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 年 级 下 册 新 教 材 知 识 点 归 纳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一框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6)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P66-68)1)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2)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3)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3、如何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1) 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2)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 以违背道德为耻3) 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4、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67)①体现:“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P67)①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②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和作用P68)①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②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2025年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 年 级 下 册 新 教 材 知 识 点 归 纳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二框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1、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P68、P65)1)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P68)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P65)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8)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3、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人?(P69)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4、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乐群?(P70)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5、如何做扶危济困的人?(P70)做扶危济困的人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6、做何做见义勇为的人?(P70)做见义勇为的人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已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7、如何做孝老爱亲的人?(P70) 做孝老爱亲的人。
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