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诗歌》【学习目标】1. 扎实掌握送别诗的常识,提升鉴赏送别诗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总结送别诗鉴赏的的思路、技巧3. 激情投入,尽情享受成长快乐;深刻体悟别离之情重点难点】1、了解送别类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2、掌握鉴赏送别类诗歌的方法与规律【学习内容】(讲解篇1)一、预习任务回忆自己在以前的学习中学到的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二、走进送别诗1、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而诗人的情感天生敏捷,故而触之于怀,发而为诗,以独特的人生经验和艺术表现形式,道出常人所不能言的离情别绪空间的隔离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送别诗: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2、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三、送别诗中的意象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⑶环境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柳:a.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非常相似b.“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c.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酒:古人离别多设宴,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春草和流水:诗人常以连绵不断、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的离愁,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的《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在古诗文中常代指书信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a)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b)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唐·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a)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b)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a)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b)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思乡之情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赏析事例:(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赏析: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紧吹,更有北雁纷纷往南飞伊人即将远别,此情此景的凄苦枯索景象,不禁为之黯然垂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课堂练习:从意象、意境的角度鉴赏下面一首词送 别 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别诗鉴赏(讲解篇2)【学习目标】1. 扎实掌握送别诗的常识,提升鉴赏送别诗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总结送别诗鉴赏的的思路、技巧3. 激情投入,尽情享受成长快乐;深刻体悟别离之情重点难点】1、了解送别类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2、掌握鉴赏送别类诗歌的方法与规律【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了解送别诗的常见的情感和表现的手法一、送别诗中的情感别离,是令人哀伤愁怨的,故古代诗人创作出了不少含悲忍泪的名篇;但别离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例1: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例2、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赏析:这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4、表明自己的心志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描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州,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构思精巧,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二、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思想情感总要借助表现手法来表现,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