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与尹师鲁第一书,宋,欧阳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2,、分析,1-3,段;,3,、注意重点文言词汇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一代宗师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欧阳修就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章要,切合实用,,反对,空谈猎奇,;文章应当反映,现实生活,,为政治服务,如,醉翁亭记,他的诗也开创了北宋的诗风,诗中抒发议论,很多诗反映人民的痛苦,有现实意义,词风也清新题解,这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
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余靖被贬筠州,尹洙被贬至,郢州,,其后欧阳修也因,与高司谏书,(见课本,P41,),获罪,被贬,夷陵县,这封信是他到夷陵县后写给尹洙的尹洙,字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他们是好友,两人同是被贬,尹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见绐()君贶()惶()迫,沿汴()绝淮()郢(,),柚()茶荈()老婢(),鼎镬()烹()斩,愚懦()枕藉(,),砧,(),俟,(,),di,kung,hung,bin,hui,yng,yu,b,hu,png,ji,nu,chun,zhn,s,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第一段字词,顿首,:叩头古时书信开头、结尾使用的致敬词如,:到,,往,去而,:连词表转折,可是手,:亲手写的以,:连词表目的,来如,:依照,遵从而,:连词表结果,所以见,:副词,用于动词前表对他人动作的承受,含称代作用,常译为“我”。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我,顿首,请安,师鲁十二兄书记:前不久在京城分手的时候,你吩咐我派人,到,河边相送我接受你的嘱托,派了一个老仆人出城相送,他回来,却,说没有见到你乘的船只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怪我不,按照,约定我这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用谎话来欺骗,我,第一段译文,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zhng),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kung),因书,道修意,以,西,第二段字词,催苛百端:,用各种苛刻手段催促(我)动身长者:,有德行是以:,因此,所以因:,趁着书:,书信以:,相当“而”,顺承西:,名作动,西行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我动身之时,御史台的官员,使出各种苛刻手段来催促我动身,,比不上催你动身的人那么,宽厚,懂礼,使得我惶恐急迫,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译文,以,:因为,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开始我想走陆路去夷陵,,因为,天气太热,又没有马匹,,才,只好走水路我沿汴河前进,再,渡过,淮河,泛舟长江,,一共,五千里,经过一百一十天才到达江陵途中没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译文,陆,:名作状奉:,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以,:连词,而,来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yng),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等我来到荆南后问明当地人,他们说距离郢州只有两天的路程,我这,才得以,赶忙给你写信加以问候又见到我哥,说有人见到师鲁你经过襄州,算起来你已到达郢州很久了师鲁你现在是,高兴还是忧愁,这不问我便能知道,,急于,问候的是,你分别后身体是否平安?,以及,家里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有人苦苦,埋怨你吧,?六郎的病好了吗?,译文,渴:,急切地,。
得:,得以,达标测试:正音,见绐()君贶(),沿汴()郢(),茶荈()老婢(),鼎镬()烹()斩,砧,(),俟,(),di,kung,bin,yng,b,hu,png,ji,chun,zhn,s,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串讲第,4-6,段,注意重点文言词汇;,2,、理清文章思路;,3,、注意重点句子翻译亲旧:,形作名亲戚和老朋友,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我,虽然,在路上走了好久,,但,这些水路,都是我往日,曾游历过的,,,处处,有,老朋友和亲戚,加以款待,,难舍难分,,又没有遇见大风大浪我的老母亲很,相信,算命先生的话,,认为,此次旅途一定,是,安宁顺利的,结果真是如此译文,为:是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chun),,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又听说夷陵出产稻米、麦子、鲜鱼,就,像,开封、洛阳,一样,;还出产梨、栗子、柑橘、柚子、竹笋、茶叶等,都非常好吃,,更加,感到庆幸欣慰昨天,,因为,去,拜见,转运使,行了下级对上级的参拜礼节,才觉得自己确实被贬为县令了。
其他的倒是,和,过去的都,一样,译文,可:适合,直:,形作名,正直的名声切:,严厉地之,: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不译以,:连词,而,来盖,:连接上文,表原因暗:,糊涂,不明事理书:,名作动,写信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深,:重盖:,句首助词,无实意者:,分句末助词,无实义以:,凭,身份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你给我的,便条,说,,担心,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怀疑,其实倒没有别的事,唯一担心的是对高司谏的责备是否太,重来,博取,忠直名声,的动机现在我想清楚了,不再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你又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清楚,,你的这种着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当我给高某,写信,的时候,已经知道他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从极度的愤怒出发来,深刻,责备他,并不是把他,当作,朋友看待的。
译文,以:因为,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怎么值得我吃惊,?,沿途有,不少,人,对,我获罪感到意外而安慰,我,,其实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心你又说我此举不能称作,不,孝,,这又错了即使,获罪被杀,也不,是,不孝,这事应该见面,说清楚,译文,说:想法,观点,全文结构,第一段,:遗憾不得相送第二段,:心中挂念,不得修书第三段,:喜得作书奉问第四段,:此行甚幸,让朋友勿挂第五段,:答尹师鲁三疑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之),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五六十年来,上天造就了这么一批人,身为官吏却小心畏惧,(这些人)遍布全国,,互相模仿,形成风气忽然见到我们几个人的所作所为,以至就连做饭的老妪,都感到很惊异,,互相,议论却不知道这种事古人天天都在做,(他们),仅仅,关注是对还是不对罢了还有人深深地赞叹,我,的行为,其实是他们见识不多。
译文,的人,意动用法,以,为惊怪,就:靠近,引申为“触犯”让人叹息的是如今世人已很久没有见到过古人那样所作所为了古时砧板、斧头、大鼎、大锅来烹煮杀害直言的人,,但,那些正直敢言的人宁可死也不牺牲道义,他们走向这些刑具就像去,赴宴、睡觉,那样从容坚持正义的人在旁边看到,有人慷慨就义,,知道,这,是应该做的,并不十分惊讶感叹而:连词,表承接就、接着,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译文,之:(于)之在)刑具上当然,:应当这样傍:通“旁”史书上写下他们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为警戒后世愚蠢软弱的人,使人知道这些事,应该承担,而不能逃避,绝不是,认为,他们的行为奇特,写下来,令人惊诧,用的幸亏,现在朝廷用刑十分仁慈,不再用这类刑具,,假如,仍有这类刑具,有一个人敢于,触犯,,不知大家要惊奇到什么地步而:因而译文,所以,者:,的原因盖:大概诧:使动用法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之)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
怪骇:形作名,怪骇的情状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不过,,我们这些人也要,闭口,再不,谈及,以往的事了我)住在清静偏僻的地方,,每天,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些事本来是不必说的,,不过,你信中,认为,我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怀疑,需要了解我对于这次贬官的态度,所以略微说说译文,全文结构,第六段,:表义无反顾之心堂清测试,翻译下列句子:,1,、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译:,2,、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译:,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串讲,7-8,段,注意重点文言词汇;,2,、理解欧阳修对贬官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极度珍重用来,的,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余安道同我在楚州相遇,曾较详尽地讨论了人生的福祸,余安道也认为我们这次的行为是,对的,等到,到了夷陵后再写信给你,就可以更好地使你知道我对这件事的,态度,我又曾对余安道说,每当看到前代某些有名的人物,他们讨论政事,慷慨激昂,,不怕杀头,,译文,通“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