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居士传全集 维摩诘居士传全集 观看地址: 第一集 第二集 维摩居士的故事 维摩居士示病演教图 在毗耶离城里,有一位名叫维摩诘(居士)的长者他是释尊的崇拜者,长期以来,就对佛做各种供养,常常行善,聆聪佛的深奥义理所以,他现在不但精通深不可测的大乘之道,也因懂佛的教理,而开悟了得悟後的维摩诘慈心悲愿有如大海般浩瀚无际,他是位很难得的在家信徒因此,以释尊为首的一群佛弟子,帝释天王、梵天王,和凡界的人士,无不称赞他的德行,以示敬意 有一次,维摩诘为了方便引导世人,乃示现病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叫著那些崇敬他的人听说他患病在床,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富翁,居士和波罗门等,举凡有声望和地位的人,都纷纷前来探病他对这群访客说∶ 「蒙你们来看我的病,我十分感激。
不过,诸位要明白,人的身礼并不能永远存活它不是永恒的,它既不强大,也无力量,更非牢不可破,总有一天会腐朽消失大家不要对这个无法依赖的肉体,执著不放我们的肉体正像泡沫的聚集,既不能拿,也不能扎我们的肉身只不过像从业缘露出的一个影子它像浮云般,顷刻间会变化消失,也像闪电般片刻不留这具身躯可说不是统率一切的我,既无寿也无知,它是充满污秽的肉体 诸位不要执著於这样既不净,而又像浮云般捉摸不定的肉体,应该追求更永恒,并且充满生命与光辉的佛身诸位不需要担心我这种像泡沫般的疾病,你们特地来探病,我反而说一些怠慢的话,也许令大家不高兴不过,我也是为诸位著想,完全没有恶意」 他面对来探病的访客,解说无常、苦、空和无我等四相,指点他们不要依赖泡沫般的肉体,而应该设法得到常住的法身 访客听见他的说法,一种渴求佛道的菩提心,立刻汹涌而出访客离去後,病房顷刻就寂静下来,他在病床上暗想∶「我现在生病痛苦,何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不来探望、安慰我呢?」实则,还在精舍里为群弟子们说法的释尊,早已知晓他的心意,就命令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舍利弗,你不妨去看看维摩居士的病」「世尊的教示,我本不敢抗命但是,我实在不想去看他。
」「为什麽呢?」「说来不好意思以前,我隐居在山林深谷里,正打坐修养身心时,维摩居士走上前来,指责我修行不当∶『舍利弗,你逃避人世,跑来深山闲居,只知打坐静修,这种念头怎麽行呢?大乘的探妙哲理是指所有场所皆是空,不承认彼此的相对待才有价值像你那样认同一切事物的存在,却跑来深山里隐居,而心神散乱,无法离开这颗心』 由於这段不愉快的经验,现在要我探望他的病,总觉得很不自在」「原来如此,那就不勉强你了」佛回头命令目犍连说∶「目犍连,你去安慰他好吗?」目犍连被佛一问,踌躇地说∶「世尊,您要我去恐怕不方便」「怎麽,你也不去?」「世尊,以前,我正在毗耶离城郊外对一群居士们说法时,维摩居士走来指责我说∶『大目犍连,你虽然向居士们说法其实,你这种弘法方法不恰当像你这样知识渊博的人,可不能说出低俗的教理那样说法不能给予大家任何好处本来,所谓法者,倒不是一定要做声闻、缘觉和菩萨之类的法,因为宇宙万物的实体皆是空的,而且一律平等所以,众生、我、寿命、人、美与丑等等区别全不存在你应该要从这个现实来说法』当时,我不曾反唇相讥,现在要我去看他,实在心有疙瘩」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拒绝去探病接著,释尊把苦行第一的大迦叶找来∶「迦叶,你辛苦一趟,去探访维摩的病况好吗?」「世尊,我也不方便去。
当年我正在一个贫苦村庄托钵时,维摩居士特地蓄意深刻地回头看我,并指责我的托钵行为∶『大迦叶,你虽然满怀慈心,但令人觉得你的爱,好像很不平等、不公平因为你不向富家去托钵,却专门往穷人家去托钵,既不向穷人广行布施,也不培植富人的善根,这就是慈悲不平等所以,你若不能平等地本著慈爱之心去托钵,你的行为没有意义』现在如去访问他,恐怕会遇到更多难题所以,我还是不去的好」「既然这样,那也没有办法」接著,第四位被指名的是,十大弟子中,对於诸法皆空最能领悟与理解的须菩提「须菩提,你去一趟如何?」「世尊,别处我可以去,惟有维摩家里去不得当初,我正到他家门前托钵时,他把我的铁钵拿去,装满一钵饭给我但是,他却对我说∶『须菩提,托钵修行固然可以不过,你的修行有缺陷佛的所有教理全是空的,万物一律平等,所以托钵也必须平等你在现世里贫困落魄,系因为你自已前世不曾布施,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此事你应该有所自觉,为了悔改前生的行为,不该心怀吝啬相反地,即使富人在现世享受荣华富贵,倘若在现世里仍不肯布施,来世将沦落为贫困落魄,为了体恤富人来世的恶报,只到富家去让他们布施,免得让他们来世狼狈落魄,你的托钵修行是有差别性,不公平的。
你年纪还轻,应该多加注意,但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当时,我不知所措,一句话也没说,就捧著钵盂,勿匆逃离居士家,回想起来很难为情,而且很惶恐」「既然有过这段苦恼的经验,那麽,我找别人去好了」佛说∶「富楼那,你去一趟如何?」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一向被称为说法第一,现在却听他说∶「世尊,我也一样有苦衷」「你能言善辩,连居士也得让你三分」「我的辩才在居士面前,无法运用虽然往事已矣,但是,我仍记得当年在森林里一棵大树下,还向一群新进修道者,滔滔不绝地说法时,居士走上前来,当我说法一结束,他就指责我∶『富楼那,很佩服你滔滔不绝的口才但在弘法以前,你得进入禅定,统一心神,好好观察听众的心理状态与知识水准,而後才开始说法否则会像肮脏的食物放进宝器里,或把琉璃与水晶混同般,你现在虽然向大众说法,殊不知远里的群众参差不齐,有些人为了想听大乘的甚深佛理,而且也在实际修行中,如果你用低微的小乘之法,来教导这些对信仰与深奥教理有高程度见解的人,无异把秽物放入宝器里,或像把水晶与琉璃混同,百般说法也无益於他们其所以如此,在於你说法以前,不曾先入禅定,观察其根本义理总之,以後也会如此,你应多加注意才好』由於这个缘故,恕弟子不能前去。
」结果,富楼那也婉言拒绝了佛只好问∶「迦旃延,你呢?」论议第一的摩诃迦旃延被佛一问,也坦然表示∶「我也一样,恕弟子不能从命」「他怎麽责备你呢?」「有一次,世尊讲完法义的要领以後,我也叙述这些义理的含义,讲解无常、苦、空、和无我不料,正在听讲的维摩居士,走上前来为难我说∶『迦旃延,你现在讲得不错,可惜,你的解说仍嫌不够充实诸法是不生、不灭的常住,也就是涅盘境界的意思,称为无常;诸法里一无所有之处,称为空,我与无我为一体不二,是为无我你所说的是小乘中无常与无我,其与大乘究竟的法门,意议相差很远』依我看来,他实在不怀好意,提出难题来指责我」迦旃延也低著头退下来「阿那律,你怎麽样?」释尊只好命令以通晓万物著称的阿那律了「世尊,我也不能去探望居士的病情记得以前在某地,我穿著端庄一面走著一面读经,刚好一位名叫严净的大梵天王,与一群部下,共同放出清净的光明,走到我身边,合掌问讯∶「阿那律,据说你能洞悉万物,你究竟能看透多大的范围呢?」我说∶「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三千大千世界,看来像掌上的芒果,观察一清二楚」这时候,维摩居士走来反问我∶「阿那律,你的眼力果然不同凡响,你竟连普通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也能看得明明白白。
据你所见,那些东西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呢?依照你现在的说明,好像是有形的,但依我有来,凡真用天眼能看穿一切事物者,乃超越一切,亦是洞悉真理的巨高眼识,你想是否无形的呢?」 我默然无语,严净梵王问维摩居士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具真正的天眼呢?」「梵王,全世界只有佛才具真正的天眼」居士回答∶「在梵王面前,我被居土羞辱一番,实在难为情因此,我不好意思再去看他」佛环视一下左右说∶「那麽,忧婆离呢?」「世尊,弟子恕难从命往事不堪回首,记得以前有两位修道者因为犯戒,非常难为情,又不便去请教世尊如何忏悔消罪於是跑来求我说∶『优婆离,我们都犯了戒律,但不便去请教世尊,才特地来求教长老,要如何解除我们的疑惑,才能免去我们的罪恶?』 我就按照经文上所说,为他们详加解释一番不料,维摩居士正好走来,当面指责我说∶『忧婆离,你可不要加重这两位修道者的罪孽罪性既无内外,亦无生灭,即无所谓罪的实性只因为许多人的内心肮脏,才会犯罪,只要内心清净,那麽,万物都会清净因为心是无内外,所以,不论叫做罪或污秽,其体本空你怎能跟他们说明消除罪孽的方法呢?』 两位修道者说∶『智慧卓越的维摩居士,竟然不亚於忧婆离呢! 』他们竭力赞扬维摩居士的智慧卓越,却加深了我的羞愧。
由於有过这段经验,现在不便前去,敢祈世尊原谅」忧婆离坦述自己过去的失败後,自行离去释尊又把密行第一的罗(目+侯)罗叫来,说∶「你去看他好不好?」「世尊我也不能去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有一天,毗耶离城有一群富家子弟来访∶『罗(目+侯)罗,你是佛嫡傅弟子,请问你何以放弃转轮圣王的王位,逃避尘世的污垢,进入佛门来呢?到底出家对你有什麽好处?』我出家的诸项功德,解说一番,不料,维摩居士突然走来反驳我∶『罗(目+侯)罗,你不能只说明出家的功德和好处真正的出家,乃在超越利益或功德所谓出家,在於领悟不会生灭变化之法,因为在这个不生灭,不变化之法里,才没有利益与功德的分别心』接著,他又劝告一群富家子∶『诸位若想成佛,遂舍弃尘世的烦恼而出家,是非常困难的事,远不如在正法上出家』『居士,佛说出家必须得到父母的许可,我们若想在正法上出家,诚非易事』『只有剃去三千烦恼丝而披上袈裟,并不算出家任何人只要能有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道之心,就是出家了可见一点儿也不难在家也照样能够真正出家,诸位不妨即刻发这种卓越教法之心』维摩居士说明给他们听三十二位富家子弟听了,果然起了求道心我当时没有反驳的馀地,而当众受辱」罗(目+侯)罗也自行离去了。
释尊回头对阿难说∶「阿难,现在轮到你了,你去一趟如何?」「我也不能去当初世尊患病在床时,要喝牛奶,我托钵到大婆罗门家,站在门外乞食,刚巧维摩诘经过那里,就走过来问我∶「阿难,你为什麽一大早来托钵呢?」「世尊患病,为了要喝牛奶,我才特地前来化缘」我回答他「阿难,因为世尊的身体属於不坏之身,断弃诸般要求,兼备多项善行与功德的殊胜果报之身,根本无所谓疾病,或情绪不佳等凡人所有的苦恼你实在不必为世尊稍微不舒适,就焦虑万分,你不如快回精舍去转轮圣王仅有少许福德,尚且不怕生病何况,世尊的福德无量,更无患病的道理赶紧回去吧」他当面斥责我一顿此时,空中传来一阵声音∶「维摩居士说得不错但是,佛得病系因为时、烦恼、恶人、恶见和人们寿命的缩短等五种污浊出世所以,阿难,你要求牛奶也没有什麽不对」 此时,我才明白居士的智慧,以及无碍的辩才,他通达佛教的奥义,以及信佛的虔诚,都令我吃惊由於这段经过,现在去看他的病,无异被鞭打一样难受所以恕我不便去」阿难也辞退了在释尊的弟子中,有十位屈指可数的高足,都吃过维摩诘的苦头所以,都不敢单独前去探病或慰问他由此不难想像他们的确被对方严厉责备过 因为这群声闻的弟子都婉言拒绝,所以,佛只好把弥勒菩萨找来。
不论在知织、功德或修行方面,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