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可编辑)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66KB
约21页
文档ID:298688009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可编辑)_第1页
1/21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第一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②小组合作,提取生活中的“信息”实例 要求至例举四条,组长提交实例,集体评论 ③什么是信息? 学生举手回答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也就是说,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称为信息。

教学活动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情景描述:因计算机房维护无法使用,老师想请你通知班上同学,下周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室里上课,你会怎么做? (口头通知、黑板上写通知、贴纸条等)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中,“知己知彼”是什么意思?“百战不殆”能说明什么?(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分组探讨:信息还有哪些特征?请举例说明,填写下表 教学活动三:实践 完成教材P4 实践活动(1) 填写下表: 填写完后,进行组内自评和小组互评 课后练习:教材P4 实践活动(2) 板书: 信息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并能举例说明; (2)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 利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由学生自己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 (3)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整合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于展示个人风采的勇气 (2)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需要学生从实际应用例子中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中体会并关注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是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当我们看报纸时,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事件,当我们在观看08年奥运会时,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当我们听到铃声时就知道该上课了等,这些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呢? [过程]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口头告知,打,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信息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的,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教师活动:“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七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价值性,它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处理、认识、理解能力 (3)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发生变化。

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不测寒流之灾)、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4)共享性 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原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5)真伪性 ♥关于日本地震,网上散布谣言核暴炸会污染到水质,造成很多地方食盐的暂时性短缺 ♥中奖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好,恭喜你的号已荣获58000元与三星电脑一台是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的„„ (6)不完全性 问题:①今天观看比赛;②他生病了,这两条信息有什么问题 没有说明白今天什么时间、地点和观看的是什么比赛 没有具体说明是谁生病了,得了什么病,病情怎么样。

第三篇: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信息的理解;信息基本特征的学习,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课件演示)讲述:“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邻桌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全班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 1、和学生的一起对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分析,比较理想的参考答案:银刀、火石、指南针 2、小结:经过讨论分析后,初步得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课本提供事例) 教师活动:请同学看教材,简单讲述事例 师生讨论: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师活动: (给学生2分钟看书P2页-“1.1.1丰富多彩的信息”) 1、信息载体的依附性 师: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印刷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等 (4)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 (课件演示)讲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