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反射与反射弧1,2,3,4,5,10,1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7,8,9,11,12,13,14A级 基础练1.(2016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B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D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 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 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 ④a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 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 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⑦ 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B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5.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C )A.神经中枢 B.传出神经C.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D.效应器解析: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A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7.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C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Cl-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Na+大量流出膜外C.对Na+的通透性比较小,对K+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Na+的通透性比较大,对K+的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
8.(2015江苏南京期末)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解析: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b→a,膜内电流为a→b9.离体的枪乌贼(海洋动物)巨大轴突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一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1)图中造成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该段这种离子的跨膜运输 (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若适当降低该轴突细胞膜外的Na+浓度,则c点将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某同学用该离体轴突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二):取一灵敏电流计,在上述受刺激部位左侧1.0 cm处的膜外连接一个电极,在其右侧1.5 cm处的膜外连接另一电极,在该部位给予适当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 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这个实验可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的。
解析: (1)bc段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该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若降低细胞膜外Na+浓度,则其与细胞内Na+的浓度差减少,动作电位峰值(即c点)下降2)该刺激首先到达左侧电极处,该部位膜外侧电位变为负,而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仍为正,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一段时间后,刺激传递到右侧电极处,该处膜外电位变为负,而左侧电极处膜外电位已转为正,此时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偏转方向与上次相反;这个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答案:(1)不需要 下降(2)2 相反 双向(或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B级 能力练10.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D )解析:将电极均置于细胞膜外,此时为静息电位,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变化,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1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 C )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12.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A正确13.蛙的神经元内、外的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14.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 (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 ,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 ,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 ,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 ,则说明骨骼肌受损 解析:(1)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2)图乙中①→③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外流3)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刺激a处,c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若骨骼肌受损,则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答案:(1)不属于 (2)钾通道 (3)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骨骼肌收缩 骨骼肌不收缩C级 拓展练15.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1)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 ,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若抑制该细胞的细胞呼吸,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说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
(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老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①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 神经 ②刺激蛙左腿,若 ,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 ,观察 的方法加以验证 解析:(1)⑤为效应器,刺激结构④传出神经时⑤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若抑制细胞呼吸,细胞中ATP量不足,则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若伤及传入神经,则刺激后两腿均不会发生反应;若伤及传出神经,则刺激后,传出神经完好的腿会发生收缩反应答案:(1)⑤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主动运输(2)①传出 ②左、右腿均不收缩 右腿 左腿是否收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