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摇篮曲教案

j7****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KB
约3页
文档ID:61563178
摇篮曲教案_第1页
1/3

  勃拉姆斯《 摇篮曲》课题: 勃拉姆斯《 摇篮曲》课型: 唱歌课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培养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主动探索其特点及相关的音乐文化2、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能够用自然圆润、优美抒情的声音和恬静温柔的情绪演唱歌曲3、通过聆听各种风格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4、体会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使学生受到爱的感悟和美的熏陶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包括两个乐句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用手轻晃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哼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时咏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音乐情绪,把握适合的力度、速度,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难点:八度大跳的音准把握、弱起拍及装饰音的唱法教学方法: 聆听法 教唱法 启发诱导法 跟唱法等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充满母爱的歌曲------《摇篮曲》二)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三)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 勃拉姆斯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尊称为“德国三B”,在欧洲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勃拉姆斯主要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匈牙利舞曲》 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声乐作品《摇篮曲》等。

四)感受与体验:1、教师播放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音乐课件,学生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五)节奏:(六)视唱: 1=C 3/4 1 1│i — 6 4│ 5 — 3 1│4 3 2│ 1 —‖ lu ——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2、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歌词,从歌词中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七)学唱歌曲:1、分析歌曲:2、采用听唱法用lu学唱歌曲旋律3、填唱歌词(八)拓展与探究:1、莫扎特《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和莫扎特的《摇篮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不同的旋律表达着共同的情感和主题2、聆听东北民歌《摇篮曲》现在我们来听听中国东北的《摇篮曲》,比较一下它们的歌曲风格有什么异同3、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不同点:外国的《摇篮曲》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中国的《摇篮曲》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共同点: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4、 总结摇篮曲特点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

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型带摇篮的动荡感,充满了母亲对孩子诚挚的爱和祝福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但能有感情地演唱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还欣赏了舒伯特《摇篮曲》和流行《摇篮曲》总而言之,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 (十)板书: 《摇篮曲》 勃拉姆斯九、教学反思: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本节课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教学,学生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歌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范唱和意境优美的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作为歌曲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将弱起拍、气息运用等演唱技巧融和在表现音乐情感中加以解决设计教学时,我结合“六一”校歌演唱比赛和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校歌中的师生情、同学情和汶川地震中最感人的“短信”故事导入本课的主题——爱,衔接自然,主题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把歌曲演唱中的弱起拍、八度大跳、装饰音等难点分解在发声练习、歌曲视谱、歌曲练唱三部分中加以解决,巧妙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歌唱心理状态。

摇篮曲的特点是深情、徐缓,容易催人入睡,既要让学生把握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又不至于让课堂气氛过于安静、死气沉沉,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出唯美深情的歌曲意境,让学生从中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真挚情感我在教学中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欣赏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摇篮曲,引导学生体会并归纳总结什么是摇篮曲、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动态,积极应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结束部分,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手语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延续了歌曲的情感主题,使课堂结构完整,主题突出反思教学,如果在歌曲教唱过程中速度、力度再处理的到位些,咬字、吐字再要求的细腻些,可能表现力会更加丰富;如果在情感表现最强烈的结束环节时清唱歌曲而不要伴奏,可能会更加感人,让情感升华;如果综合比较舒伯特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东北摇篮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可能会更加突出摇篮曲的特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