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50KB
约10页
文档ID:292799256
2022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1/10

2022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基础训练一、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并在横线上组词 鹤( ) 孟( ) 陵( ) 辞( ) 唯( ) 浩( ) 二、读拼音,写汉字 )一 ( )止wéi( )护 jìn 远( ) ( )难 使( ) ( )有 更( )一杯酒三、写出诗句的意思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 烟花: 句意: 2、使元二使安西使: 句意: 3、渭城朝雨浥轻尘朝: 浥: 句意: 4、劝君更尽一杯酒。

更尽: 句意: 四、读句子,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1、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2、李白是唐朝诗人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前两行写景,后两行抒情 )5、“西辞”是从西走的意思 )五、填空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州》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题目中“之”的意思是 ;题目的意思是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综合应用六、课内阅读1、默写本课的两首古诗2、烟花三月,长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多,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3、送人送别元二是在什么季节?4、再写一首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七、课外阅读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1、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知已: 君: 无: 曛: 2、说说诗句的意思。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3、填一填这是一首 诗,前两行 ,烘托离别之情;后两行翻出新意,直言相劝,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拓展提升八、查有关资料填空1、李白,字 ,号 ,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的美称,诗圣是 2、王维,字摩诘,他多才多艺,在诗歌、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尤其擅长写山水诗,后人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 ”3、填写诗句中所缺的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4)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参考答案:一、hè 黄鹤 mènɡ 孟子 línɡ 丘陵 cí 辞别 wéi 唯一 hào 浩荡 二、唯 维 为 唯 禁 近 劲 尽三、1、老朋友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2、出使 送别元二使安西 3、早晨 渭城清晨一声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 4、再饮完。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四、1、× 2、√ 3、× 4、√ 5、×五、1、唐朝 李白 到 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孟浩然去广陵 2、唐 王维 渭城朝雨 和朋友依依惜别 六、3、春季 4、王维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七、1、知心朋友 指董大 日光昏暗 2、不要担心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 3、送别 写景 八、1、太白 青连居士 诗仙 杜甫 2、诗 3、(1)梨花 (2)杏花 (3)荷花 (4)桃花附送:2022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人间真情” ,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安排了两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其中的一首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学情分析:本次执教对象是农村四年级学生,借班上课,平时与学生没有接触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定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城镇孩子较弱,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一般平时缺少不断总结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意识设计思路:1、根据学情,放弃原先上组诗的想法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之中选学色彩明丽、语浅意深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3、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读懂诗题、读通诗句、理解诗意、体验诗情”四个步骤做成卡片,每个步骤结束时及时总结并贴在黑板上,成为板书的一部分。

4、注重氛围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2、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背景音乐:《高山流水》2 热身活动:分两队,小队长领着赛背李白的诗启用哪种背景音乐,确定什么课前活动内容,是经过了考虑和挑选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李白诗篇万古传——“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的一切准备都只为了让学生进入和谐的感性氛围一、谈话激趣:1、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2、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他是——(课件李白图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课件的设计:窗外一轮皎洁的明月——把酒问青天的狂放身影——镜头推进后李白半身头像写真,四幅颇具概括性的图片缓慢推出,意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李白的诗歌世界3、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课件呈现的除课题,底色是古香古色的明黄,背景是一唱一和的两个吟诗人看似无意,实则有心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1、读准题目 ① 题目中有生字(出示卡片“广陵”),谁来读一读? (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陵”的后鼻音读法)大家一起读 ② (出示卡片“孟浩然”)谁来读一读?( 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孟”的后鼻音读法)全班一起来. 孟的第一笔是什么(横撇)我们一起写写这个字(板演)(读懂题目第一层要求:读准音先个体后整体,四年级的语基训练既不放松也不刻意不放松是因为对方言区的孩子来讲,正音要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刻意是因为不能因技能训练而影响了情感熏陶2、个性读题① 题目共有十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试着读一读吧,同学们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想看看黄鹤楼吗?(课件)☆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是一首送别诗☆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 “之”是什么意思?② 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鼓励学生,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胆地说出来,大声地读出来。

不怕重复,也不怕与别人不同③ 同学们,你读懂了题目了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读懂题目第二层要求: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理解诗题字面上的意思3、感性读题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代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课题)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年龄差距不是问题,一样的酷爱自由,一样的潇洒飘逸,使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诗才出众,使他们相间恨晚,无话不谈,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贴卡片“读懂诗题”)(读懂题目第三层要求:体会诗人的感受,读出诗题背后的故事有必要时,老师范读总结学古诗的步骤: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读准题目——个性读题——感性读题,三个小环节层层递进,感情不断升华知人论诗,整体观照,了解了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有了充分的个体思考与体验,才称得上真正“读懂诗题”。

题目为文眼, “读题目”的环节是要舍得花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真正“读懂诗题”,才能自如走进诗境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出示卡片)“读通诗句”1、自由读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同学们能做到吗?带着要求,读一读诗句2、指名读(强调“倾听”,教师也要专心与学生一起倾听,一起评价 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随时随地培养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