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1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 14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 26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 38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 48 -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57 -第7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 62 -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 67 -第9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76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84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特征: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2)文化遗存: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为代表3)生活状况: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温馨提示]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劳动。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在从猿到人的演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2.新石器时代时间文化遗存表现总体特征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仰韶文化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①生产工具: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②生产、生活状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③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 000年龙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归纳升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曙光(1)社会组织内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2)一种掌握政权、军权或宗教权的“王者”已经出现3)遗址中城墙、围壕和祭祀遗址的出现,表明专供统治者居住的,具有政治、文化、宗教中心的城邑已经出现3.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阶段阶段出现时期发展特点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温馨提示]制陶、农业、家畜饲养和磨制石器的出现,构成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成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1.炎黄部落联盟: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2.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禹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成为联盟首领的3.国家建立(1)初始形态: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3)制度与统治: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构图解史]私有制与国家起源的关系[易错提醒]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一种历史进步由远古“天下为公”的禅让制演变成父位子承的“天下为家”的世袭制,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社会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知识点三 商和西周1.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
2)发展状况①文化: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②经济: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③制度:内外服制2.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灭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2)制度制度主要内容作用分封制周王将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地方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大宗和小宗体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族灭亡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一种国家权力的分配制度,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继承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二者相互依存3.商和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1)农业①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②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概念阐释]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未经王室和公室特许,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在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知识点四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出现“春秋五霸”2)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①表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②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温馨提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各诸侯国大夫专政夺权运动的高潮,他们最终为周天子所认可,这表明原先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已经遭到严重破坏2.华夏认同(1)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知识点五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2)工商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 [构图解史]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变化2.变法运动(1)背景和目的: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2)结果: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商鞅变法〈1〉主要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2〉影响①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商鞅变法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措施是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建立二十级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对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知识点六 孔子和老子1.孔子 (1)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背景: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3)主张〈1〉 政治思想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2〉教育思想①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②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2.老子(1)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张①哲学思想: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②政治思想: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易错提醒]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以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可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知识点七 百家争鸣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2)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3)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表现学派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或特点)儒家孟子、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 韩非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3.认识(1)实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2)性质(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影响: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2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1.统一的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2)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商鞅变法使国家日益强盛2.过程及结果(1)策略: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2)结果: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构图解史]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3.巩固统治的措施(1)军事①对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②对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万里长城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①皇帝名称: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②特点: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2〉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3〉郡县制①机构: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县以下设乡、里和亭②管理方式: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4〉其他措施:统一车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