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预习单 第1课 北京的春节作业目标:1.把握词语丰富的含义、所运用的修辞等,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2.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课时作业:1.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根据释义填入原文中的词语1)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2)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3)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3.本文语言善用修辞,请细细品味并完成练习1) 阅读下列语句,辨析修辞手法①“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②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③到年底,蒜泡的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2) 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图表并回答问题。
分析归纳:(1)从文章详略安排来看,作者认为春节期间哪几个时间点最为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全文,说说详写这些时间点的民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 腊八粥作业目标:1.关注修辞,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句子表达效果2.巩固细读,把握文章详略安排特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课时作业:1.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是__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等,散文集《_______》等2.仔细阅读,体会加点词意思,领会修辞作用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句中的“叹气”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表达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提示,梳理课文内容,完善思维导图4.比较阅读,体会写作特色。
回忆六年级第一学期课文《盼》中“我”的心情变化,结合本文中八儿的心情变化,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5.概括语段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1)分别概括两个语段的内容语段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这两个语段与文章关系不大或略不相符,最好删除,说说你的看法。
第3课 *花之歌作业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课时作业: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苍穹 孕育 冠冕 摇曳 旖旎 ( ) ( ) ( ) ( ) ( )馥郁 硕大 琼浆 鸣啭 婆娑二、造句旖旎: 心驰神往: 三、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B.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C.听着小鸟的明啭、歌唱D.我从不孤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四、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2.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 ) 五、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一课时作业目标:1.了解五言古诗这一体裁特点,知道诗中涉及的神话传说及节日习俗2.借助想象,理解诗中描绘画面的特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课时作业:1.积累文学常识(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___________(体裁)。
(2)三首诗歌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 《寒食》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__________ 2.背诵诗歌,完成默写1) 《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艺,也显示出她美丽动人姿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迢迢牵牛星》中,表现人间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下列题目迢迢牵牛星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河汉女”指的是 ;“脉脉”的意思是 2)第三四句刻画了织女劳动时的情态,一个“ ”字写出织女手的肤色白皙,“ ”一词状写织布之繁忙,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织女 的形象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从第三者角度遥望牵牛、织女两星闪烁明亮。
B.第三、四句写美丽的织女在家无心劳动的情形C.第五、六句写到织女备受折磨的原因是思念D.最后四句表现了牛郎、织女的无可奈何之情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东汉时期的五言古诗B.诗中“迢迢”、“皎皎”实写牛郎、织女相思之苦C.“擢”、“弄”、“涕泣”形象地写出织女心不在焉,悲伤不已D.诗歌既表现神话中的悲情,也令人联想游子之哀伤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二课时作业目标:1.背诵古诗,了解七言绝句这一诗歌体裁2.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诗中涉及的神话传说及节日习俗,感受诗词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课时作业:1.积累文学常识《寒食》的作者是 , _______(朝代)诗人《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 , ______(朝代)诗人2.背诵诗歌,完成默写1)《寒食》中生动描绘白昼春日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五夜望月》中诗人没有直接写“月”,而是借助中庭周围的景物来表现月夜之清幽、冷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寒食》,完成下列题目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 诗中“御柳”的意思是 ;“五侯”泛指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早春时节长安城万紫千红的迷人风光B.“寒食东风御柳斜”剪取“御柳”一景,写出寒食日折柳插门的习俗C.“日暮汉宫传蜡烛”的“传”字写出了等级之森严D.“轻烟散入五侯家”暗含对宦官专擅朝政的政治腐败的讽喻之味4.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下列题目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诗歌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B. “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点出中秋之夜 C. “今夜月明人尽望”诗人推己及人,由自己的怀人之心想到了天下人的怀人之情。
D. “不知秋思落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