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征求

木**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12.04KB
约35页
文档ID:244250123
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征求_第1页
1/35

1 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征求意见稿) 1 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有关要求,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取得应急管理部门许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带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其他化工企业参照执行 1.3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坚持示范引领、 分批推进、 质效优先、全面覆盖的原则,以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数字化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的推进模式,构建有科学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全面覆盖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有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有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化系统、有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五有”常态化运行机制,实现企业与政府系统数据互联互通,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1.4 建设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机构、编制实施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划分安全风险分析单元、辨 2 识评估安全风险、 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制定管控措施、实施分级管控、明确隐患排查任务、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持续改进提升等(见附件 1) 。

2 工作推进机制 2.1 成立领导机构 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并明确各自职责,全面负责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工作 2.2 编制实施方案 企业应制定全员参与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步骤、进度安排等,做到责任层层分解、过程全员参与,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3 开展全员培训 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计划,开展全员培训,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等,主要培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路、安全风险分析清单编制流程、信息化系统操作使用等内容让所有人员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方法等,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能力 2.4 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应结合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要求,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育、奖惩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制度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 3 可操作性,并有效执行 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3.1 划分安全风险分析单元 按照“功能独立、大小适中、易于管理”的原则,选取所有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或场所作为安全风险分析对象。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规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独立作为安全风险分析对象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或设备设施布局,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安全风险分析单元,主要设备设施均应纳入安全风险分析单元 3.2 辨识评估安全风险 企业应组织各相关部门、专业、岗位人员,应用 SCL、JHA、HAZOP 等方法对安全风险分析单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 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选择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窒息等严重后果的事件作为重点管控的安全风险事件企业可根据安全管理实际补充其他安全风险事件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清单,主要内容包括安全风险分析对象、责任部门、责任人、分析单元、安全风险事件等 3.3 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企业应依据安全风险评价准则,对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固有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安全风险、较大安全风险、一般安全风险和低安全风险 4 个等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并在信息系统 4 中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4 制定管控措施 针对安全风险事件,企业应从工程技术、维护保养、人员操作、应急措施等方面识别评估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其中工程技术类管控措施主要针对关键设备部件、安全附件、工艺控制、安全仪表等方面;维护保养类管控措施主要保障动设备和静设备正常运行;人员操作类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人员资质、操作规程、工艺指标等内容;应急措施类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设施、 个体防护、 消防设施、 应急预案等内容。

管控措施应按照本企业规定,经相关负责人评估确定根据运行情况,不断更新管控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3.5 实施分级管控 企业根据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明确对应的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各层级岗位,确保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有效实施上一级负责管控的安全风险,责任相关的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应完善安全风险清单及隐患排查内容(见附件 2),以便数据信息化录入 4 隐患排查治理 4.1 明确隐患排查任务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将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与隐患排查任务相对应隐患排查任务应涵盖全员、责任清晰、周期明确,且与日常巡检等计划性内容相结合 4.2 开展隐患排查 5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任务,按期开展隐患排查,应与日常巡检相结合,确保管控措施落实 4.3 隐患治理验收 排查发现的隐患,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制定隐患治理计划,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按时整改整改完成后要组织对隐患治理效果进行验收,完成隐患闭环管理 5 信息化系统 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数据交换规范 (见附件 3,以下简称数据交换规范 ) ,开发或改造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包含电脑管理端和移动APP 端。

电脑管理端具备动态监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隐患排查任务推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跟踪监督、机制运行效果评估、异常状态自动预警及考核奖惩等功能;移动 APP端具备隐患排查任务和预警信息接收、现场隐患排查情况实时上报、隐患治理全程跟踪等功能对于尚未建设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可开发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对于已经自建信息化系统的企业, 可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 实现相关功能,与政府端数据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 企业应利用移动终端开展隐患排查,信息化系统与政府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有条件的企业可拓展融合视频智能分析、特殊作业电子作业票等场景功能,提高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运行效果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应预留数据接口,与其他信息 6 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作为进一步加强落实隐患排查和隐患闭环管理的重要手段,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6 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激励约束制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与员工工资薪酬(或奖金)挂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根据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的绩效考核结果,落实激励约束制度,定期兑现,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 持续改进提升 7.1 动态评估 企业应根据每周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查找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运行成效评估标准(试行)(见附件 4),每年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进行一次评估并加以改进,重点评估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适宜性、隐患排查任务可操作性等内容。

当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及时开展评估改进: 1)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发生变更;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存在技术改造项目; 4)组织机构发生变更 7.2 更新完善 根据评估结果,剖析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更新安全风险清单,补充完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重新配置隐患排查任 7 务,修订管理制度 7.3 持续运行 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改进提升安全管理成效 附件: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程序图 2.安全风险清单及隐患排查内容表(样例) 3.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 数据交换规范 4.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 运行成效评估标准(试行) 8 附件 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程序图 9 附件 2 安全风险清单及隐患排查内容表(样例) 管控对象(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分析单元安全风险事件(最严重后果)管控措施隐患排查内容岗位(负责人)隐患问题描述备注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1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2安全附件2周工艺控制安全仪表其它动设备静设备人员资质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应急设施个体防护消防设施应急预案3天管控措施分类周期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应急措施维护保养关键设备/部件 10 附件 3 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数字化建设数据交换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安全风险分析管控清单、隐患排查记录、隐患治理清单等数据的分类、接入要求、接入安全要求、更新频率以及交换方式。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安全风险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可能性与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2.2 安全风险分析对象 安全风险伴随的生产、 储存设施、 部位、 场所和区域等 2.3 安全风险分析单元 按照功能相对独立、便于日常管理等原则,进一步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便于识别的单元 2.4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5 安全风险事件 可单独或共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内在根源、 11 状态、行为或其组合即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2.6 最严重生产安全事故事件 指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发生失效,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安全风险事件 2.7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为将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所采取的工程技术、维护保养、操作行为和应急设施等管控方法和措施 2.8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安全风险管控方式。

2.9 隐患 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形成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3 双重预防机制接入数据分类 双重预防机制数据接入涉及的数据范围包括: (1)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过程中整理出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对于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性排查的隐患排查记录; (3)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隐患治理清单 3.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数据要求 要求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按照企业安全风险分析对象 12 安全风险单元安全风险事件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结构进行梳理 (1)安全风险分析对象:是指安全风险伴随的生产、储存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等要求安全风险分析对象的划分与企业重大危险源划分相兼容,如果安全风险分析对象所在区域构成重大危险源,则直接以该重大危险源作为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如果所在区域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也需在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中注册为 “非重大危险源” , 对所在区域进行统一的危险源编码管理 (2) 安全风险分析单元: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3)安全风险事件:能导致人员、伤害或重大经济损失的泄漏火灾爆炸或泄漏中毒等最严重生产安全事故后果的事件。

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求上传其他安全风险事件 (4)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该单元的安全风险事件,从工程技术、维护保养、操作行为、应急措施等方面来识别评估对应的管控措施,并针对每项管控措施制定相应的隐患排查内容 3.2 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要求 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中的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确定排查责任人、排查周期、方式等 企业根据隐患排查标准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要求,按照隐患排查计划,采取相应的排查方式开展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治理清单,并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 13 为避免出现安全风险、隐患“两张皮”现象,要求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的数据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数据相关联,即隐患信息需要与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强关联 4 双重预防机制接入数据要求 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