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初三化学,1,,一 化石燃料,,煤,,化石燃料 石油,,燃料 天然气,,其他燃料: 乙醇, 氢气, 柴草, 等,燃料和热量,2,,1. 煤,,形成: 古代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类别: 混合物 ( 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元素组成: 主要含C, 少量 H, N, S, O,,形态: 黑色固体,有光泽,,性质: 干馏 焦炭 ( 冶金炼铁 ),,煤 煤焦油 ( 化工原料 ),,化学变化 煤气 ( 燃料 ),3,,2. 石油,,形成: 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类别: 混合物 ( 由多种有机物组成 ),,元素组成: 主要含C, H, 少量 S, O, N,,形态: 黑色或棕色粘稠液体,4,,性质: 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蒸馏 煤油,,石油 柴油,,物理变化 润滑油,,石蜡,,沥青,5,,3. 天然气,,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C和H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 为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 CH,4,,甲烷:,,⑴. 存在: 沼气、天然气、煤矿坑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近年来发现海底有大量可燃冰 —— 甲烷水合物,,⑵.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⑶.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 2 O,2,CO,2,+ 2 H,2,O,,⑷. 用途: 燃料,工业原料,等,点燃,6,,CH,4,、CO、H,2,三种可燃性气体的比较,7,,1998年我国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8,,二.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即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 如: 镁、铝等与盐酸反应,,吸热现象 — 如: 氯化铵与十水碳酸钠反应,,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9,,3. 燃料的充分燃烧,,⑴. 重要性:,,a.使燃料充分燃烧, 就相当于延长它们的使用期限, 节约资源,,b.减少污染,,⑵.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a. 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b.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0,,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 燃料燃烧的空气的影响,,1. 煤的燃烧,,⑴. 温室效应,,⑵. 酸雨 : 什么是酸雨: 通常是指pH﹤5.6的降水,,酸雨的形成: SO,2,和NO,X,与水反应,,酸雨的危害: a.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b. 危害河流、湖泊等水体及水生动植物的生长,,c. 破坏土壤、农作物、植被、草原、森林等,,d. 腐蚀金属、建筑物、各种设施、文物古迹等,11,,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⑶. CO的污染,,⑷. 尘粒的污染,12,,2. 汽车用燃料的燃烧,,⑴. 汽车使用的燃料大多是汽油或柴油,,⑵.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NO,X,、未燃烧的烃类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粉尘等,,⑶.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危害,,⑷.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a. 改进发动机燃烧方式, 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b.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 使用无铅汽油, 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 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 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e. 城市的一些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燃料,13,,二. 新燃料及能源,,1. 乙醇,,⑴. 化学式: C,2,H,5,OH,,⑵.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的液体, 易挥发, 有特殊气味,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⑶.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 + 3O,2,2CO,2,+ 3H,2,O,,⑷. 制法: 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制得,,⑸. 用途: 燃料,,车用乙醇汽油,点燃,14,,2. 氢气 ( H,2,),,,⑴. 燃烧原理:,,2 H,2,+ O,2,2 H,2,O,,⑵. 未来最理想的能源:,,a. 燃烧产物是水, 无污染,,b.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 产生的热量高,,c. 可以用水作原料制得, 原材料丰富,,⑶. 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a. 制取成本高,,b. 贮存困难,,3. 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点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