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地貌地形气候易错点1.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但要注意,这是指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方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北极是顺时针、南极是逆时针2. 恒星日与太阳日: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是日常作息时间,为24小时要明确两者的区别和定义3. 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同时要注意,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4. 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要理解其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5. 近日点与远日点:地球公转在近日点(1月初)时角速度、线速度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角速度、线速度慢不要记混时间和速度的特点6.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要根据不同季节和纬度进行分析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要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要注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8. 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由昼入夜的是昏线要能在图上准确判断9.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东加西减”的原则,同时要考虑是否跨越日界线。
10. 时区的划分:要清楚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能根据经度计算所在时区11.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但风向还要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12. 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是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暖锋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不能混淆两者的天气表现13. 气旋中心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是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14.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要牢记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和位置,以及它们随季节的移动规律15. 季风的形成原因:不仅仅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如南亚的夏季风还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16.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不能仅从形态判断地质构造17. 断层处可能有泉水出露,但并不是所有断层都能形成泉水18. 板块构造学说中,板块的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要清楚不同边界的地貌特征19.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且侵蚀作用的动力包括流水、风力、海浪等20. 河流地貌的发育:上游多侵蚀地貌,如峡谷;中下游多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但也要考虑具体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21.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凹岸一定水深、凸岸一定水浅22. 洋流的分布规律:要掌握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性质(暖流或寒流)和流向23.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但具体影响还要考虑多种因素24. 渔场的形成原因:除了寒暖流交汇外,上升流也能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25.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要理解不同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特征判断补给类型26.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同,要区分清楚它们的特点和影响范围27.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形、海陆位置等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28. 判断气候类型时,要综合考虑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能仅依据单一因素29.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30.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要注意其与地中海气候分布的区别31.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并不完全相同32. 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自然带的分布不遵循地带性规律。
3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4. 一个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变35. 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这种地域差异性既包括水平方向的,也包括垂直方向的36.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但随着海拔升高,自然带会发生变化37. 雪线的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温、降水、地形等,不能简单地认为纬度越高雪线越低38. 迎风坡的降水一般多于背风坡,但也要考虑具体的地形和气候条件39.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但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40. 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作用,要区分它们的功能和应用领域41.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相对高度和所在纬度,相对高度越大、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丰富42. 高山草甸带一般分布在高山森林带之上,其形成与气温和降水条件有关4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还包括地方性分异规律,这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44. 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降水的多少、气温的变化幅度等45. 气候类型的判断不仅要看气温降水数据,还要考虑其分布的地理位置。
46. 冷锋和暖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同,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47. 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地区常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48. 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不同,气旋是辐合,反气旋是辐散49. 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受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冷却的地方气流下沉,形成高压50. 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力环流51. 季风气候的形成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52. 河流的航运价值不仅取决于河流的水文特征,还与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53. 峡谷地貌虽然不利于航运,但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54.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既有河流堆积作用,也受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55. 洋流对海洋污染既有扩散作用,也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56. 海雾的形成与洋流的性质和流经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57. 山地迎风坡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于背风坡58. 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通常高于阴坡59.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包括岩浆的形成、岩浆岩的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等60. 地质构造中的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可能储油,向斜可能储水61. 断层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如修建水库要避开断层。
62.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指气温升高,还包括降水、极端天气等方面的变化63. 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分析和处理信息64. 全球定位系统在导航、定位、测量等方面应用广泛65. 山地的基带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但随着海拔升高,自然带会发生更替66.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67. 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68. 不同下垫面的比热容不同,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也不同69. 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有关70. 热带雨林气候不仅分布在赤道附近,还可能出现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等特殊地区71. 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其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72. 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除了副高控制,还可能受信风带、寒流等影响73.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在气温和降水方面有一定相似性,但也有区别74. 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其他大洲没有分布75. 气候的形成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要综合分析76. 焚风效应会使背风坡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77. 山地的雪线高度不仅受气温影响,还受降水影响。
78. 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79.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等80. 河流的开发利用要综合考虑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81. 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其补给和排泄方式不同82. 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83. 风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有沙丘等8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资源调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85. 热力环流中,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的说法是错误的,要注意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比较86. 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87.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88. 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相对较小89.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季节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90. 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且雨季降水集中91.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结冰期等92. 洋流的形成有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类型93.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西太平洋海水温度降低94.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会带来不同的气候异常95. 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的分布高度可能不同。
96.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97. 自然带的分布与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有关,不一定完全呈带状分布98. 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具有耐旱的特点99.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水量较为平稳,季节变化小100.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要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101. 河流的凌汛现象一般发生在有结冰期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102. 河口地区的盐度会受到河流径流和海水的双重影响103.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降水,还包括气温等方面104. 大陆东岸和西岸的气候类型往往不同,这与洋流、大气环流等有关105. 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小气候上有明显差异106.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107. 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108.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沉积物经过压实、固结等作用109. 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影响110.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方面都带来挑战111.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12. 大气环流不仅影响气候,还对大气污染的扩散有作用。
113. 不同的气候类型下,土壤的类型和性质也有所不同114. 河流的水系特征包括河流的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等115. 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和形态会随着河流和海洋的作用而变化116. 洋流对渔场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因素117.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基带的类型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密切相关11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相互联系的119. 气候的变化可能导致物种的迁移和灭绝120. 河流的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21.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122. 冰川的融化会对海平面高度和局部气候产生影响123. 风对地貌的塑造作用在干旱地区较为明显124. 地理信息技术的精度和准确性在不断提高125. 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物理性质有影响126. 不同的地形条件会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局地影响127. 河流的水能资源开发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128. 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规律受太阳辐射、洋流等多种因素影响129. 气候对建筑风格和居民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