13.涉密人员脱密期届满的,对其知悉的国家秘密仍负有 保密义务 14.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 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的,不得批准出境15.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审查 16.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 任何方式 泄露国家机密 17.“绝密”是 最重要 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 特别重要 的损害18.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 原定密机关 、 单位 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19.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 国家秘密 20.不准在普通通话和发送短信中涉及 国家秘密 21.不准将普通与 涉密计算机 连接22.不准将普通带入 涉密场所 23.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能存储、处理 涉密信息 24.经批准携运出境的涉密载体,必须存放在 具有防盗报警 和 防窃照技术 装置的专制保密箱中25.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由个人暂时使用的涉密载体,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应及时交还机关、单位 保密室保存26.销毁涉密载体,应严密封装,由专人押送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 涉密载体销毁单位 销毁27.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上 交叉 使用移动存储介质28.涉密计算机不能安装来历不明的 软件 29.涉密设置口令字时,要采用大小写 英文字母 、数字、 特殊字符 组合30.不能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 涉密信息 31.涉密计算机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 外围设备 32.涉密计算机不能连接 互联网 33.私人计算机和私人移动存储介质不能用于处理 涉密信息 34.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能随意让 他人使用、 保管 或 办理寄运 。

35.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出现故障,需请其他人员修理时,使用人应在 现场监督 ,防止数据被复制36.个人不能 私自销毁 或以 其他方式 处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37.处理涉密信息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不能连接 互联网 38.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字的方式,则系统口令字更换周期不得长于7 天39.处理秘密级信息的涉密计算机系统口令字长度不得少于 8 个字符40.处理机密级信息的涉密计算机系统的口令字长度不得少于 10个字符41.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 同步规划 , 同步建设 , 同步运行 42.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送到 保密工作部门 指定的单位维修,严禁送到社会上的 维修点 维修43.绝密级涉密载体应当 专库专柜 保存44.个人因公持有的涉密载体,使用完毕后应当 及时清退 45.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单位,或因离休、退休、辞职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 涉密载体 全部清理退还原工作单位。

46.涉密载体在立卷归档时经过鉴定仍然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在档案卷宗适当位置做出与卷内涉密载体相同的 密级标志47.禁止携带 绝密级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48.复制本机关、单位产生的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应当经 主管领导 批准49.复制涉密载体不得改变其 密级、 保密期限 或删除 密级标志 50.严禁将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具有打印、复印、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 普通线 连接51.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 严重的损害52.秘密级国家秘密是 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53.我国保密工作组织机构分为领导机构 和 管理机构 两大类54.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 具体人员 ;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 机关 、 单位 ,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55.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 核心 、 重要 和 一般 三个等级56.国家秘密保密期限为: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 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 20 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 10 年57.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3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

58.保密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由本级党委 领导同志担任委员会内部实行 委员分工 负责制59.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期间,禁止使用 无线话筒 和其他不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的 音响设备 60.不允许与会人员自带的涉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如需发给与会者单位的,应通过 机要交通 或 机要通信部门 寄发61.涉密会议发给本地区以外与会人员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通过 机要 渠道传递二、判断题(对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2.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的方针是积极防范、重点突出、依法管理,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4.“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原则√5.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6.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7.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8.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9.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10.涉密岗位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分为核心(绝密级)、重要(机密级)和一般(秘密级)三个等级√11.核心涉密岗位是指产生、管理、掌握或者经常处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事项的工作岗位√12.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合法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国家秘密的人员√13.涉密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14.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审查和批准,并接受保密教育培训√15.经审查合格,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须按规定签订保密责任书或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16.涉密人员在岗期间,保密工作机构应当会同人事部门、涉密人员所在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考核,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不适合继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17.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资助的应当向单位报告√18.涉密人员本人或者直系亲属获得境外永久居留权以及取得外国国籍的应当向单位报告√19.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应经所在单位同意,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保密审批手续。

√20.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可以因私出境 ( x )21.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可以不再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 x )22.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后,就不再对本人在原涉密岗位上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承担保密义务 ( x )23.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仍然要承担保密责任和义务√24.对出境后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涉密人员,不得批准出境√25.涉密单位应对聘用的保安和临时工进行保密教育培训√26.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27.配偶、子女和本人都是涉密人员,互相谈涉密事项没有关系 (x )28.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29.定密工作是指对机关、单位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及时、准确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并对国家秘密载体作出标志,及时通知应当知悉的机关、单位和人员,并按规定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活动。

√30.一个人在涉密工作岗位上工作年限越长,知道国家秘密就越多,因此,应当根据个人在涉密岗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涉密等级 (x )31.保密范围定得越宽,密级越高,越利于国家秘密的安全 (x )32.国家秘密的标志为★,★前标密级,★后标保密期限 √33.纸质载体的密件,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在首页(或者封页)标明√34.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或者首页以其中的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x )35.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36.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 x)37.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5年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