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输血与输血技术课程教学课件:第2章血型检测技术

百***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6.43MB
约147页
文档ID:589763135
输血与输血技术课程教学课件:第2章血型检测技术_第1页
1/147

第二章第二章 血型检测技术血型检测技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基本理论、鉴定原理、操作方法、方法学评价和质量控制;白细胞抗原系统抗原抗体的种类、HLA基因及其实验室检测;血小板抗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检测技术2.熟悉血型抗原与抗体、ABO亚型等基本理论知识;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HLA分子国际命名原则;血小板血型系统分类及命名原则;红细胞、HLA、粒细胞和血小板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3.了解特殊ABO血型及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基本理论;不同HLA分子的分布情况,粒细胞抗原抗体组成、命名;血小板血型基因的分子遗传多态性4.能够运用ABO、Rh等红细胞血型,HLA、HPA的血型血清学基本知识,独立开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5.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临床疑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能力第一节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基础理论红细胞血型系统基础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第三节第三节 疑难血型鉴定与处理疑难血型鉴定与处理第四节第四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白细胞抗原系统第五节第五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技术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技术第六节第六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血小板血型系统第七节第七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检测技术血小板血型系统检测技术44一、红细胞血型系统分类及命名一、红细胞血型系统分类及命名(一)传统分类(一)传统分类如如A、B表示表示ABO血型抗原。

血型抗原二)器官和组织血型分类(二)器官和组织血型分类1.糖分子抗原:组织血型糖分子抗原:组织血型2.多肽抗原:器官血型多肽抗原:器官血型(三)国际输血协会(三)国际输血协会(ISBT)分类)分类56表2-388(2)血型系统的)血型系统的ISBT命名命名n1 1)血型基因和基因型表述:用斜体的大写字母)血型基因和基因型表述:用斜体的大写字母和数字表示和数字表示LuLu或表示为或表示为LULU1 1n2 2)血型抗原表述:)血型抗原表述:6 6位数字和字母位数字和字母/数字数字方式方式 004004001001,RH1RH1n3 3)血型表型表述:)血型表型表述:KEL(K-k+)KEL(K-k+)表示为表示为KELKEL:-1-1,2 22.血型集合3.高频抗原和低频抗原二、红细胞血型抗原与抗体二、红细胞血型抗原与抗体(一)红细胞血型抗原图2-1(一)红细胞血型抗原(一)红细胞血型抗原图2-1(二)红细胞血型抗体(二)红细胞血型抗体1.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区别见表2.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3.规则抗体与不规则抗体4.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5.外源凝集素1.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天然抗体天然抗体:机体未发生明显的免疫学反应,血清:机体未发生明显的免疫学反应,血清中却存在缺乏相应抗原的抗体,主要为中却存在缺乏相应抗原的抗体,主要为IgM。

免疫抗体免疫抗体:是机体经输血、妊娠、移植等特定抗:是机体经输血、妊娠、移植等特定抗原免疫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主要为原免疫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2.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完全抗体完全抗体:在电解质或其他因素参与下,与抗原:在电解质或其他因素参与下,与抗原结合后能出现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肉眼可见结合后能出现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肉眼可见的反应比如的反应比如IgM不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致敏红细胞,但不:在盐水介质中能致敏红细胞,但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需要通过抗人球蛋白、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需要通过抗人球蛋白、酶等介质增强反应的敏感性酶等介质增强反应的敏感性类型类型为为IgG3.规则抗体与不规则抗体规则抗体与不规则抗体规则抗体规则抗体:红细胞表面存在某种抗原,血清中规:红细胞表面存在某种抗原,血清中规律性地存在着缺乏相应抗原的抗体,符合律性地存在着缺乏相应抗原的抗体,符合Landsteiner规则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凡是不符合:凡是不符合Landsteiner规则的血规则的血型抗体,也就是型抗体,也就是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主要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主要是通过输血、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

是通过输血、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4.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同种抗体同种抗体:是指同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因抗原刺:是指同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因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激产生的抗体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抗体,或者是:是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抗体,或者是外来物质与机体内某些成分结合后诱导机体产生外来物质与机体内某些成分结合后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5.外源凝集素外源凝集素某些植物含有抗体样物质,能与人红细胞发生凝某些植物含有抗体样物质,能与人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称为植物血凝素集反应,称为植物血凝素可用于红细胞血型抗原鉴定可用于红细胞血型抗原鉴定表2-4表2-4三、三、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一)(一)ABO血型基因及其遗传血型基因及其遗传(二)(二)ABO抗原的合成抗原的合成(三)(三)ABO血型定型血型定型(四)(四)ABO血型抗体血型抗体(五)(五)ABO亚型亚型(六)特殊的(六)特殊的ABO型型(一)(一)ABO血型基因及其遗传血型基因及其遗传 ABOABO血型的基因位点在第九号血型的基因位点在第九号染色体长臂染色体长臂3 3区区4 4 带(带(9q34)9q34)该基因位点为三复等位基因,即该基因位点为三复等位基因,即A A、B B或或/和和O O基因。

其中基因其中 A A、B B是是显性基因,显性基因,O O基因为隐性基因基因为隐性基因因此,共组成因此,共组成6 6个基因型,个基因型,4 4个表个表现型ABOABO血型基因血型基因2222 ABOABO血型的遗传为血型的遗传为复等位基因显性复等位基因显性遗传,其遗传,其遗传原则为:遗传原则为:1 1、ABOABO血型是由两个遗传基因结合而成血型是由两个遗传基因结合而成 2 2、遗传时、遗传时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遗传基因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遗传基因必然分开必然分开2323AiiBA A型型B B型型ABAB型型ABABA A型型AiAiO O型型iiiiB B型型BiBi24(二)(二)ABO抗原的合成抗原的合成4糖基的寡糖链经H基因作用4糖基的寡糖链岩藻糖H H抗原抗原4糖基的寡糖链岩藻糖乙酰氨基半乳糖A A抗原抗原4糖基的寡糖链岩藻糖半乳糖B B抗原抗原经A基因作用经B基因作用 ABOABO血型血型抗原的形成:抗原的形成:2627(三)(三)ABO血型定型血型定型正定型正定型 反定型反定型 凡红细胞上具有凡红细胞上具有A A抗原抗原者为者为A A型型,有有B B抗原抗原者为者为B B型型,A,A抗原抗原和和B B抗原都没有者为抗原都没有者为O O型型,A,A抗原和抗原和B B抗原都有者为抗原都有者为ABAB型。

型血型血型红细胞上抗原红细胞上抗原血清中抗体血清中抗体A AA A、H H抗抗-B BB BB B、H H抗抗-A-AO OH H抗抗-A A、B BABABA A、B B、H H无无2929 ABOABO血型抗原属血型抗原属完全抗原完全抗原;ABHABH抗原在抗原在5 56 6周胎儿周胎儿RBCRBC已可测出,已可测出,出生时抗出生时抗原性只达成人的原性只达成人的25%25%50%50%,在,在生后生后1818个月个月时才时才能充分表现出抗原性;能充分表现出抗原性;2020岁达高峰,岁达高峰,老年人减老年人减弱抗原性终身不变抗原性终身不变ABO血型抗原的特点血型抗原的特点30(四)(四)ABO血型抗体血型抗体1.ABO血型抗体的特点(1)新生儿血型定型只做正定型)新生儿血型定型只做正定型出生后3-6个月才能检出自身产生的抗体,5-10岁达高峰,老年人抗体水平下降2)抗体类型:A、B型以IgM为主,O型以型以IgG为主,主要是抗为主,主要是抗A+B2.ABO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1)ABO不相容的输血可以引起急性的血管内不相容的输血可以引起急性的血管内HTR,严重者可出现严重者可出现DIC、急性肾衰,甚至死亡。

急性肾衰,甚至死亡2)ABO抗体可引起抗体可引起HDN(3)在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均有意)在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均有意义五)(五)ABO亚型亚型1.A亚型(1)A1和A2(2)其他弱A亚型2.B亚型较较A A亚型少见亚型少见在在ABAB型中应有型中应有A A1 1B B和和A A2 2B B亚型我国人中我国人中A A2 2和和A A2 2B B型在型在A A、ABAB型人中都不到型人中都不到1%1%34其他弱其他弱A亚型:亚型:A3、Am、Ax、Ay、Ael、Aend等等共同特点共同特点:RBC抗原数量明显减少,抗原数量明显减少,RBC与抗与抗A反应后表现为弱凝集或者不凝集,可与抗反应后表现为弱凝集或者不凝集,可与抗AB有不有不同程度凝集,与抗同程度凝集,与抗H反应较强,某些人血清中有反应较强,某些人血清中有抗抗A135(六)特殊的(六)特殊的ABO型型1.B(A)和A(B)型2.顺式AB3.3.获得性获得性B B1.B1.B(A A)及)及A A(B B)表型)表型B B(A A)表型特点:表型特点:B B细胞上有弱细胞上有弱A A抗原表达;抗原表达;RBCRBC和抗和抗B B出现强凝集,和抗出现强凝集,和抗A A出现弱凝集(出现弱凝集(2+E cDE c C C e e。

RhRh抗原都显示剂量效应正常抗原都显示剂量效应正常D D抗原为抗原为1 1万万3 3万,弱万,弱D D为为0.20.2万万1 1万,增强为万,增强为7.57.5万万2020万4646 根据红细胞上根据红细胞上D D抗原的有无可将人类红细胞抗原的有无可将人类红细胞分为分为RhRh阳性和阳性和RhRh阴性阴性,即红细胞上缺乏,即红细胞上缺乏D D抗原抗原的人是的人是RhRh阴性;红细胞有阴性;红细胞有D D抗原的人是抗原的人是RhRh阳性RhRh阴性阴性分布频率:分布频率:白种人白种人151520%20%中国汉族中国汉族0.34%0.34%4747 定义:与定义:与D抗原基本无区别,只是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基本无区别,只是红细胞膜上的D抗抗原数量减少原数量减少特性:一般情况下,弱特性:一般情况下,弱D D红细胞与红细胞与IgMIgM类抗类抗-D试试剂反应呈阴性,抗球蛋白方法检测为阳性剂反应呈阴性,抗球蛋白方法检测为阳性弱弱D D献血者和受血者在临床上意义不同献血者和受血者在临床上意义不同D Du u型(弱型(弱D D)作为受血者:归)作为受血者:归RhD(-)RhD(-)D Du u型(弱型(弱D D)作为献血者:归)作为献血者:归RhD(+)RhD(+)48483.3.4.4.部分部分D D(partial Dpartial D)定义:红细胞表面定义:红细胞表面D D抗原表达弱抗原表达弱,同时在血清中可,同时在血清中可含有抗含有抗D D抗体,称为部分抗体,称为部分D D。

D D抗原表位部分缺失抗原表位部分缺失原因:原因:RHDRHD基因部分被基因部分被RHCERHCE基因替代,产生了杂基因替代,产生了杂合基因杂合蛋白不仅丢失了一部分的合基因杂合蛋白不仅丢失了一部分的D D抗原决定抗原决定簇,还可能产生新的抗原簇,还可能产生新的抗原胞膜外的胞膜外的D D抗原单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抗原单个氨基酸发生改变49495.放散放散D:红细胞上红细胞上D抗原表达极弱抗原表达极弱,常规血清学检查为阴性,常规血清学检查为阴性,但红细胞上有极少量但红细胞上有极少量D抗原6.增强增强D红细胞上红细胞上D抗原明显增强,在盐水介质中能与抗原明显增强,在盐水介质中能与IgG抗抗D发生凝集反应发生凝集反应7.C/C和和E/e抗原抗原易发生变异,导致抗原表达改变或减弱易发生变异,导致抗原表达改变或减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