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反应的测定 调节 调节刺激理论上人眼应该产生的调节量,与视标的距离有关 调节反应对于调节调节刺激来说,人眼真实产生的调节量视标50厘米调节刺激=1/0.5米=2.00D调节反应:2.00D?2.50D?1.50D?调节刺激 调节刺激产生的两种方式:物体逐渐移近在眼前增加负透镜视标视标 调节反应:是存在调节刺激时患者实际的调节值调节滞后: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调节超前:调节反应高于调节刺激视标50厘米调节刺激=1/0.5米=2.00D调节反应:2.00D:调节正常2.50D:调节超前1.50D:调节滞后调节反应是诊断调节异常的重要指标 调节反应测量方法 FCC试验(交叉十字视标试验)或BCC(双眼交叉十字视标试验):相同 单眼动态检影(MEM)FCC 0.50D交叉柱镜将交叉十字视标分解为前后两条焦线,其中横线在前,竖线在后 三种情况:横线竖线一样清楚,说明调节反应=调节刺激横线清楚,说明整个光锥靠后,调节不足竖线清楚,说明整个光锥靠前,调节超前 FCC(BCC)测量方法 准备工作:综合验光仪、近视力卡(十字交叉视标)操作步骤:完全矫正患者屈光不正近十字交叉视力表位于40cm处,使用近用瞳距光线昏暗(暗照明使瞳孔变大,减小焦深,从而使患者容易感觉到模糊)眼前放置0.50D的交叉原柱镜,负柱轴位在90方向让患者告知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如果是横线清楚:在双眼前加+0.25D,逐渐增加正镜,直到患者感到竖线清楚,此时退回一格保持横竖一样清楚或者横线清楚 如果是竖线清楚:调节灯光,确保灯光是否处于昏暗状态翻转交叉圆柱镜,此时有两种可能:横线清楚:说明患者属于调节超前是在眼前加-0.25D,直到竖线清楚,此时退回一格保持横线清楚或一样清楚 竖线清楚:说明患者对竖线优先选择,该患者不适合做该实验 注意:10岁以下儿童可能不适合做该检查 预期正常值为:+0.50D(0.50D)单眼动态视网膜检影 客观的估计调节反应,评估调节准确性 准备:串镜,检影镜,近视力卡 操作步骤:全矫患者屈光不正近视力视标固定在检影镜上,其大小与患者的阅读水平相当照明:习惯的照明亮度检影距离:40cm,儿童使用海曼距离(患者肘关节到中指指尖的距离)让患者注视视标,快速测量患者的屈光度,顺动加正镜,逆动加负镜 记录结果:把检影的屈光度记录下来,正位调节滞后,负为调节超前参考值:0+0.7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