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七章 农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1,概念,,品质恶化,:生理变化,,物理损伤,,化学伤害,,病害腐烂,,,采后病害,——园艺产品采收后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发生的病害它包括两大类:非传染性生理病害和传染性病害2,,第一节 冷害与冻害,,3,果蔬贮藏中经常发生由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各种伤害,如冻害、低温冷害、,CO,2,和,O,2,引起的果蔬伤害等等,给水果蔬菜贮藏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4,,一、低温伤害,,园艺产品采后贮藏在不适宜的低温下产生的生理病变——,低温伤害,冷害,——贮藏温度在,冰点以上,的不适低温下造成的伤害冻害,——贮藏温度在,冰点以下,造成的冻结伤害5,,(一)冷害,果蔬受冷害后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变化,产品对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适应能力,称为,易感性或冷敏性,热带、亚热带作物冷害温度在,10~15,℃,温带作物在,0~10,℃例:香蕉,12.8,℃,黄瓜,4.4~6.1,℃,马铃薯,0,℃,番茄,7.2,℃,甜椒,7~8,℃,西瓜,4~5,℃6,,香蕉冷害,7,,1. 果蔬冷害症状及鉴定,,l,,表面伤害──发生下陷病斑,变色。
l,,表面组织呈水浸状,易被微生物侵入l,,果肉、维管束和种子内部变色l,,组织崩溃l,,果实不能后熟l,,促进衰老,但外观正常l,,容易腐败l,,组织发生变化,影响风味l,失去生长和萌芽的能力,特别是繁殖能力8,,冷害的鉴定:,一般的方法是根据果蔬外观的表现和损伤程度判定,或采用生理、生化、细胞学的方法测定,如电导仪测定细胞电解质外渗速率、测定呼吸速率、膜脂质流动性、膜脂不饱和程度、光合速率或电镜制片观察等等9,,最新果蔬冷害鉴定新方法:,,⑴,叶绿素荧光分析法,──测定植物材料发射出来的荧光量来判定冷害程度⑵,延迟光发射测定,──延迟光是叶绿素分子激发后由光系统Ⅱ逆反应发射出来的,其光的延迟时间可作为膜系统受到冷害损伤的标志,,⑶,测定乙烯释放和,ACC,含量,──因为冷敏植物组织对低温胁迫的反应是乙烯释放量,ACC,积累量增加10,,2. 影响冷害发生的因素,,,(1),产地与脂肪酸饱和度,,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产生的果蔬产品对低温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温度低限也不相同生长在,温暖地区,的植物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低,,而生长在,冷凉地区,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与膜的物理相和植物冷害的敏感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11,,,(2),发育阶段与成熟度,,一般认为未成熟的果实对低温比较敏感,容易受冷害,成熟的果实对冷害敏感性低,抗低温冷害的能力较强3),湿度,,冷害的果蔬在果皮局部出现下陷斑块,是表皮和皮层细胞脱水,细胞扁平化所致,,,由此可知,环境相对湿度能影响果蔬的蒸发作用,蒸发影响陷斑的发生,所以,相对湿度高可以减轻冷害的发生,12,,,(4),,温度,,在临界温度下,受冷害的程度依冷害温度的高低和受冷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温度低受冷时间长则冷害重;温度较高,受冷时间短则受冷害轻13,,,(5),,环境气体组成,,对冷害发生无明显的规律性一般,CO,2,浓度高,冷害严重6),,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果皮中还原糖含量与抗冷性呈正相关果实中积累脯氨酸能加强抗冷性和抗旱性14,,3. 冷害反应过程,初始反应:,膜的物理相转变,,,液态结晶,,→,,固态凝胶,,,,次级反应:,刺激乙烯生成,,,增强呼吸率,,,干扰能量产生,,,活化能增加,,,原生质流动缓慢,,,光合作用减弱,,,膜的透性增加,,,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改变,,15,,直接影响:,减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基酶的活性,,,↓,,长期受冷不可恢复,,,↓,,表现冷害症状,,,变色、表面斑痕、内部崩溃、失去成熟能力、,,生长停滞、凋萎、腐烂等,16,,4. 减轻冷害的处理方法,,,(1)贮藏前处理,,抗冷锻炼,高温处理等。
2)中途加温(间歇加温),,,(3)湿度及环境空气成分调节,,高湿可减轻冷害发生,低湿促进冷害症状的出现对防止冷害来说,7%的氧浓度效果较好,纯氧与无氧条件下均可加重冷害高CO,2,可使冷害减轻17,,,(4)化学处理,,乙氧喹(ethoxyquin),,塞苯唑(Thiabendazoe),,氯化钙,,激素控制(苄基腺嘌呤、赤霉素、2,4-D、IAA、脱落酸、乙烯利等),18,,(二)冻害,1. 冻害的症状:,组织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水渍状、褐色和色素降解等2. 冻结过程,,,细胞间隙,中及浸润细胞壁的游离水,在细胞间隙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形成小的,晶粒,,然后以此为核心其余的水有次序地结合到晶核上,使,冰晶不断扩大,,细胞内的水向外扩散,,细胞脱水,体积收缩19,,,3. 冻结对果蔬的影响,,(1)水结成冰体积膨大,使细胞受,机械力,的破坏而造成,细胞壁的破裂,2),冻结使,原生质脱水,,引起,H+,浓度及某些矿物质离子浓度增大,对原生质发生损伤,导致原生质胶体发生不可恢复的,变性,3),冻结严重的产品,解冻后细胞失去,吸水,复原能力,,引起,汁液外流,,导致细胞失水,死亡,20,,第二节 生理病害及其防治,21,(一)虎皮病(Scald),又称褐烫病,是苹果和梨贮藏期发生最严重的一种生理病害。
主要症状:果皮产生分散的、不规则的褐斑,一般只发生于果皮表层细胞,对果实风味品质无明显影响但严重时也能危及果肉细胞,造成腐烂发病率:国光>青香蕉>元帅>红星>红冠>金冠>倭锦22,,虎皮病的三种类型:,,1.原发型或表面型虎皮病;,,2.衰老型虎皮病;,,3.软化型或深化型虎皮病23,,虎皮病的发生机理,,敏感品种的蜡质层及邻近细胞内,α—法呢烯的含量较高,在贮藏期间α—法呢烯被氧化成共轭三烯,从而导致虎皮病的发生虎皮病的果皮褐变与多酚物质的氧化产物在果实中积累有关己醇酯化作用失调是虎皮病明显的致病因素24,,虎皮病的预防,,1.,,石蜡油纸包果,,用,15%,的石蜡油浸纸包果或将油纸条散放包装箱中,以吸收α—法呢烯2.,,二苯胺(,DPA,)处理,,将,DPA,溶于,0.5%,的酒精中,用水稀释成,0.1~0.2%,的溶液浸渍果实;,,,3.,用浸有,DPA,的纸(每张含,DPA2 mg,)包果;,,采前两周用,2000ppmDPA,和,2.3%,的,CaCl,2,喷布25,,4.,,乙氧基喹,,用,0.25~0.35%,浸果,1,分钟,晾干装箱;,,用含有乙氧基喹的包果纸(每张药剂,2mg,)或在装箱的隔板上浸药液(每张,4g,)均有防病效果。
5.,,脱除贮藏中的乙烯,,用乙烯吸收剂如,KMnO,4,等,氧化吸收乙烯,延缓后熟,抑制α—法呢烯的氧化,减轻虎皮病的发生26,,(二)苦痘病(bitter pit),,又称苦陷病,属苹果采前和贮藏初期发生的一种皮下斑点病害,在大国光、国光、倭锦、祝光、青香蕉、迎秋等品种上发病较多27,,发病症状及病因,,主要症状:,果肉内有褐色小斑,环绕果萼末端,初期果实外表不易看出,随后果皮上出现绿色或褐色凹陷状病斑,圆形,直径,1.6~3.2mm,,去皮后在患病部有大量干燥海绵状组织病因:,成熟时气候温暖、长时间干燥,果实采收太早,果实较大,果树低产,重剪,施氮肥过量及果实中含钙量低28,,预防方法,,1.,,采前喷,0.7%,氯化钙,,1~2,周,1,次,共,3~4,次2.,,采后用,4%,氯化钙浸果,1,分钟,,,,3.,加强贮藏条件的改善29,,(三)水心病(water core),,又称蜜病,在果实成熟期和贮藏初期发生,发病率以元帅>红星>红玉>桔苹>青香蕉>印度>秦冠30,,症状与病因,症状:,果肉呈水渍状,病变部变甜病因:,在细胞间隙集中了大量山梨糖醇汁液所致被水心病损伤的组织,不能使山梨糖醇转化成果糖和果糖的代谢物,并积累了有毒挥发物质──醇、乙醛等,破坏了物质代谢。
山梨糖醇、钙和氮营养失调,形成高氮低钙则增加水心病的发生31,,预防方法,,,1.,,控制田间栽培技术措施,,2.,,适当早采收,,3.,,用,0.7%,的氯化钙溶液喷布,,32,,(四)鸭梨黑心病,,症状及病因,:,,依其发生的时期,可分为两种类型:,,,前期黑心,──入库后,30~50,天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但果肉仍为白色,外观无变化,在冷藏时易出现后期黑心,──到次年,2~3,月发生,果皮色泽暗淡,果肉组织疏松,严重时有酒精气味33,,鸭梨黑心病属于低温溃变类型的一种生理病害,由于采后立即贮于低温冷库中,温度急剧变化,引起低温生理伤害造成黑心发病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多酚氧化酶类物质氧化的结果鸭梨果肉内酚类物质含量高,果心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降温而升高,高浓度,CO,2,或饱和空气湿度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促活作用,从而造成细胞结构破坏,果心发黑34,,预防方法,,1.,鸭梨生长前期肥水要充足;,,2.,控制果实成熟度,适当提早采收;,,3.,果实采后逐步降温并及时入库;,,4.,气调贮藏(,O,2,7~10%,,,CO,2,为,0%,);,,5.,利用生长调节剂(赤霉素或萘乙酸)35,,(五)褐斑病,,褐斑病(干疤)是柑橘类果实贮藏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其危害甜橙>柠檬>柑>桔,一般贮藏一个月开始发病。
症状:,初期果皮油胞破裂,香精油溢出,呈褐色革质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可深至皮层,进而皮层下陷干缩36,,病因:,,①,温度,,贮温低于适宜温度造成3~5,℃下发病较高②,湿度,,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率较低,,70~90%,可达,86.4~96.7%,的发病率,,气体成分,,低氧高二氧化碳可降低发病率37,,(六)枯水,,又称,浮皮,,,粒化,(,granulation,),,是柑橘类果实贮藏后期易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症状,:果皮发泡,皮肉分离,囊瓣质胞失水干缩,果皮呈现不正常的饱满,果皮发厚,白皮层疏松,中心柱空隙变大,果实失去固有风味38,,枯水中的生理变化,,1.,,含水量变化,,随着枯水的发展,果实失重加重,出汁率下降正常果、初枯果、半枯果、全枯果失重率分别为,2.9%,、,2.8%,、,3.0%,、,3.3%,出汁率分别下降为,67.2%,、,57.2%,、,47.5%,、,20.9%,柑橘果实内部水分散发至体外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果柄木质部散发出去;另一是从果实的表面蒸腾出去39,,,2.,,呼吸变化,,柑橘属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逐渐下降,但在枯水发展过程中,果实呼吸强度显著提高,全枯果的呼吸强度较正常增高,1/3,。
3.,营养物质的变化,,在枯水过程中果实内部生理消耗加剧,干物质、有机酸、糖类以及胞汁重量明显减少,但果皮的重量和干物质有增加40,,4.,,果胶脂酶(,PM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在贮藏过程中,,PME,和,PG,的活性出现两个高峰随着高峰的出现,果实失重和枯水加重5.,,果皮中钙的变化,,在贮藏中,枯水部分的含钙量比健康组织高而枯水和皱皮果中,果皮白色部分的钙含量明显下降41,,,6.,,果皮变化,,随枯水的发展,果皮增重增厚,干物质增加,果皮上表皮细胞有分裂现象,标志着果皮的第二次生长,因此,一般推论在果皮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营养物质由果肉向果皮运输42,,枯水发生的可能机理,1.,,呼吸强度增加,,从而消耗营养物质;,,2.,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加强,,使果胶物质降解,果实变软而加速有氧呼吸;,,3.,营养物质,可能由果肉向果皮,转移,4.,贮藏过程中出现果皮的,第二次生长,依据是果皮增厚,增重和干物质增加以及果皮表皮细胞分裂43,,影响枯水的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发生枯水的情况不同,一般柠檬、甜橙等紧皮型果实不易枯水,而宽皮果因果皮组织较疏松则容易发生。
2.,,果实生长期的雨量和温差,,在果皮特别是白皮层生长阶段,干旱后多雨及高温综合影响,使果皮的结构疏松粗糙,贮藏中容易发生枯水3.,,氮肥过多,,氮肥过多,肥效过迟,会影响果实成熟,后期果皮油胞层细胞旺盛分裂,形成枯水44,,预防枯水的措施,,1.,激素处理,,果实着色,1~2,成时,喷布,100ppm,的赤霉素或采前,15~30,天喷布,10~20ppm,的赤霉素或采后用,50~100ppm,赤霉素浸果2.,适时采收,,柑橘延迟采收,会出现果肉停止生长,果皮继续生长的现象,果皮疏松,贮藏中易枯水3.,提高果皮中钙的含量,,用,CaCL,2,作采后浸渍处理4.,贮藏后期,解除薄膜包装,,45,,(七)水肿病,,水肿病是柑桔贮藏期间的主要生理病害之一症状,:初期外表病症不明显,果皮无光泽,颜色变淡,手按有软绵感,稍有异味后期果皮转为淡白色,局部果皮出现不规则的半透明的水浸状,有煤油味46,,导致水肿病的因素:,1.,,温度,,不适宜的低温会引起水肿病的发生2.,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是引起水肿病的因素之一3.,成熟度,,成熟度较低,果皮较厚的果实,较松浮的大型果实易发生水肿病。
因此,采用成熟度较高,果皮薄,组织紧密的果实进行贮藏,贮温控制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加强通风,降低贮藏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预防和降低水肿病的发生47,,(八)番茄,,,1.,高,CO,2,及低氧伤害,,4%CO,2,环境中,1,个月,可使果蔬延迟后熟≥,3%CO,2,及,3%O,2,D,的大气中,6,周,果顶发现褐色斑点,,3%O,2,、无,CO,2,的环境中则不会发生这种伤害48,,,2.,花端腐烂,,可能由于缺钙,造成组织下面的细胞瓦解和组织逐渐坏死,其表皮仍保持完整应用,Ca(NO,3,),2,和石膏或喷洒,CaCl,2,溶液,可以显著减轻病害3.,日伤,,,番茄向阳面容易遭受日灼,使受害组织失水干燥而呈纸状49,,(九)萝卜糠心,,萝卜在生长过程或收获后的贮藏中,如环境条件不适宜,会造成糠心后不仅重量减轻而且营养价值降低,品质变劣,最后失去商品及使用价值萝卜糠心过程:,首先是木质部薄壁组织大型细胞中糖的消失,可溶性固形物与淀粉含量减少,产生细胞间隙,形成空心,这些空心往往出现在远离输导组织处由于营养物质运输到薄壁组织发生了困难,使薄壁组织处于饥饿状态,产生离生细胞间隙,于是细胞干瘪而空心。
50,,采后贮藏中糠心的原因:,,1.,,肉质根水分蒸发迅速;,,2.,,呼吸作用消耗了组织中贮藏的糖分;,,3.,发芽抽苔造成肉质根糖分和水分的大量转移51,,(十)马铃薯,,马铃薯黑心,,黑心是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或出售时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其症状为:块茎内部中心处变色呈暗灰色至紫色或黑色,病症界限明显,刚切开时无变色现象,但短时暴露于空气中则会出现症状受害组织进一步发展则干燥,分离形成空洞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但到后期块茎表面显示湿润而变色52,,,内部黑斑,,马铃薯内部黑斑病是发生在采后或贮藏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病害其主要症状:在木栓层处变黑,较深层的组织也会发生,发病初期内部组织近似正常,后期组织干燥呈粒状53,,,绿化,,无论在采前或采后,当马铃薯暴露在光线下,其表面即产生叶绿素,使马铃薯绿化绿化马铃薯有损外观,降低产品品质,有可能影响到风味,但无毒无味茄碱苷是一种在光线下相成的有害物质,生马铃薯食用对人、蓄有剧毒,煮熟后的马铃薯毒性降低,含茄碱苷较多的马铃薯有涩味,叶绿素和茄碱苷常同时存在于马铃薯中54,,(十一)乙烯毒害,乙烯使用不当,造成中毒,果色变暗,失去光泽,出现斑块,并软化腐败。
55,,第三节 侵染性贮藏病害,病原种类,,侵染过程,,发病原因,,防治措施,56,一、病原种类,(一)真菌(fungi),,真菌的,主要特征,:营养体呈菌丝结构,以孢子繁殖,无叶绿素,属异养性有性孢子——合子、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一年产生一次)无性孢子——芽孢子、粉孢子、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一年产生多次)57,,1.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疫霉属、霜疫属2.接合菌亚门,,根霉属、毛霉属3.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4.半知菌亚门,,交链孢菌属、葡萄孢霉属、刺盘孢菌属、镰刀菌属、地霉属、青霉属、拟茎点霉属真菌种类,58,,(二)细菌,1. 欧氏杆菌,,(1)大白菜软腐病杆菌;,,(2)黑胫病杆菌;,,2. 假单胞杆菌,,59,,常见果蔬的主要侵染病害,仁果类:青霉病——病原物:,Penicillium expansum,扩展青霉,,核果类:软腐病——病原物:,Rhizopus stolonifer,,匐枝根霉,,葡萄、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灰葡萄孢,,柑桔类:青霉病——病原物:,Penicillium italicum,意大利青霉,,绿霉病:病原物:,Penicillium digitatum,指状青霉,,蕃茄、辣椒:黑斑病-病原物:,Alternaria altemata,互隔交链孢,,其它蔬菜:灰霉病——病原物:,Botrytis cinerea,,细菌性软腐——病原物:,Erwiniu sp,.,欧氏杆菌,,60,,二、侵染过程,(一)侵染期,,,1. 侵入期,,侵入途径:自然开孔、伤口(被动侵染),,分泌酶、机械力(主动侵染),,入侵步骤:,,孢子萌发后的芽管或菌丝侵入。
61,,(二)潜育期,指病原侵入,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症状的时期影响潜伏侵染的寄主因素:,,● 寄主成分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寄主成分对病菌的刺激作用,62,,(三)发病期,表现出症状,受害部位真菌产生大量孢子,再度侵染,病害迅速扩展蔓延63,,三、发病原因,,(一)病原菌,,病原菌的寄生性——从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病原菌的致病性——对寄主组织的破坏和毒害能力异养生物——采后腐烂病原菌,包括腐生物和寄生物寄生物一般分为专性和非专性两大类64,,(二)寄主的抗性,即,植物的抗病性,,一般与园艺产品的成熟度、伤口、生理病害等因素有关65,,(三)环境条件,,1. 温度,,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5℃——第6天旺盛生长,,+2℃——第7天旺盛生长,,0℃——第12天旺盛生长,,-2℃——第17天旺盛生长,66,,,2. 湿度,,相对湿度高,采后病害发病率高,潜育期较短3. 气体成分,,CO,2,对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O,2,低于2%灰霉病、褐腐病和青霉病生长减弱67,,四、防治措施,(一)物理防治,,1. 低温处理,,2. 气调处理,,3. 热处理,,4. 辐射处理,,5. 紫外线处理,68,,(二)化学防治,,1. 化学杀虫剂,,● 次氯酸 ● 硫化物,,● 脂肪胺 ● 酚类,,● 联苯 ● 苯并咪唑,,● 抑菌唑、双胍盐、扑菌唑、扑海因、瑞毒霉、霜霉净等,69,,(三)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选择不危害园艺作物的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的致病力。
拮抗微生物的筛选,,自然抗生物质的利用,,采后产品抗性诱导,70,,青霉病,乙烯伤,油斑病,果腐病,木腐病,水肿病,71,,黄龙病,炭疽病,溃疡病,黑斑病,72,,炭疽病,白粉病,软腐病,黑腐病,灰霉病,73,,青霉病,枯水病,74,,75,,黄龙病,炭疽病,溃疡病,黑斑病,76,,炭疽病,白粉病,软腐病,黑腐病,灰霉病,77,,青霉病,枯水病,78,,79,,油桃纵切,80,,柠檬、苹果,81,,木瓜,82,,柠檬,83,,黄瓜,葵花籽,84,,西红柿,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