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道山亭记江海之上,巫山矗立,登亭远眺,海门景色,尽纳于眼底;鸟瞰墟市,万家楼阁,尽悉入足下历史风烟滚滚,多少帝王将相的冢墓早已蔓草青青,不辨痕迹;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已苍白无力,湮没尘外风华散尽,唯有那绝美的景色依然清晰,它被写在泛黄的纸页上,被刻在坚硬的石碑上,被传诵于人们世世代代的口中那山、那海、那亭还在那里,那人、那事还被人们缅怀让我们跟随文字,去欣赏那秀美险奇的闽地风光,去体会那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学者,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进士少以文章见赏于欧阳修尝奉诏编校史馆书籍,校定南齐、梁、陈三书,整理《国策》、《说苑》、《新序》官至中书舍人散文平易典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二、背景资料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其前任程师孟届满,将移任广州福州,古时山水险恶,交通不便,为偏远之地,仕者多不愿前往程师孟任职期间治郡很有业绩,百姓安居乐业曾巩应前任程师孟之请写作本文,并没有采取单刀直入的写法,而是曲折形象地展现程师孟治郡业绩,写得纡徐和缓,儒雅醇厚明代散文家茅坤称赞本文最具“曾子固本色”。
文白对照周王朝周王朝将今福建及浙江南部一带闽人分为七族,称“七闽”中国:我国上古华夏族各朝建都于黄河流顺着绳子(往上爬)发(前一个):头发侧径:斜出的道路钩:如钩子一样弯曲石芒峭发:石壁极锋从里面到外面去长江:指闽江,又名建江,流经福州,东流入海涂:路途沟通:通向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饮山泉,得道成仙又相传越王在山上宴饮九日,故名九日山粤王山:在福州北,系粤王旧城又形似屏风,故名屏朝会等事务昭文馆:朝廷典藏经籍图书之所,直昭文馆是文官的加官,掌管昭文馆程公:程师孟,字公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任江西转运使、福州知府,以光禄大夫卒为:主持后“为”,建造嵚崟(qīn yn):山势高耸《道山亭记》的写作特色一、移步换景文章的描写一改曾巩平常平正雍和的风格,奇崛纵肆,多变不定,极似昌黎的古风如首段“其途或逆坂如缘、或垂崖如一发”一节前状山之奇,后摹水行之险巧妙地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险状迭出,炫人眼目,又从高处俯视,一展全貌二、铺张渲染文章开头具体详尽地描绘了闽地的险且远,“其途或逆坂如缘,或垂崖如一发”、“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极为具体,读之使人惊心动魄陆行四顾皆山,道路峭狭曲折,“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
非其土人,罕不踬也”;水行则“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作者是通过铺张渲染和后文形成对比,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三、寓主观于客观古人很善于在山水游记中歌颂政绩,本篇也是这样但是曾巩将这个歌颂的主旨处理得很完善,将溢美之词渗透于山水的描写中,文章看似避重就轻,重于描写山水,展现闽地的山水人文,而实则采用“寓主观于客观”的写法,在山水人文描写中展现了人物及其政绩类文品悟一蓑烟雨任平生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读后小悟: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本文有哪些方面吸引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赏析西 楼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问题小思:2.本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击文本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赏险奇之景,拓人间乐土运用示例面对逆境或苦难,悲伤、愤懑、抱怨都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接受眼前的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适应环境,改善心境,以尽享视听之乐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扬名天下为官出仕者,谁不愿陪王伴驾,金銮殿上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然而在南蛮之处,闽郡险地,却有程公师孟,不畏道阻,主政此地,安于其居,抗思尘外于山水险要处,建民居,筑楼亭,治行最东南,将一处蛮荒之地开拓为人间乐土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1.较强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字功底庄子的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作者对此有较深的感悟,否则,通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来阐释一个“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为人物事迹的介绍而难见新意;作者借大量的庄子寓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缀合成文,显得富有文采和大气2.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