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全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凝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50KB
约10页
文档ID:141210670
【四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全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_第1页
1/10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第四单元(含习作、语文园地及快乐读书吧)12、《盘古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辟地》为我们讲述了创世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和经过,解释了宇宙的起源,赞颂了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抓住关键的语句,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2.了解神话传说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2.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深刻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合作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盘古的不朽精神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抓重点词语,提高朗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既理解了词语,又为后来的盘古开天地作了垫设后面两段的教学,抓住了几个动词“抡,劈,顶,蹬”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三、不足之处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可以再紧凑些,也可以通过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再充分些,老师的讲解少一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本节课拖堂两分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更为合理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懂课题了解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神话故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接着初读课文6—9自然段,整体感知盘古怎么撑天的。

然后交流分享读书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最后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精卫填海》教学反思《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读过,但是小古文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说,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学会古文学习的方法才是重点1.教学效果(思效)小古文比较简单,寥寥数字,理解了词语意思也就明白了故事内容:故:所以 ;湮:填塞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是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神话故事内容很简单,学生借助注释,学生能感受到神话故事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这才是学习的深层目的所以,整节课以读代讲在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基础上,学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之后,我能够引领学生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这算走好了古文教学的第一步2.教学收获(思得)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降低小古文学习的难度因为第一次学古文,一定要引发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而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接受以看动画片引入,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让传统文化与自然、音乐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 (2)其实,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虽然这篇很简单,却是为以后古文教学提供范例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地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3.不足之处(思失) 本文简单,学生的学习也不吃力,但是学生的学习也仅仅是停留在本课的神话内容方面,并没有广度和深度,缺少对学习内容有益的补充和整合应该借助活动广角,让学生读文,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讲故事4.改进措施(思改)比如课堂伊始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名字阅读了《精卫填海》这首浅显易懂的小古文之后,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设想精卫为她的填海大业不停奔忙的情形,结束时再推荐一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

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可以推荐学生课下读一点《山海经》,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文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虽然故事人物多,但结构清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这堂中我力求做好以下几方面教学:一、预习检查,导入直接这篇文章人物多,而且名字长,较难认读上课开始从预习检查入手,出示故事人物,指名认读文中人物名称,既解决了名字读音的困难,同时引出文章主人公,导入新课,节约了时间二、抓住中心,质疑解疑把文中普罗米修斯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作为普罗米修斯的名言切入文本,问学生读了这段话,想了解那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到读书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三、梳理人物,概括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先让学生圈出文中写了哪些神?再简要地说说普罗米修斯和其他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概括普罗米修斯和众神之间的关系,最后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适用于“线索多,人物多”的故事通过小结,不仅交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为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四、问题切入,品词析句品读课文时抓住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预设: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了什么福?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造福?为什么他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会说这句话?普罗米修斯忍受了那些痛苦?本课时主要围绕“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造福(取火)?他又是怎样为人类造福(取火)?”展开教学表面看起来,这堂课上得还算顺利,可是顺利的背后也隐藏一些弊端,如“牵得过紧”在研讨“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造福(取火)?他又是怎样为人类造福(取火)?”这两个问题时,可以放手让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段:(1)在课文中用横线划出我们看到的古时候人们生活的两个画面2)想一想,那是怎样的两个画面?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虞大明老师说:“阅读教学要把批注进行到底同学们通过“批注”和交流,再把这两幅画面让男女生对比读,更能感受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而有火是多么的幸福,从而深深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女娲补天》教学反思《女娲补天》这是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通过这个神话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这种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1.教学效果(思效)神话故事的特点就在于想象力丰富,所以这节课我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交流,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透过语言文字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如“天塌地陷”“水深火热”等场景,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学生对于神话故事感兴趣,所以学习兴致很高,也敢于大胆质疑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为认识人物形象特点打好伏笔 (2)以“读”贯穿始终语文教学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来读,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受,读出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的悲惨景象,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进一步升华情感在这节课上,不同形式的读发挥了不同的功能,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

(3)教学中的“补白”艺术这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语言文字也不难理解,怎样才能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就需要我们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处,把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学习第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补白”: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真实感受“水深火热”的惨状,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之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还有女娲寻找石头的过程,也可以利用补白方式,想象女娲寻找石头的艰难 3.不足之处(思失)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灵活没有耐心听取学生的质疑,而是直接搁置了还有,教师注重了范读,但是学生自己练读时间较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造成朗读感情不到位如在学生朗读描写灾难的句子时如果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学生们的朗读效果会更好些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今后教学设计时,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根据学生的需求设定教学环节,比如学生对于五彩的天空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教师就可以大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想象、去搜集资料,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乐学,学的也会更有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习作:我和 过一天教学反思 “习作”安排的是“我和——过一天”,要求展开想象,如果有机会和神话或童话中人物过上一天,你们会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巧妙导入,激发习作欲望导入这一阶段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提到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词语或事物时,我引导他们把想象说具体,为学生下一步的习作作好铺垫2.放飞想象,拓展想象空间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学生完全沉浸在想象的世界当中每个学生均有了一次口述想象的机会,为下一步习作又搭了一个台阶3.张扬个性,自悟习作要求同桌互说后,学生迫切地想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象当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想象时,我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或表达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尽可能说得具体些;随后请学生评价,说出最欣赏的地方,让生自悟习作要求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