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本流域没有实测径流资料,但黄铜降水库坝址处有雨量观测站,有23 年的逐月降雨实测资料,平均年降雨量为 1650mm ,年降水变差系数CVX=0.22 ,故可根据实测降雨资料和1991 年广东省水文总站编印的“广东省水文图集”来间接推求设计年径流量2.4.1查“广东省水文图集”得,年径流系数α=0.48 年径流深均值: h=αH=0.48×1650=792mm 年径流变差系数CVY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FmaCvxrCvynlg式中: r ——综合影响系数,为1.4 ;CVX——年降水变差系数;实测分析得出CVX=0.22;α——年径流系数,为0.48 ;n——指数;采用 0.6 ;m——地区性经验系数,采用0.06 F——集水面积,此处为25.8km2由上式求得 CVY=0.42 按 CV=0.42 及 CS=2CV,查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 KP值代入公式 HP=H ×KP,求得各设计年径流深度,再由公式 WP=HP×F×1000可以计算得相应频率下的径流总量 WP,此处 F=25.8 km2计算的各设计年径流深度和径流量见表2-1表 2-1 设计典型年雨量和径流量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频率(%) 10 50 90 HP=H× KP径 流深(mm) 径流量 ( 万 m3) 2.4.2年基流量按径流总量的8% 计,扣除基流量后的地面径流量为径流总量的92% 。
月基流量按 12 个月均匀分配,地面径流量则按设计年雨量典型年月分配百分数进行分配设计典型年雨量的选择按三段控制法进行,即不仅其年雨量接近年雨量的设计值,而且其枯水期的雨量与春耕期的雨量都要较接近其相应的设计值如:80~81、83~84、90~91、00~01 年等的年降雨量都非常接近设计年雨量,但80~81、90~91、0~01 年的枯水期的雨量都相对比较大,所占比重都比设计枯水期的雨量与设计年雨量的比值208/1230=0.17 要大一些(见表2-2) ,83~84 年的枯水期的雨量占全年比值相对较接近设计值,而且其4 月份春耕期的雨量占全年比值0.096 很接近设计年的比值102/1230=0.083 ,因此计算中选择1983~1984年作为枯水典型年进行分配表 2-2 可能的枯水典型年的枯水期雨量与全年雨量比值年份年降雨量枯水期降雨量枯水期雨量4 月份雨量4 月份雨量占年雨量的比值80~81 1157.81 445.21 0.38 113.30 0.10 83~84 1230.80 312.90 0.25 118.70 0.10 90~91 1244.40 371.10 0.30 158.30 0.13 00~01 1284.40 422.50 0.33 301.80 0.23 选定 2001~2002 年为 P=10% 的丰水年代表年;1997~1998 年为 P=50% 的平水年代表年; 1983~1984年为 P=90% 的枯水年代表年。
各设计年径流量和各设计年径流量分配分别见表2-3 、表 2-4表 2-3 各设计年径流量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设计频率 (%) 10 50 90 选定代表年份2001~2002 1997~1998 1983~1984 径流总量 ( 万m3) 3191.73 1930.97 1047.84 地面径流 ( 万m3) 2936.39 1776.49 964.01 地下径流 ( 万m3) 255.34 154.48 83.83 表 2-4 黄铜降水库设计频率年径流计算设计频率时段( 月)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合计10% 接近P=10%313.50 137.60 248.70 499.10 204.00 333.30 31.80 21.80 36.80 33.10 26.60 132.70 2019.0 降雨量百15.53 6.82 12.32 24.72 10.10 16.51 1.58 1.08 1.82 1.64 1.32 6.57 100.00 地面径流基流( 万径流总量50% 降雨量248.50 106.10 230.50 303.40 324.60 46.10 56.20 21.40 98.00 50.80 81.90 79.10 1646.6 降雨量百15.09 6.44 14.00 18.43 19.71 2.80 3.41 1.30 5.95 3.09 4.97 4.80 100.0 地面径流基流( 万径流总量90% 降雨量118.7 289.6 142.7 91.3 83.1 192.5 174.7 2.8 18. 1 23.1 37.6 56.6 1230.8 降雨量百9.64 23.53 11.59 7.42 6.75 15.64 14.19 0.23 1.47 1.88 3.05 4.60 100.00 地面径流基流( 万径流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