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历史上册 3.16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武士)素材 北师大版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KB
约2页
文档ID:111818224
九年级历史上册 3.16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武士)素材 北师大版_第1页
1/2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武士)日本武士  何为武士?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源流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朝代衰落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长期冲突,双方互相排斥贬低,造成了严重的内耗而日本则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作为职业军人的武士也是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者武士因此被要求学习文化,懂得欣赏艺术,在茶道、棋道等方面都要附庸风雅  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

当时据统计(19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在笔者住所附近,一户住宅的门口立着“幕末剑士某某习武之地”的石碑,那只是一个历史的遗迹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  武士制度的完备象征是德川幕藩制,整个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以将军、大名为代表的高级武士到最低级的足轻(步卒)低级武士组成,而从丰臣秀吉的时代起,就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武士完全脱离了生产不过,武士之间的生活水准是相差极大的,即便同为藩主大名,在长崎的也和在山形的截然不同  占武士大多数的是中下级小人物,他们如果不能依靠一位有钱有势的主公,生活往往是在穷困中勉强维持在江户时代的一个笑话说:“小武士的家里除了被子和锅,还有一块大石头,因为当他感到冷的时候,可以举石头取暖。

倘若依附的主公犯了事被开革,或是主公的财政困难必须削减人手,低级武士们就只能成为浪人,有的便去为黑社会之类的势力作打手,成为“用心棒”虽然现代日语中的“浪人”指的是未考上合适高校的学生,但在那个时代,浪人是日本社会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为了避免国内矛盾的激化,官方就常常默认或怂恿浪人的对外武装侵略浪人对于对外战争则充满野心,郑成功为反清复明,曾派人到日本借兵,幕府虽然拒绝,但下面浪人纷纷请战在反映清末民初的影视作品中,日本浪人在中国各地流窜,正是明治维新改革等级制度的结果  在《黄昏的清兵卫》中,下级武士清兵卫在吃饭时还要用饭团把汤碗擦一遍,显示出了生活的贫困《最后的武士》导演爱德华·兹维克称他最爱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的传记,西乡出身倒数第二级的下层武士,年轻时为了贴补家用就要  去做抄写的零工 他的故乡萨摩是日本著名强藩,70万人口中武士家族占了20多万,财政一直紧张这些底层武士的生活在日本国门被打开之后,穷困潦倒的情况加剧,终于成为维新的主力军在维新之后,一部分上层武士转化为资产阶级或政府官僚,而下层武士日趋没落,还制造了一系列暴乱,连西乡也卷入其中因此,日本在近代化进程初见成效后,立即展开了对外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下级武士很多人没钱讨老婆,而他们的军事体制和男权传统文化又使得解决众多武士的性问题成为社会性症结于是,宣扬儒学的幕府却绕开了一些儒家提倡的家庭伦理,特别是女性的贞操观念直到山本五十六那一代乃至今天,武士(男人)在色情场所和艺妓(妓女)的鬼混也受到了默认,甚至是妻子的容忍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