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球欧洲大学之母——巴黎大学 2017/2/10 800年来,索邦大学(Lecollège deSorbonne,巴黎大学前身)从一 所不大的专科学校发展为规模庞大 的综合性大学它曾饱经风霜,最 后被拆分成13所独立的大学,但今 天仍然比法国其他大学更具活力 巴黎大学 • 拿着三明治的大学生们零零散散地坐在喷泉旁边,服务生在咖啡 馆露台上不慌不忙地为集中精神学习讲义和阅读厚厚教科书的年 轻人送上咖啡与此同时,游客的嘈杂声此起彼伏,而身着西装 的教授们在慢条斯理地讨论着什么实证主义的创立者奥古斯特· 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站在石头底座上严肃地看着这 一切这就是法国最著名的大学——索邦大学广场中午的景象 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 从附属于教会到全面自治 从附属于教会到全面自治 • 索邦大学的前身是一所神学院,创立于9世纪,1150年成为巴黎圣母院的附 属学校,1180年法王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学”称号当时,在塞纳河上的 西岱岛(l'Ile de la Cité),来自法兰西、皮卡第、诺曼底与英格兰四个国家 的年轻人学习神学、法律、医学及艺术欧洲的一些教皇、皇族、科学家和 知识分子曾经在这里接受教育。
• 作为教会的神学院和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教学及学术中心,学校一开始就处 在教会和世俗势力的双重夹击下,争取自治的道路艰苦而漫长1229年, 巴黎主教借学生与市民的冲突对学生提起诉讼,警察抓捕学生,激烈冲突中 很多学生死伤,师生愤然罢课并撤出巴黎 从附属于教会到全面自治 • 长达两年的罢课使得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九世(Pope Gregory IX)不得不出 面调解,1231年,法学家出身的教皇确认了大学的法权自治和结社权、罢 课权、授予学位的专一权等特权在与教士进行了无数次争执和斗殴并付出 了流血的代价后,大学取得国王特许证书,摆脱了主教们的监督、控制和干 涉,终于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正式成立 • 1253年,神学家罗贝尔·德·索邦(Robertde Sorbon)在原大学基础上建立 索邦神学院自此,索邦神学院成为中世纪欧洲所有大学的典范,与意大利 博洛尼亚大学被双誉为“欧洲大学之母”,其机构建制、教学方式乃至学术标 准影响了之后欧洲各主要大学的建立模式 从附属于教会到全面自治 • 历经几个世纪数次政治和宗教变革,直至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摄政后(1806 年)实行教育改革——对所有大学实施中央集权式的管辖,这所已在17世纪 更名为巴黎大学(Université deParis)的学校已名存实亡,直到19世纪末才重 新恢复自治权。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巴黎大学第一期重建工程 竣工,并举行了长达9天的庆祝活动二战后,巴黎大学随着法兰西第五共 和国的经济振兴迅速发展成为法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并以“索邦”闻名天 下 从附属于教会到全面自治 • 1968年“五月风暴”学生运动后,法国政府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高等教育 方向指导法》再次明确重申了大学自治的原则为改善教育品质,巴黎大学 被拆分成13所拥有自治权的大学,并于1971年1月1日同时宣告成立沿用“ 索邦”称谓的为巴黎第一大学(Université Paris I- Panthéon Sorbonne,先 贤祠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Université Paris III- Sorbonne Nouvelle ,新索邦大学)和巴黎第四大学(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巴黎索邦大 学) 从附属于教会到全面自治 • 索邦的声誉享誉全球,为法国也为其他国家培养了无数精英,从总统、总理 ,到部长、法官等,不胜枚举;它造就了大批世界顶尖的专家学者,包括居 里夫人在内的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今天的法国,索邦大学通常指巴黎一大 ,在特别强调文学类学科时,亦可指巴黎四大。
从附属于教会到全面自治 巴黎第四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建筑外墙上的精美雕刻 传承名校基因 传承名校基因 • 巴黎第一大学坐落于市中心最有文化气息的先贤祠旁建于圣吉纳维夫高地 (MontagneSainte-Geneviève)的先贤祠,曾经是路易十五为还愿而建的教堂(1791年落成 ),后改为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伟人安眠其中, 包括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妇、大仲马⋯⋯受到万众景仰巴黎一大继承了索 邦大学(除医学院外)绝大部分学院,即法律与政治、经济与管理以及人文艺术学院,等 等,是索邦大学最主要的继承者,其法律、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学科均列法国第一 ,在欧洲乃至世界相关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创造了无数垂范后世的学术经典巴黎一大 传承了法国精英教育的传统,为法国乃至世界的学术、行政、司法、企业等培养了大批优 秀人才今天,巴黎第一大学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中心,以其卓越的教育质 量和领先的科研水平跻身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之列 传承名校基因 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一大)的主建筑,法律和经济学院所在地 传承名校基因 • 巴黎一大现有14个教学单位和5个学院,学生4万多人。
其哲学系全法国最大;而 相对精小的政治系,与巴黎政治学院不分伯仲;经济管理专业,尤其是管理科学、 金融、国际贸易等,被认为是法国最好的经济管理专业之一学校与全球上百家大 学有合作关系和交换学生计划,其中包括英国牛津大学、瑞士洛桑大学和美国康奈 尔大学等我国的复旦、同济、华东师范、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和香港城 市大学也与巴黎一大有学术合作和交流项目 • 巴黎第四大学因部分校区占用索邦校区而得名巴黎索邦大学它继承了索邦大学文 学院和部分社会科学学院,以文学语言及人文学科见长,在法国文学教育领域与巴 黎三大一样享有较高声誉 传承名校基因 • 巴黎四大几乎涉及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所有学科:从古希腊古埃及学、艺术 和考古,到语言学、哲学、古典和现代文学、文学评论、历史和地理及城市规划和 发展、信息和传媒、商业,甚至独有的音乐和音乐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基础和 专业知识的交融,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加进最新观念和技术,以达到适应现代社会需 求的最佳教学成果,同时在科研领域又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就是为什么巴黎索邦能 吸引全世界的莘莘学子 传承名校基因 • 巴黎四大的法语培训中心,是巴黎地区乃至全法国教学质量最高的语言中心之一。
每周20小时以上的小班授课(不超过20人),使学生有充分运用法语进行交流的 机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法语水平,达到法国公立大学专业课程的入学要求 •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四大还有权颁发“大学校”文凭 大学和大学校 大学和大学校 • 除了大学,法国还有所谓“大学校”(Les Grandes Ecoles,或译为高等技术大学)不同于 大学从本科(Licence)到研究生(Master)两阶段共5年的逐年淘汰制,排名约前10%的 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进入预科学校进行2到3年的准备,之后参加大学校入学考试未通 过的学生可以转入大学的二三年级继续学习大学毕业生取得学士学位后,也可通过平行 录取进入大学校攻读专业学位 • 对法国人来说,大学校首先意味着极其严格的入学考试(Concours),有的学校,比如有总 统和部长“摇篮”之称的ENA(Ecole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国家行政学院),竞争激烈 达到25∶1相对于大学而言,其职业化更强,更重视实践,以培养各类型技术人才或商业 专才出名部分大学校是收费的,学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上学银行也愿意为他们提供贷 款,因为大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好的大学校能达到百分之百。
大学和大学校 黎塞留阶梯教室阶梯教室是巴黎大学的特色之一,皮埃尔·塞西尔·德·夏瓦纳 (Pierre Cecile Puvis de Chavannes) 和亨利·马丁(Henri Martin) 的巨幅名画装饰着各大阶梯教室、礼堂和长廊 大学和大学校 • 大学和大学校有两大区别:首先,大学是免费的;其次,上大学不需要通过任何入学考试 ,仅以中学成绩作参考巴黎第四大学教师拉娜·塞巴斯蒂安博士说:“由于没有入学考试, 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班里有很强的学生,也有的连最简单的作业都完成不了,导致全 班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很有难度不过,经过第一阶段本科三年的淘汰后,研究生班的学生 基本都比较强为避免走弯路,学生们需预先研究清楚各院系的优劣势,巴黎第一、第二 大学的一些院系(如历史系)在大学校里就享有盛名巴黎一大毕业生阿黛尔说:“法国大 学体系受大学校影响很深,大学校比大学更具权威,但也更封闭的确,不是所有人都能 支付得起昂贵的学费,并花几年时间自费参加入学考试培训班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 在法国以外的地区,提起法国高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索邦大学它从创建以来一直坚 持一个原则:向所有人开放。
中世纪,除学生外,一些“客人”也可以支付费用来学校听课 由于索邦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近300万册),人们将其与梵蒂冈教皇的图书馆相提并论, 其读者来自四面八方 • 今天,这个传统延续下来每天上午10点,圣吉纳维夫高地的图书馆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 伍,直到午饭前才会散去这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一直被外国学生津津乐道,他们不习 惯站上好几个小时只为了借几本书刚来的时候,进阅览室排的长队让我很惊讶甚至假 日学生们也会来图书馆,一站好几个小时,为撰写报告和复习备考巴黎第二大学博士生 安吉拉说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 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建于1834至1850年)被列为世界最美图书馆之一,它最著名的一个风 景就是大阅览室里漂亮的绿色台灯学生中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有人闪烁灯光,表示 他愿意与某人结识看书累了,学生们经常到外面去抽支烟,喝杯从自动售货机里买的咖 啡顺便说一下,在巴黎大学散烟给别人被认为是愚蠢的行为,这里一盒烟售价6欧元以上 ,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得起这种经常性的开销为了让学生们在闭馆后离开图书馆,管理 员不得不关掉所有的灯,因为不是所有人对闭馆通知有所反应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圣吉纳维夫图书馆的阅览室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 学生们如此爱泡图书馆,与大量的课后作业有关。
这也是法国教育的基石之一大学给了 学生很多自由,这既是它的优点,但也很容易变成缺点巴黎第四大学毕业生朱莉说:“我 以前有机会选择各种关于历史的课程,我还选修了社会学、艺术史等额外课程除了必修 的公共课以外,我们还有自由讨论课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历史系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 识需要结合课本和讨论来加深印象但如果想要真正提高学习水平,还需要大量的自习 此外,仅仅一个毕业证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高质量的进修证书,参加大学的各种社团,等 等如果在校期间分数不高的话,毕业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听听图书馆门前队伍里的谈 话就知道了: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如何准备复习考试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 除了图书馆,在拉丁校区还有其他令游客们意想不到的大学生“力量之源”例如,没有一个 学生没到过圣米歇尔山地铁站旁的烤肉卷饼店(kebab)吃午饭,坐在那里用餐的人会误以 为自己加入了大学生的生活而游客们一般不太可能找到通向圣雅克街的路,那条街上小 饭馆和咖啡馆一顿午餐的价格,多年来一直都是4.5欧元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拉丁区的小酒馆、咖啡馆里总是有很多学生光顾 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 • 索邦大学与先贤祠是巴黎左岸拉丁文化区的标志,而左岸拉丁区正是因索邦大学的人文艺 术气息而闻名全球。
印象最深的是,我每次到巴黎路过先贤祠,都要走进索邦大学校园待 上一会儿,只为能感受一下它的气息也许,还有书本里知识的魔力在吸引着我巴黎一 大中国学生杨璐谈到对巴黎大学的印象时说,“在校园里,我发现学生们就像在最普通的大 学里一样曾一直觉得到索邦上学对我来说梦寐以求但又遥不可及现在,杨璐下课后会 和朋友们一起从索邦走到卢浮宫,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